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好女”與剃不剃體毛沒有毛關係

(2014-07-22 01:43:51) 下一個

“恩,他身材不錯,但卻沒有體毛。”德國國家隊中衛胡梅爾斯的女友凱西·費舍爾如此嘲諷葡萄牙頭號球星C羅。

中國有句老話:“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看來,德國的女性將中國傳統的“一身毛”當作“好男”的標準。不過,如今“一身毛”似乎不僅僅是“好男”的標 準。據稱,“剃毛”運動早已在國外社交網絡上興起。國外某社交網站上有一個叫做“毛腿俱樂部”的賬號,鼓勵女性朋友積極地曬出她們的帶有體毛的大腿,由此 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掀起了“曬體毛”運動。20131月,在美國甚至還興起了“Armpits4August”運動,鼓勵女性不剃腋毛,以此為慈善機構籌款。

當然,最“學術”的當屬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Breanne Fahs。她宣布,凡班上女學生,隻要能堅持一個學期(10周)不剃腋毛,就能獲得額外學分。不過,這位教授此舉意在讓學生“懂得集體挑戰公認的社會準則”。實際上,所謂“公認的社會準則”,想必就是不少女性夏天必做的“功課”——脫毛。

原以為女性脫毛完全是個人好惡,沒想到居然已經上升到了“公認的社會準則”。當今,隨著人們個性化意識越來越強,標新立異、特立獨行日漸成風。那麽,不脫 毛反而像男性蓄發、蓄須一樣帶有個性化特征。確實,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國內社交平台上,“不剃毛”運動也正熱鬧地進行著。

在新浪微博上,一個名為“女生腋毛不拔大賽”的熱門話題,竟獲得了885萬人的關注。該話題鼓勵網友們曬出自己的腋毛照,並承諾將最美腋毛前10名放在話題主頁上。一位名為“怪力愛麗絲”的網友稱,“我有腋毛我自豪,一直堅信有腋毛很性感,所以一直沒有剃過。其實女生不剃腋毛對身體有許多好處,誰說男生不剃毛就很有男人氣概,而女生不剃就不行?觀念需要倡導,為女性健康擴散!”

網友“文化產業新勢力”稱,“拔掉毛的確會更美觀,但是真心不支持女生拔掉腋毛,自然美才是真的美!為活動點讚!”

人各有所好,趣味無爭辯。筆者對於女性脫毛與否持“不爭論、不爭辯”的態度。但是,實話實說,中國古代是不主張脫毛的,甚至不主張理發、刮胡子。這是因為子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所以,古代無論男女都留長發,幾乎都不剪頭發,頂多修理一下邊毛。但是,即便修剪邊毛,還得看著黃曆挑日子。據稱,司馬相如的頭發發質不好,想好好打理一下。為此,他還必須先征得一下自己父母的同意。可見,頭發對古人盡孝的重要性。

古人小時候基本都是披頭散發,黃發垂髫的。但是,男孩子到了八歲讀書的年齡,會將頭發挽結成發髻,叫“束發讀書”,也就是表示開始約束心性了。等到了20歲的弱冠,則戴一個頭冠,把頭發紮起來。意思是,離開了那個自由散漫的時代,行為將有約束,即“自我約束”。

由此可見,古人對於體毛中的頭發是非常看重的,甚至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

漢代的時候,有一種刑法叫做“禿刑”,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個人給剃禿了。這在當時是不堪忍受的懲罰,還被司馬遷稱作“剃發受辱”。漢代之後,佛教的傳入出現了僧人。而僧人出家剃度,剪去的頭發又被稱作“三千煩惱絲”,以此表示僧人剪去與親人、朋友之間的社會關係。

不難看出,無論是“禿刑”還是剃度出家,都是對當時現行“社會的公認準則”的挑戰。

與“一身毛”的“好男”相比,中國古代女性對體毛似乎有些不大“愛惜”。中國女子出嫁之前,都有一道手續——開臉,就是去除麵部的汗毛,剪齊額發和鬢角。而且,中國古代女性很早以前就推崇將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顏料畫眉。

由於中國古代女性沒有穿短裙、短袖、比基尼的,所以也不存在剃出腋毛、腿毛的傳統。但是,如果中國古代女性能夠“暴露”的話,一定會將體毛剃除的。很簡單的道理,女為悅己者容嘛。

在當前男女平等的社會,留不留體毛,與其他人等真的沒有毛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