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園

言平,旅美華人,老知青。熱愛文學,酷愛舞蹈,喜愛美美的一切。願與文學城眾多的有誌,有知,有智,有靈者交通。
正文

千古勝負在於理---青年時代

(2014-05-23 11:34:47) 下一個
                                                                            [青年時代]

1911
年,是一個在中國大地上空翻史大雲,一個忘的改朝代的年代。中國舊民主主革命在中山先生的領導下取得了成功,從此束了數千年封建帝製走向共和。父親誕生在安徽合肥,個年共和國的一個地方官家中。

爺爺許應午,原是他那並不富裕家庭中唯一耗兩去讀書的人,因此在兄弟分家,兄斷言,他所能得到的全部便是家中的童養媳——一個大腳丫,她即是日後我的奶奶。爺爺兩袖清地走出家,而後卻走上了翻天覆地大革命的道路。

奶奶可是地道的勞動人民,從小寄人下的日常辛就了她的膽略。在袁世凱企圖複辟帝製,革命於低潮,爺爺曾被官兵追捕,就在千,她毫不猶豫地衝廚房,操起菜刀,身地住了大讓爺爺得以從後逃脫。之後,又挺了被抄家後一如洗的生活。

是依承了奶奶果敢無畏的血脈,父自幼冥,好舞刀弄棍的,常掛火於腰上,手握“刀”在家中,裏四處吆喝。甚而跑到他大伯家,立於一:今天如果你我鹹大腿和蛋炒,我上就打碎這鏡子。是年少劣之,卻透出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氣,為爺爺奶奶出了一口氣,他好生得意了一回。

青年期的父來到了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求學,就於“國立中央大學”哲學係。          他中等而結實的身材,濃發如冠,兩道粗眉下,高而直的鼻子挺立在瘦削的麵上,並架上了一付得有些學究氣的眼,而片後的眼睛似在思索,並閃現情的光芒,少兒逞“一時強弱在於力”的張揚,然而流淌在血液中的倔,注定他著“千古勝負在於理”的信念,卻是要付出他半生困苦的代價。

中央大學即為現南京大學前身,地城中偏西,北角挨著敦古樸的鼓樓和建於明朝的玲精巧的大亭,信步遊就可到垂柳拂於水麵的玄武湖;往西更遠處,濤濤流而下,兒除了冬季寒冷幹燥,常年雨水充沛,故春天的花,秋天的桂花點著校園而清香溢,父兒如似渴地吸取著新知。

應該說這是他一生中最美的光,因他認識了在金陵女子大學就的同-。相於“暴發戶”出身的父,她可世代第之後了,其外祖父是轟傳鄉裏的金人,曾在清朝重臣李章家做管事,當年中舉時種種趣事仍被人津津道;其父畢業於燕京大學,民國八年考上了去美國的公留學;其姨父留學日本,小城一時傳為,金家二快婿:一個出洋,一個出西洋,父後竟笑而接口:“橫批——不是西”。然是調侃,他不屑附和,口無遮的性情可一斑。

時值三十年代,中國依舊是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日本人占三省,山河依然美卻是破碎的,校園中的年青人有激越憤懣的,也有抑鬱愁的。母從沒落的深宅大院中走出,有著淡淡的鬱;父以他年的心,一般的,新情和勇氣,立刻拋棄了爺爺希望他承中文化的正命名“禮”而改“道夫”,意願像清道夫一樣掃除情人的愁,清除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切垃圾。

婚後,父
:“今後你把握的是我的理智而不是感情”困惑。殊不知,恰恰是他自己亦無法把握的簡單,不諳變通的性格,使母生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格外艱難

即將畢業一天炎熱難擋木失卻了往日的婆娑,除了陣陣聲,已罷課數日的校園得異常安靜。突然出了巨大的聲浪“反內”“反饑餓”“要求政府抗日”是學生在蔣委員長親臨央大“訓話”中,忍無可忍地爆了,一浪高一浪……

次日新
聞報導:赤色分子在中央大學組織暴亂並毆了蔣委員長……果父亂分子”之一,無可幸免地被關了國民黨的大

靠著
爺爺的背景和錢財,保後的父受到了全校同學英雄般的迎。然而他在意上的“赤色”向並沒有上升到“革命”的高度,也就是自的“小布爾喬亞”的正感加上“托邦式”的衝。故史也不可能他在以後的色政下加分。

青年人想往追求的民主自由、科學步被形象化稱“德先生”(democracy)和“先生”(science),依國情先走“先生”道路,所“曲救國”廣為認同和接受。父選擇地被送上往英國的船。回首故土自是一番言的滋味,而放眼海上清涼的海撲麵而來,海浪拍打著船舶,像是在催促,快些向自由的西方世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