核心提示:沙縣一仗,殲滅守城之敵兩個團,繳獲大批物資,緩解了當時部隊的困難。姚喆在這次戰鬥中作戰勇敢,報經紅軍總政治部批準,榮獲三等紅星獎章一枚。也就是這一仗之後,姚喆的左臉上留下了一道三寸多長、一指多寬的大傷疤。大家都愛親切地叫他“姚一刀”。
本文摘自:《北京日報》2014年7月21日19版,作者:慕安,原題為《勇猛虎將“姚一刀”》
姚喆,開國中將,參加過平江起義、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和兩萬五千裏長征。在整個紅軍時期,他經曆大小戰鬥200餘次,5次負傷,3次負傷不下火線,受到軍(團)乃至中革軍委通令嘉獎。從1938年秋開始,他轉戰在大青山地區15個春秋,為奪取綏蒙地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彭德懷賞識的“愛將”。
1934年1月,紅三軍團第二次入閩作戰,上級下達了攻打沙縣的戰鬥命令。時任紅四師十團參謀長的姚喆指揮所部在沙縣東北部的青州阻擊南平來援之敵。當兄弟部隊兩次攻打沙縣未果後,軍團命令十團參加攻城。於是部隊急行軍趕到沙縣城郊。天色已黑,姚喆不顧行軍疲勞,立即投入攻城準備工作,到前沿陣地偵察敵情。晚8時,對敵發起攻擊。攻城部隊引爆了沙縣西門坑道內的炸藥。一聲巨響,城牆被炸開20多米寬的缺口。姚喆帶領50多人的突擊隊,冒著槍林彈雨,迅速攻上突破口,掩護後續部隊進城。城被打開後,立即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因為夜黑看不見路,姚喆讓通信員點起一盞馬燈照明。他嫌通信員提馬燈的動作遲緩,自己接過馬燈跑在前邊。在一個街巷拐彎處,隱蔽在黑暗中的敵人向他猛砍一刀,他的左頰骨被砍斷,頓時鮮血直湧,頭部、臉上、身上都是血,當即昏迷過去,人事不省了,後經過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他終於活了過來。
沙縣一仗,殲滅守城之敵兩個團,繳獲大批物資,緩解了當時部隊的困難。姚喆在這次戰鬥中作戰勇敢,報經紅軍總政治部批準,榮獲三等紅星獎章一枚。也就是這一仗之後,姚喆的左臉上留下了一道三寸多長、一指多寬的大傷疤。大家都愛親切地叫他“姚一刀”。
1938年8月奉軍委命令與李井泉率部開辟大青山抗日根據地,部隊從五寨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不分晝夜地向大青山挺進。日軍風聞八路軍挺進綏遠,趕忙調集兵力圍阻。姚喆率部在崞縣窯附近與敵交鋒,打了半天,撤到馬鞍山下擺脫了敵人。下午部隊進入一條山穀,怪石嶙峋、樹木繁密,抬頭看去隻有巴掌大的一片天。姚喆指揮先頭連隊調頭埋伏在山石樹叢之中。穀底塵埃未落,日軍舉著膏藥旗搖搖擺擺跟了進來。
“啪!”槍聲一響,深沉的回音震蕩著千山萬壑。敵人頓時慌了神,先頭部隊一打,後麵的大尾巴壓在穀外亂成一團。小鋼炮“咚咚”作響,樹叢裏卷起團團青煙。日軍在火力掩護下打了上來。支隊指戰員居高臨下,一陣排子槍,一頓手榴彈,打退了日軍的衝鋒。兩個日軍指揮官揮舞東洋刀,兵分兩路包抄過來。姚喆立即命令連長、指導員各帶一個班迷惑敵人,自己帶著戰士們從中間衝殺下去,俘虜了那兩個日本軍官。十幾分鍾後,姚喆命令撤出戰鬥,趕上大部隊。
1946年1月13日夜晚,國民黨軍傅作義部隊以全部兵力分別襲擊卓資山、集寧、陶林等地。姚喆接到晉綏野戰軍司令員賀龍和政委李井泉的命令,立即乘車趕到卓資山幫助指揮反擊,很快將進犯之敵擊潰。可是,集寧已被傅作義部占領。1月14日早,賀司令員、李政委電令姚喆,指揮騎兵旅和第二十七團、九團等部迅速反擊,奪回集寧城。姚喆當即率部日夜兼程,於15日下午到達,連夜組織火速攻城。為了爭取時間,他親自帶領突擊隊猛衝猛打,終於在16日上午11時擊潰敵人,奪回了集寧。
9月,傅作義部隊再次對集寧發起進攻,他們憑借美式裝備,在空軍配合下,炮兵、騎兵、步兵聯合作戰。戰役開始後,敵人在督戰隊驅趕下,拚死衝擊。姚喆指揮所部頑強阻擊,打退了一次又一次衝鋒,陣地前留下一堆堆敵人屍體。敵人又以屍體填壕,亡命死攻,占領了臥龍山陣地和集寧西半城,守軍退守通順街、南財政街一帶,與敵展開激烈巷戰。戰鬥十分殘酷,姚喆始終堅守在老虎山指揮部,鎮靜指揮所部鏖戰3天3夜,最後勝利撤出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