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像種地,種啥才能收啥
(2014-07-14 00:08:51)
下一個
這幾天,有麥田社群群主發起了一份“網絡社交群自律公約”,已經收到了許多過目者的讚許。這份“公約”用的都是網絡流行的語言,看似草就,其間卻能讀出用心良苦。比如,“公約”提出:“麥田社群在大是大非與國家利益選擇上,絕對擁有中國心。不支持極端與對攻性觀點,不支持未經核實的敏感資訊,到麥田”混“必須是有法律觀和道德操守的麥田人。”此外還有“惡作劇式帖子慎發,特別是以美女或藝術作誘餌,最後赫然展示血腥與醜陋的”等五條具體倡議。
眼下年輕的一代,幾乎就是在網絡的陪伴下長大的。但之前的十幾二十年,正是網絡草創和爆發式擴展的“叢林時代”。赤裸裸的色情、隱身帶來的放肆、血腥的 暴力、誘人的騙局、能把人隱私扒光的人肉等等,這些都前所未有,更新了大家對世界的傳統判斷,也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性情和價值判斷。可以說,互聯網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本身。
這些年,文字、語音、視頻等各種聊天室,論壇BBS,社區,微信微博,以及各種群,各自風流三五年。和網絡傳播的新聞資訊不同,社群則是網民自種自收,種什麽收什麽,決定於天南海北無數個鍵盤上飛速敲打的手指。小手一抖,帖子發走;人上一百,各樣各色。是的,網絡就是這麽神奇,但也是如此放任草率。
網絡的確改變了世界。今天,不出門就可以買到東西,不出門就可以叫車到你樓下,不出門、不打電話也能通過QQ和微信等和你的朋友“徹夜長談”。所有法律製度總會相對滯後,何況隻靠製度約束海量的信息難免力不從心。大亂之後,大治就會使民心所向。網絡就像一個公共場合,是人人參與,隻有人人自律才能保持幹淨。因此,麥田群主此次提出的自律公約,顯然代表了無數網民對網絡自淨的呼喚。
對於互聯網,筆者斷言,人人都是受益者,但人人也都是受害者。但所有人都隻想受益,不願意受害。所以,唯一解決的辦法隻有人人種善,人人得善。所以,相信所有看到公約內容的人,都會由衷點頭讚許。
“公約”首先強調“惡作劇式帖子慎發”,這是需要大家通過互換角色來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因為可能你發的惡作劇的帖子,連你的孩子都不願意看,而你卻用來折磨他人,這不僅不道德,而且損人不利己。其次,要求未經核實的質量與信度都比較低的資訊要經過查看和思考再進行轉發,公約幽默提示:“不要讓大腦‘進化’得太慢,否則就該刷新你的知識體係和快生鏽的大腦了。”
對後一點,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觸。前段時間,加拿大一對華人母女倆“開寶馬領救濟”的事件轟動一時,除了網民對當事人全球追討造成的傷害,還讓全球華人都 陷入一場莫名的恥辱與慚愧。經調查後得知,此對母女並不像網友所認為的那樣“不要臉”。多倫多在去年12月下旬,遭遇了少見的凍雨災害,全市30多萬家庭 斷電,給居民生活尤其是飲食帶來極大困難。鑒於此,安大略省政府公告說:凡是斷電在兩天以上的家庭,每人可領取50加元,每家可領取100加元的食物禮品 卡。看到這裏很多網友才一下子“驚醒”,但傷害已然造成。
網絡是場革命,網絡是個好東西,我們受益無窮,所以更應該“且上且珍惜”。網絡自身的屬性,決定了其保持健康不可能僅僅依靠被動管理,而隻有靠每個參與者的自律。說白了,網絡就像“離離原上草”,隻有撒播的都是向上向善的種子,才可能減少荊棘和毒刺。所以,長出一片什麽樣的草地,這更多取決於我們每個播種的人。(褚津笙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