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新西蘭九大步道南島篇,米佛步道(MILFORD TRACK)一

(2017-03-10 16:08:10) 下一個

 

 

一,新西蘭島成因新考

  2017.2.27. 奧克蘭晴天,28度。女王鎮晴天,22度。蒂阿瑙晴天,21度。

  早晨7:10新西蘭航空公司NZ619號航班在奧克蘭機場準備起飛,機長突然宣布飛機有問題需要換乘。乘客們無言,按序下機。

  8:10飛機起飛,在奧克蘭上空轉了半個圈,然後沿北島西海岸飛行。

  鳥瞰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感覺親切又別樣。幾座山頂有火山口的山包,把圍繞它的市區建築群分成有序的輻射狀。一串海上的火山島鏈,把豪拉基(HAORAKI)灣與波濤洶湧南太平洋隔開。平時在西海岸走步道時看到的塔斯曼海巨浪,在舷窗屏幕上隻是一條條白線。整個北島西海岸,露在雲朵上方的隻有塔拉納基(TARANAKI)火山的小半截完美錐體,以錐體為中心,火山岩漿把海岸線堆出一個規則的圓弧。越過庫克海峽(COOK STRAIT)飛抵南島上空,刀削斧劈似的群峰把雲絮束在腰間,庫克山的皚皚冰川,把隻有新西蘭鷹才可以落腳的石頭山脊襯托的更尖銳。大大小小的高原冰川湖、雪水河,把山脈走向勾勒的更清晰。森林線、雪線、石崖,把大自然的生態分布展現的更顯眼。

  10:30走出女王鎮(QUEENS TOWN)機場,開著租來的汽車奔向百公裏外的蒂阿瑙(TE ANAU)小鎮。車子沿6號公路在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畔蜿蜒行進約30公裏,期間不時在瞭望點停車,盡情拍照大美的湖景山色。

  離開大湖車子進入金斯頓(KINGTON)峽穀平川。北島峽穀多是火山峽穀,是標準的“V”字型,中間狹窄,兩側山坡是可以走上去的。南島的峽穀多是冰川峽穀,是完美的“U”字型。 “U”型峽穀兩側山壁陡峭,一般人爬不上去。金斯頓穀地開闊平坦,車子開了20幾公裏,走的幾乎是沒有起伏的直線,公路兩側的幾公裏平川,排布著規則形狀的牧場,或蔥綠(新牧草)、或深綠(禾苗)、或焦黃(成熟的牧草),成群的牛羊悠閑地吃草,大型灌溉機慢悠悠地轉動灑水的長臂,翻飛的白蝴蝶群聚穀地,這是什麽季節,是什麽誘因導致獨此一處的蝴蝶穀。

  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思考:新西蘭島的成因模式,一直被權威理論納入“板塊構造 ”、“海底擴張 ”的理論框架,即澳洲板塊和印度板塊相向俯衝,在同一地點“擠出了”新西蘭島鏈。但直接的觀察及相應的研究表明,“同地而生”的新西蘭南北島,不但有直觀上的別樣,在古地質、地貌、生物等方麵也有諸多不同:北島北部有不同於南島的白堊係地層,南島尼爾森(NELSON)地區進行的古地磁測量,結果也與北島有明顯差異。雖不是這方麵的專家,但經常爬火山、攀冰川、鑽原始森林、漂流人煙罕至的大峽穀,能感受到南北島地貌的明顯不同,剛才在飛機上的觀察也驗證了這一點。

  北島雖不是火山島,但島上的山大多與火山爆發有關,幾千年前陶波火山的劇烈爆發形成了北島中部高原,三座終年積雪的2000米以上巨峰均由火山岩漿築成,星羅棋布的火山包、火山島散落北島全境。南島是一座山,一座山就是南島,南阿爾卑斯山劍劈刀削的峰脊,從中部的庫克峰(3724米)一直延伸到島的兩端,幾十座2000米以上的積雪高峰與主峰遙遙相對,渾然一體,的確有點被(板塊)擠出來的味道。

  上述不同在板塊擠壓理論裏找不到合理解釋,無意間發現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梁光河先生的文章,讀後頓開茅塞。

  梁光河先生認為:新西蘭南北島是兩個身處異地的不同板塊,分別從東北、西北兩個方向自行漂移至目前位置,且繼續維持漂移態勢(兩島間距在擴大),2007年的測量結果表明,這個漂移的速率為每年37毫米。有科學家把這個速率解釋為澳大利亞板塊對太平洋板塊的相對漂移,把事實納入傳統的“大陸漂移假說”框架,使假說陷入漂移源動力含混不清的怪圈。但如果把這個速率理解為新西蘭島的自行漂移,所有疑問將迎刃而解,倘若該速率正確,一千萬年時間的漂移距離為370公裏,由此可追溯南、北島漂移的軌跡。南島瑪珥湖 (MAAR LAKE)沉積物中,發現大量亞熱帶常綠古(2300萬年前)喬木化石,說明南島的故鄉確實在北部亞熱帶。

  島嶼漂移的基本原理可用“新大陸漂移模型” 解釋:板塊的漂移運動使其前部受到擠壓,地下的岩漿壓力增大且無法外泄,板塊漂移時滑過洋殼並切割洋殼,其後部地幔處於低壓開放狀態,地下深處的岩漿順勢上湧,形成巨大的熱動力推動板塊前行並留下尾跡。

  新西蘭南北島成因的“自行漂移假說 ”,得到了漂移軌跡、重力異常、地形地貌、GPS測量、古植物、古地磁證據的有力支持,“大陸板塊漂移的熱力不平衡驅動機製”,應該得到足夠重視,應該在源動力學理論框架中占一席之地。

二,再訪蒂阿瑙

  下午12:30到達位於蒂阿瑙湖(LAKE TE ANAU)畔的蒂阿瑙小鎮,TE ANAU在毛利語中有“雨滴飛濺的洞窟”之意,源於該地區的一個石鍾乳洞,洞中有地下河及兩個地下瀑布,其中的螢火蟲奇觀比北島的維多摩(WAITOMO)溶洞更勝一籌。小鎮位於進出米佛峽灣及峽灣國家公園的必經之地,被譽為“南阿爾卑斯山的珍珠”,湖光山色散發著樸實的珍珠般淡淡光澤。

  這是第三次到訪,輕車熟路直奔峽灣國家公園(FIORDLAND NATIONAL PARK)遊客中心,辦理完走峽灣步道的手續,我要求把開普勒步道手續一起辦了,但接待我的大姐說不行,要等到峽灣步道走完才能辦下一個手續。

  走出遊客中心入住“山景旅店”。這裏的旅店大概有兩種名號,位於湖畔的統稱某某“湖景旅店”,看不到湖景的可以看到山,故稱某某“山景旅店”。

  安頓好住處挎著相機走到湖畔,靜下心來觀賞。南島的大湖很多很美,幾年前遊曆南島曾用浪漫的筆調寫過“大湖頌”,每每杵在湖邊都有發自內心地感歎。想象不出在海拔210米的高原,竟然有極限深度417米的新西蘭南島最大湖,想象不出麵積達344平方公裏的南半球最大冰川湖,竟然是冰川“長”出來的。其主體呈南北走向,有三條巨大的峽灣(北灣、中灣、南灣),湖周圍群山環抱,湖中島嶼眾多,湖西岸海拔1700米的開普勒和默奇森山脈,有上千個尋幽探秘之處,我將要走的開普勒步道(KEPLER TRACK)就隱在其中。

  時間尚早,為明天不至於匆忙,驅車前往步道登船點探探。刻意從小鎮腹地穿過,發現一塊塊分割好的大地正在蓋現代派的大房子,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把目標鎖定在南島小鎮,這個旅遊聖地正發生著變化。

  半小時後到達TE ANAU DOWN。照相、讀碼頭照片文字介紹的功夫,腳脖上被小咬叮了幾個紅點,我知道毒液已經注入身體,明天它們就會腫大,讓我奇癢難耐,出發前就做好了對付它們的一切準備,內服、外敷、乳液、噴霧劑,可它們卻在我出發前鑽了空子。

  往回走的路上發現一個旅遊標誌,下車後沿背離大湖的方向走了約20分鍾,來到一個山坳野湖(LAKE MISTLETOE)。遠山現出一絲紅霞,密林把山風擋住,一灣靜水把山和雲的影子清晰地映出,萬籟俱寂,僅有蟲鳴和著自己的腳步聲。心裏莫名地調侃,離開大湖看野湖是什麽心態,難道僅僅是獵奇。轉念一想,舉世聞名的大風光可滿足虛榮,但那些被人們忽視的小風景,因為有諸多的藏而不露,因為名人大家的不屑一顧,或許更有寫一筆的價值,品起來或更有味道。

  回小鎮買了進山的幹糧和晚上的下酒菜,披著晚霞歸巢。

三,碾轉反側的夜

  晚上在旅店小屋,一邊喝啤酒一邊聽麥卡洛的小說《荊棘鳥》,不時為微信裏的學生做幾道數學題。餐後開始整理行裝,因為有汽車做基地,沒必要把走兩個步道的行頭都帶上。

  整理完畢發現了幾個問題:忘記帶不鏽鋼飲水杯,托運行李時充電寶被機場拿出去了(有一張紙片通知),出峽灣回小鎮的接駁車時間是下午5:00。水杯明早去超市買,充電寶回去可以找機場要,但走完峽灣步道回小鎮時間過晚,遊客中心下班就換不了第二步道的票,如果等她們上班,計劃中要走28.4公裏山路,天黑前可能到不了目的地。

  躺在床上開始折騰,左思右想製定兩套方案,一是明早到信息中心與大姐商量,爭取拿到票,二是不拿票直接進山,到木屋後憑付款證明與木屋管理員交涉。

  大姐不同意怎麽辦,管理員堅持原則又怎麽辦;大主教的私生子為什麽也做了教士,拉爾夫拋棄愛情,為信仰還是圖謀虛榮;可憐的麥咭,可敬的麥咭,世俗的愛情,了不起的愛情;作者的筆觸跨越了多大的空間,細膩的表述來自生活還是源於心靈;大姐不同意就和她吵架,用什麽詞什麽語句什麽腔調;買不到鋼精杯可否以小鍋代替,少了一個充電寶還有另外一個;拖著疲憊身軀走在夜的森林裏是什麽感覺;丹尼被大海吞噬的最後一刻,念叨的竟然是上帝;新西蘭最美的步道,世界聞名的大峽灣到底有多美;米佛峽灣步道,我將有兩個晴天,一個陰天,一個雨天,開普勒步道我將有三個雨天,提前10的天氣預報能否發生一些變化……。

  碾轉反側,久久不得入睡。

 

2017.3.10. 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