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滿江湖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擊落馬航客機的那顆導彈——美俄博弈(轉)

(2014-07-18 01:07:06) 下一個

北京時間7月18日淩晨消息,馬來西亞航空一架自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波音777客機在烏克蘭東部地區上空遭導彈擊落,機上298人全部遇難。烏克蘭政府指責這是親俄叛亂分子所為,烏克蘭分離主義分子對此予以否認。

    美歐強化對俄製裁已經令投資者將目光重新投向地緣政治風險,而馬來西亞航空客機在烏克蘭空域被意外擊落一事卻使得局勢火上澆油。

    2014年初在烏克蘭親歐派在基輔展開反政府示威,普京表示,西方挑起的烏克蘭事件,是遏製俄羅斯政策的集中表現,是企圖在俄邊境製造熱點。普京在俄大使和俄常駐代表會議上表示,“我們大家應清楚明白,挑起的烏克蘭事件,是針對俄羅斯實施臭名昭著的遏製政策的集中表現。其根源在於深厚曆史,顯然,這個政策沒有停止,很遺憾,而且是在‘冷戰’結束後”。

    事實上,近年來快速崛起的俄羅斯,正在引起西方越來越多的擔憂。在2012年俄 羅斯大選之前,俄羅斯國內針對普京的遊行、抗議之聲不絕於耳,普京譴責是美國在 背後指使,妄圖幹擾、破壞俄羅斯大選。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在總統大選中勝出的當天,美國白宮對此沒有表態,美國國 務院也隻是發布了一份字斟句酌、不冷不熱的聲明,隻字未提普京的名字,僅表示期 待著與俄羅斯“當選總統”合作。

    很多美國媒體對普京更是表現出明顯的厭惡之意,有的直接稱普京是“21世紀的沙皇”。

    一直到俄羅斯大選結束5天之後,奧巴馬才致電普京,祝賀他在俄羅斯總統選舉中 獲勝。而在此之前,美國還一直在關注俄羅斯大選中的“不規範行為”。

    這是非常明顯的失禮行為。

    俄、美兩國之間的隔閡由此可見一斑。

   俄羅斯奉行的一直是實用主義的對外戰略和政策。每個後蘇聯時代的領導人,起初都是作為親西方的政治家走進克裏姆林宮的,都曾對美國和西歐表現出熱愛。但是,過了一段時間,這種感情就淡化了。

    美國和歐洲的政治家的觀點同樣也經曆了類似的演變:他們對新上任的俄羅斯總統總是抱有好感,到總統執政末期就變成了衝突。

    為什麽會出現擊落馬航客機事件?似乎匪夷所思,時寒冰在其新書《時寒冰說:未來二十年,經濟大趨勢》中詳細敘述了美俄之前在敘利亞的博弈,現在我們將眼光轉向敘利亞,我們或許能得到一些對於烏克蘭墜機事件的啟示,因為再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後都有必然的原因。

    無論對哪個國家而言,當今的中東都是必爭之地。

    中東是開啟世界局勢主動權的金鑰匙。基辛格那句名言依然在我們耳邊回響:“誰控製了石油,就控製了所有國家;誰控製了糧食,就控製了人類;誰控製了貨幣,就控製了全球經濟。”

    從伊朗到敘利亞,美國與俄羅斯的鬥法似乎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在這種激烈的角逐背後,隱含著怎樣的利益訴求?雙方在以怎樣的勇氣和智慧麵對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

    如果看懂了這盤棋,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驚心動魄。

    對敘利亞,美國有更好的條件,那就是,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打內戰,不斷消耗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力量——內戰是摧毀一個國家的利器。最後,再壓一根稻草即大廈傾倒。

   
美、俄劍拔弩張隻是作秀

    中東地區與俄羅斯交好的國家,事實上隻剩下敘利亞。

    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與美國,既有博弈,也有利益共同點——這一點是許多人所忽略的。

    美國的棋路非常清楚:通過支持敘利亞反對派與政府軍的對抗,使雙方不斷消耗,最終達到拖垮敘利亞政權的目的。

    美國需要靜待時機,讓敘利亞反對派在與政府軍對抗的過程中,逐漸整合成一支足以領導敘利亞的親美力量。

    麵對美國的棋局,俄羅斯怎麽應對呢?同美國一樣,坐視敘利亞亂下去,坐享漁翁之利。中東亂局有利於推高油價,而油價上漲,俄羅斯將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另外,敘利亞內戰,俄羅斯可以向敘利亞出售更多的武器,從中獲取更大利益。在這一點上,俄羅斯的利益又與美國重疊了。

    中東出現亂局,美國和俄羅斯在這些利益上是重疊的、一致的。

    兩國雖然看起來劍拔弩張,但有的時候是真吵,有的時候則是秀給世界看。

   
普京:敘利亞離俄羅斯很近

    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美國與俄羅斯雖然在短期利益上一致,在長期利益上卻是針鋒相對的。俄兩者在最終的戰略目標上,是完全相反的。

    因此,一旦美國軍事打擊敘利亞,俄羅斯就會強烈反對。一旦開打,以敘利亞的軍力,根本無法對抗強大的美國,戰爭很快就能結束,俄羅斯的利益也將受損。

    俄羅斯必須全力以赴地維持現有的格局不變。

    敘利亞問題久拖不決,對俄羅斯最為有利,美國當然清楚這一點。

   
神一般的精彩大鬥法

    在俄羅斯的棋局上,敘利亞是它的最後一塊基地,一旦喪失,它在中東的舞台也就坍塌

    了。因此,俄羅斯必須全力以赴,殊死一搏。

    2011年8月,敘利亞內亂日益惡化,

    美國總統奧巴馬主張對敘利亞實施更加嚴厲的製裁措施

    俄羅斯立即看到了機會,因為要製裁敘利亞,就必須得過俄羅斯這一關。

    俄羅斯的應對非常簡單:投否決票。

    這次否決票,從大棋局角度來看,有利於讓局勢繼續動蕩,使油價維持高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從小的棋局來看,此次否決,讓敘利亞反對派深切體會到了得不到俄羅斯幫助的切膚之痛——因為中俄否決,快到嘴邊的肉飛了,敘利亞反對派不得不與俄羅斯協商。

    但西方和敘利亞反對派都想知道俄羅斯要做什麽。

    4月中旬,敘利亞反對派到莫斯科。會談中,敘反對派對敘、俄兩國一直以來保持的友好關係做出了高度評價。但沒有任何有關敘利亞反對派確保俄羅斯在敘利亞利益的承諾——這是俄羅斯最需要的。

    俄羅斯的棋路,美國看得很清楚。

    美國要想辦法快刀斬亂麻,盡快結束亂局。7月19日,俄再次投了否決票。

    7月下旬,敘利亞國內外各反對派為了接管政權,就任命“敘利亞臨時軍事委員會”主席進行緊急協商時,參加協商的敘利亞各反對派一致同意,“權力移交後,新政權保證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利益”。

    在這個博弈的過程中,美、俄都是直接的受益者。

    對美國而言,敘利亞政府的力量不斷被削弱,而反對派的勢力快速崛起。

    對俄羅斯而言,敘利亞亂局導致國際油價一直處於高位,這符合它的利益訴求——俄羅斯僅僅通過“坐而論道”,無須動手,便坐收危機紅利。

    我們再回頭看馬航飛機在烏克蘭被擊落事件,請試著用敘利亞事件的模式去思考一下,這裏麵的受益者是誰,或者是誰們?這不是戰爭但勝似戰爭,但無盡的苦難總是由普通的民眾承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