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5000公裏環島遊第十八天,WHATUWHIWHI到奧克蘭

(2016-02-11 13:33:36) 下一個
 
1.北地西岸行
    2016.1.14.晴天,17-24度。
    早晨6:30起床,帶著相機出門轉轉。
    山那邊的太陽把山頂小屋染成金黃,營地所處的山穀似乎不屑陽光的眷顧,依然保持著晨的陰涼,她以自己的軀體撫平大洋的波湧,小心翼翼地護送一艘艘小艇出港;緩緩地送出縷縷清風,吹進每一扇打開的窗口,把夜的汙穢清洗幹淨;靜靜地在營地徘徊,為早起的頑童吹幹臉頰的汗水,為酣睡的情侶送去花草的清香。我慢慢踱步心裏幻想:什麽時候能靜靜地待在這兒,每每采一罐晨露,釀一盞瓊漿,讓鍵盤流出無盡的詩行。
    今天的任務就是回家,從地圖上看通往北角的1F號公路就像瓜蒂,扯出一串亂糟糟的瓜秧,按手中JASONS TRAVEL MEDIA LTD.2013版地圖,有三條粗實線標明南下走法:沿10號公路走東海岸,沿1號公路走腹地,沿12號公路走西海岸。前兩條路走過N遍,今天要耍個新花樣。
    9:30離開營地,出半島走10號接1號公路到凱塔亞(KATAIA)。這個有居民5600人的新西蘭北大門,是遠北區第二大(僅次於KERIKERI)小鎮。這裏自古就是毛利居住區,歐洲人在19世紀初開始定居。它地處1號公路旁,曾經是前往九十裏海灘和北角的必經之地,其主要經濟來源是木材加工和旅遊業。
    這裏有一座大型木材加工廠;幾家葡萄酒莊;13間各種檔次的旅店。在毛利文化中心,可嚐試草編及木雕技藝。遊客信息中心可組織4輪驅動車、騎馬旅行。小鎮是本土超市PAK'N SAVE(姥姥常提起的黃房子)的發祥地,1985年第一家PAK'N SAVE超市在此開業,現在已經遍布新西蘭全境。KAITAIA來自於毛利語,意思是“充足的食物”,顧名思義,這是個美麗富饒的好地方。
    貫通東海岸諸多風景區的10號公路建成,慢慢地使小鎮的樞紐功能褪色。我們多次來北角,光顧小鎮還是頭一回。走在鎮上,能感覺到毛利人聚集區的風情。逛了唯一的商業街,老姨在童子軍二手店買了幾件小飾品,我們在WESTPAC銀行辦了點事,然後沿“12號”公路西行。
    這條沒有任何標誌的“12號”公路,路況不是很好,路窄,打了許多補丁,遇到好幾處塌方區,路上極少車輛但並不顯荒涼,幾十公裏路段走過三個千人(GPS定位)小鎮:
    距凱塔亞14公裏、人口1065(2013年數據)的阿希帕拉(AHIPARA);
    距凱塔亞26公裏、人口1947(2013年數據)的HEREKINO;
    距凱塔亞35公裏、人口1962(2013年數據)的BROADWOOD;
    這些小鎮的興起都與百年前砍伐貝殼杉有關,現在的林業以種植鬆林為主。在路上能看到整座山坡被砍伐後的景象。被剝去綠衣的大山滿目瘡痍。我告訴姥姥,這就是有用的樹被砍伐後的現場,要恢複鬱鬱蔥蔥的生氣,怎麽說也要10幾年的時間。
    莫名其妙,我們又回到了1號公路,對比其它版本地圖才發現這段與12號公路(紅實線)
同樣標注的岔路,在WHIRINAKI、TAKEKE、WAIHOU、MANGANUKA、ORIRA等河流的入海口交匯處中斷,與真正的12號公路遙遙相對。錯誤的理解,偏得遠北區西部的一段邂逅。
    在MANGAMUKA橋拐向1號公路,經OKIHAU、WALMATE NORTH在OHAEWA小鎮上12號公路,在毛利色彩濃厚,有居民4370(2015年數據)的KAIKOHE小鎮,岔上MANGAKAHIA RD.,經PAKOTAI在TANGOWAHINE上14號公路,西行至有居民4251(2015年數據),具有濃鬱克羅地亞傳統色彩的DARGAVILLE小鎮重回12號公路。在這裏遇到WAIROA河,幾十米寬的一江渾濁黃水給人一種親切感,讓我不由得想起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繼續南下,經MATAKOHE、PAPAROA、MAUNGATUROTU,到BRYRDERWYN上1號公路,結束了北地西岸之旅。這次西岸之旅不夠完美,原因是被GPS引上了MANGAKAHIA路,在遠北區腹地走了一遭。
    總體印象和東海岸大不同:東海岸沿線的小鎮大多與煤炭開采、金礦開采、貝殼杉砍伐有關,西海岸隻與貝殼杉砍伐有關,在MATAKOHE小鎮,有一間相當規模的私人貝殼杉博物館。東海岸風平浪靜有較大規模的港口,風景區眾多,人口密度大。西海岸風大浪高,不適合港口建設,人煙稀少。正因為此,她將是我下一次深度遊的首選。

 
2.人生一甲子
    不知不覺走過了人生一甲子。一個原生態寫字人,兩年間寫了193篇近60萬字的旅行劄記。由練筆“寫著玩兒,留給走不動時自己看”的初衷,到今天蓄積了欲罷不能的巨大慣性;由見物抒懷、海闊天空的文藝筆觸,發展到靜下心來品賞一草一木,集中筆墨有的放矢、借景物抒情;由對人物描寫的肆意調侃,變得盡量少些或不寫人物,把隨行者的行為、心理揉到景物裏,摻雜到抒情的浪漫中。
    不知不覺走過了人生一甲子。曆盡了百水千山,把新西蘭轉了幾圈,把林子裏的步道走了上千公裏,登上了北島的兩座極頂,累積了五塊馬拉鬆獎牌,實實在在地攀上了一座人生的小土包。暮然回首,不由得打個冷戰。被調侃的朋友悄然而去,我卻不知其所以然。家人從來不欣賞我打小的愛好,都認為寫字不是正經本事,做學者當不屑一顧,為此我克製了幾十年。今天終於可以忘乎所以的開筆走字了,終於可以流暢地抒發自己的情懷了。兜頭一瓢冷水,才發現自己是如此不諳世故。
    不知不覺走過了人生一甲子。我長大了,決心學會在百分之一秒內做出判斷:哪句話是奉承,哪句話是褒貶,哪句話是不鹹不淡恰到好處;盡量克製不寫人物,遊記不是小說,讚美會導致妒忌,調侃會引來憤然,通篇三千字,終不能均勻筆墨,劃讚美為繽紛的雨露。學會抹平人生的棱角,再放到油罐子裏津一津,做一個通曉人情世故的寫字人。
    不知不覺走過了人生一甲子。我要把娛樂性走步道和深度遊探險分開,將在深山老林裏享受孤獨,在險峰雪嶺的攀登上做一個無畏的漢子。再快樂一個甲子,享受屬於自己的春天。
   
3.環島遊後記
    今年的5000公裏環島遊和去年的6000公裏環島遊不同,由於對新西蘭的大美山水有了深刻理解,在行程設計上有了創新。南北島的兩個“8”子路線,加之曆年積累,把全島每一條公路幾乎走遍。下一個行程正在醞釀中,小夥伴們在積極準備,一部登頂艾格蒙特山的電視片也許會如期出爐;一個幾年內完成九大步道的計劃已經開始;每年參加三個半程馬拉鬆競走已成慣例。
    下午4:30回到奧克蘭,2015至2016年環島遊結束,行程5034.3公裏。
 
裏程表讀數:5034.3公裏。
 
2016.2.11.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