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語學校麵談招生何以流為形式?(轉)

(2014-07-23 05:43:45) 下一個

近日,廣州多家外國語學校紛紛開始麵談招生,“千呼萬喚始出來”卻“猶抱琵琶半遮麵”。有的英語麵談,老師從頭到尾沒跟學生有過一句完整的交流,考察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卻出現大量的語數題目,其中還暗藏了“奧數”題目,有的就隻考英語。這種所謂的“麵談”方式,讓不少家長深覺“孩子成了炮灰”,質疑學校是變相用非紙筆的方式來考試。雖然外國語學校回應希望招到“創新和科學思維的學生”,但用這種方式到底能否達到目的,恐怕學校心裏也沒底。

盡管從一開始,外國語學校招生就強調“公正公平”。從名額指標到考試方式,教育部門甚至一直站在前線,力圖保證不背離“公正公平”的大原則。而結果可見,形式上的“公正公平”似乎做到了,但似乎離實質上的“公正公平”越來越遠。導致“公正公平”走了樣,並不是因為教育部門和學校不夠努力,而是太糾結於形式,忽略了讓外國語學校嚐試自主招生的本意。

正如教育部門負責人所言,“舉辦外國語學校是為了滿足社會民眾對國際化教育的需求”,這實際上就已經把外國語學校作為特色化教育項目發展,而特色化教育是可以不由政府親力而為的,因為政府最大的責任是做好義務教育。特色化教育是市場化的產品,理應由市場去消化。

也就是說,外國語學校完全可以摘掉“公辦”的緊箍咒,享受作為民辦學校自主招生的權利。但是正因為教育部門“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觀念作祟,不管這些“孩子”已經創出了多大的品牌,依舊不敢讓它們去市場裏搏擊,尋找更好的生存方式,而總是養在溫室裏細心嗬護。

還值得追問的是,難道教育部門會比學校自身更了解需要什麽樣的學生嗎?從外國語學校負責人沒有底氣的回應就可以讀出他們的無奈,如果自主招生權是實打實的,外國語學校有真正的權力去挑選學生,不受行政的過分幹預,絕不會發展得像現在這樣不倫不類。當然,教育部門也許擔心放開自主招生會導致腐敗。然而,這些憂慮雖然有道理,但卻多餘。

自主招生如果真正落實,學校完全放到市場裏,不但不會加劇所謂的腐敗,反而是促使學校自食其力,愛惜自己的羽毛,尊重學校質量競爭的規則,去尋找合適學校的學生,從而使學校為了持續發展而做出實質性的教育改革的努力,而非隻注重表麵的特長或搞這種形式主義的“麵談”而來應付上級的審查,私下還是走老一套的考試方式,最終浪費教育部門的苦心,更影響了學生的期待。

其實,外國語學校發展特色化教育是很好的嚐試,遺憾決心不足。對教育部門而言,監督才是首要,但選擇權要交給學生,辦學權則要交給學校,雖說細節可以再完善,但明顯問題不在於細節,而是出發的時候就選擇了彎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