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為什麽提早撤走981鑽井平台?

(2014-07-22 01:33:22) 下一個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
 
薛力



715,中國突然把981鑽井平台連同百餘艘相關船隻撤離中建南海域,這比原先宣布的鑽井結束時間整整提早了一個月。按照實際作業時間計算,則減少了27天。這有點出乎外界的意料。中國這麽做的原因何在?因為美國最近施加的壓力與建議?因為越南的持續動作?因為作業者中海油服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平台雇用方中石油(CNPC)因而決定先撤走平台進行相關的技術分析?因為台風威馬遜將到?


我們知道,政策的製定通常是多種原因所致(多因一果),一個政策也希望能實現一個以上目標(一因多果)。當然,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會有差別。那麽,上述因素分別扮演了什麽角色?其主次順序又如何?


筆者的觀察體會是:首先是因為
981

井平台大致完成了預定的鑽井取樣等任務,為以後在中建島以南海域正式開發油氣資源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其次是因為天氣因素。再次是出於策略上的考慮,包括
為下月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未雨綢繆,降低南海爭端的烈度以便推進與東盟的合作,改進與越南的關係,順帶也讓美國覺得“有麵子”。


中國在設計施工方案時考慮了地質、工程、天氣等因素,工期上留有餘地。施工中也比較順利:在設計的目
的層發現了油氣顯示,並按照設計取全取準了錄井、電測等各項地質資料,但沒有進行油氣測試作業。初步技術分析顯示,中建坳陷具有一定的油氣勘探潛力。接下
來需要對搜集的數據與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並結合油氣測試作業,開展油氣層的綜合評價。這樣才能確定中建南坳陷是否具有工業開采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再部署
下階段工作。技術分析與油氣測試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租用鑽井平台的費用很高,因此,
981平台轉場屬於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過程中的正常程序。


當然,台風也是一個因素,畢竟,威馬遜是繼
201311月的海燕之後威力最大的台風。如果沒有威馬遜台風,繼續進行一個月左右的油井測試也是可以的,但這在漫長的海上油氣開發程序中屬於另外一個階段的任務,而如果鑽井取樣、錄井、電測等預定任務沒有完成,不大可能讓981平台轉場,原因有三:第一,等台風過後981平台再去,政治成本非常高;第二,大台風對水麵船隻威脅比較大,但對於鑽井平台的影響通常有限,中國可以先撤走保護平台的水麵船隻,待台風過後繼續派遣船隻保護鑽探作業;第三,雖然國內對981平台是否應該去中建南海域存在爭議,可一旦開始鑽探,就隻有一種選擇:把它做完。這一點房峰輝總長5月中旬在華盛頓的記者招待會上已經表述得很清楚:中國一定要打成這口井。這是國家意誌與能力的一種體現。


既然實現了“油氣開發走向中建島嶼以南”的戰略目標與“中建南油氣資源鑽探”的階段性技術目標,中國自然會評估策略調整的必要性。中國希望建設
21
紀海上絲綢之路,東盟國家是這一戰略的第一塊試金石。中國自然不希望南海爭端影響到這一戰略的實施。因此,在南海實現了維權階段性目標後,轉而實現維穩:
與東盟(尤其是聲索國)淡化安全問題上的分歧,強化彼此的經濟與安全合作,通過擴展與東盟的共同利益來強化彼此的關係。東盟國家重視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但
也日益關心地區安全問題,而南海爭端已經成為中國與東盟關係的主要短板。


眾所周知,東亞缺乏強有力的集體安全機製,東盟地區論壇與東盟防長擴大會議在這方麵扮演重要角色,它們也是中國新安全觀的實施平台。為此,中國
承辦了東盟地區論壇框架下大約三分之一合作項目,並希望進一步發揮作用。事實上,中方下年度將同東盟在國家救災、海上安全、預防性外交、網絡安全等領域共同主辦6個項目,並擔任救災和反恐與打擊跨國犯罪兩個領域會間會的共同主席。因此,中國有必要通過一些行動,在7月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上為自己爭取外交上的主動,避免美國、日本、東盟聲索國在981問題上做文章。


中國與越南是社會主義“五朵金花”中最有活力、也最有影響力的兩朵。但中國與越南的關係卻出現了“黨際關係良好、政府間關係密切、經濟聯係日益加深、民間互相厭惡”的不協調局麵。“
981
件”進一步惡化了兩國民間的情感,已經損害到雙方的經濟關係,並有可能損害雙邊的政治關係(尤其是,如果越南步菲律賓後塵提請國際司法裁決的話)。從某種
程度上說,黨際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這有助於兩國把南海爭端置於整體可控狀態下。因此,中國適時撤走平台與船隻,為雙邊進行建設性的談判(尤其是進行
更高級別的政府與黨際接觸)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些人僅僅從時間上推斷,中國撤走
981平台是因為美國的壓力:79-10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美方很可能就南海問題比較直率地表達了自身立場;美國參議院710日通過的421號議案,要求中國將“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和護航船隻撤離南海海域,恢複南海原狀,敦促中國節製執行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宣示;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11日與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會談後,肯定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乃勇敢與曆史性決定,雙方確認年底前將完成美日防衛指針修訂。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幫辦福斯11日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南海局勢暨美國政策”研討會上提出凍結特定行動3
建議:各方不再奪取島礁與設立前哨站、改變地形地貌現狀與限製針對他國的單邊行動。這顯然是一種誤判。南海在中國國家利益中的位置,中國的國家能力與領導
人性格,共同決定了不可能讓美國來決定自己的南海政策。美國也不會弱智到相信,那些行動足以促使中國撤走平台與船隻。至於中國的行動讓某些人以為美國發揮
了某種作用,美國也在一定程度上覺得自己“有麵子”,中國大概不會在意這些客觀效果。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這次終於突破了“無法到中建島以南勘探開發油氣”的瓶頸。不排除以後鑽井平台出現在南沙海域。一旦走到了這一步,雖然會引發更多的
爭議與壓力,但也為南沙海域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提供了實質性的機會。長期的經驗提示:中國不走這一步,南沙海域的共同開發很難落實。


值得稍加注意的是,這次是中石油(
CNPC)雇傭了中海油(CNOOC)的981鑽井平台,再由中海油下屬的海上油田服務企業中海油服進行鑽探作業。這在“門戶意識”嚴重的中國能源產業界是比較罕見的現象。為什麽中海油不自己做呢?通常的解釋是,2004
起中石油獲得了海上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資格,國土資源部賦予中石油在中建島附近海域油氣資源的開發權。以海上油氣勘探見長的中海油為什麽同意把那一帶的區塊
讓給“旱鴨子”中石油呢?中石油在南沙海域也有區塊麽?中石油是否有必要建造自己的深海鑽井平台?這需要另文專題分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