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2015大溪地 TAHITI 遊記五

(2015-07-21 12:26:08) 下一個
1.尋找維納斯角

2015.7.9.星期四,晴天,2229度。

前幾天環島時,在維納斯角得知,船家可載人到不遠處小島遊玩。如今行動自如,就想去闖蕩這個無人島,享受世外桃源的樂趣。通過巴思凱與船家取得聯係,定於今天早晨830在碼頭集合。巴思凱還刻意囑咐:“這不是瑞士時間,是大溪地時間,有點誤差不算稀奇。”

730出發,先去帕皮提,然後奔順時針方向PK10。從家裏到帕皮提已是駕輕就熟,從帕皮提到維納斯角從未走過。已經領教了手中地圖的不可靠,已經了解所謂的環路也是支岔橫生,已經知道這裏沒有GPS導航,已經明白碰到疑難還是要依賴最原始的辦法。

離開市中心碼頭轉盤,沿著海邊走心裏不踏實。老伴兒下車打聽,果然是岔向了歧途。重新上路也心裏沒底,趁著等紅綠燈,老伴兒問旁邊的一位摩托車手,沿途又經過兩位熱心人指點,終於按時到達目的地。

停下摩托車,老伴兒突然一掃滿臉的興奮:

“糟了!忘帶錢了!船票是4000塊,我錢包裏隻有3000塊。”

“去不成了,隻能打道回府。” 我有些沮喪,期待、興奮,瞬間歸零。

“好容易折騰來了,哪能輕易回去!我去找船長。”

老伴兒向遊船走去,一個滿臉黝黑的漢子和她打招呼。老伴兒跟他講現在錢不夠,以後再給。他滿臉笑容,不停點頭,執意讓我們上船。老伴兒懷疑他根本就沒聽明白,不管怎樣先上船再說。

岸邊有一群戲耍的孩子,其中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用標準且無口音的英語和我們打招呼。很顯然這不是學校學來的,應該來自於雙語家庭。老伴兒眼前一亮,忙請她做翻譯把情況再給船長講一遍,船長再次笑容可掬地請我們上船。老伴兒又追問怎樣把剩餘的錢給他,船家問我們幾點離島,老伴說下午3點,船家說:“OK!時間很短,不用再付了。”老伴兒再三問小翻譯,是否確定?船長瀟灑地擺擺手:“OK! OK! LETS GO!”

845開船,除了我們,同船還有20多名小學生和他們的兩位老師。孩子們坐在船上相互聊著天,三句話不到幾個人就唱起來。老師發現後,就勢誘導他們做起了遊戲,孩子們像一群興奮的雞雛,隨時隨地找個由頭樂嗬,現在老師領著玩兒,更加忘乎所以。我也被孩子們感染,不自覺地隨著美妙的旋律擺動起來。

10分鍾後,小船靠上了瀉湖邊緣的小島。所謂“小島,”其實是一座緊挨大洋的珊瑚礁平台,海拔一米左右,鬱鬱蔥蔥長滿了大大小小的樹,遠遠望去就是瀉湖裏長出的一片森林。

 

2.神奇的馬丁島

馬丁(MARTAIN)島,是一個直徑20米左右的私人領地,島上沒有人家,隻有兩棟房屋和一位管理員,還設有兒童遊樂設施,成人聚會的桌椅、涼棚。上島後孩子們就撒丫子鑽到各個角落,爬樹屋、打滑梯、鑽樹林,各顯其能。可以看出他們的約定:除了玩水,在小島上可以為所欲為。兩位老師在涼棚裏“聽著音樂聊天”。這也算是大溪地一道民俗,經常在酒店陽台上發現一對戀人,用手機放著音樂,伴著一瓶酒,一包煙在幸福地聊天,這裏“泡妞”的成本很低。

我們沒著急安營紮寨,而是沿著碎珊瑚海灘繞島一圈。靠近大洋一邊是一道淺水區,沒膝蓋深的清澈水裏,一塊塊石頭邊的沙灘上,橫七豎八地臥滿了黑的、灰的海參,大洋深處湧來的駭浪,在20多米外碎成白花花的泡沫,化作轟隆隆的聲響,這裏顯然不適合浮潛。靠近大陸的一邊,也有20多米寬的潛水區,再往外就是礁石區懸崖邊,風平浪靜,應該是理想的浮潛區。

樹蔭下擺放著許多躺椅和野餐用木桌,正考慮在哪裏安營紮寨,一股聞所未聞的特殊香氣,引我走進島中心一處紗網圍就的小院子,院中心的台子上鋪著一層粗布,粗布上攤曬著一堆20厘米長短,發著油浸浸深褐色光澤的豆角莢。

這就是著名的大溪地香草莢(A TAHITIAN VANILLA),是一種經過改良後的香草品種,體形肥胖、含糖量較高、豆莢厚實飽滿,成品後富有彈性,香氣細膩、高雅、饒有層次。我屏神蔽氣,以最大的肺活量做深呼吸,一股濃烈的八角香和紫羅蘭花香的混合氣息沁入心肺,這是一種深遂迷人的天然風味,正是我特別喜歡的香草冰激淋味兒。
    香草莢是蘭科植物香草蘭開花授粉後所結果莢,自栽種至第一次開花需三年時間,因花期極短,必須人工協助授粉。采收後的果莢,需經過長時間的加熱、曝曬、幹燥、熟成等複雜工序後,才完成香氣馥鬱迷人的香草莢成品,因而香草莢是世界上僅次於番紅花的第二昂貴香料。聽說過大溪地盛產香料,巴思凱還介紹說隔壁小島,就是著名的香草島,未曾想在馬丁島有幸目睹,現場聞香,值得一書。

    在靠近大陸的一側,先擇一張餐桌為基地,我先行試水。與PK18不同,這裏沒有沙灘,全部是珊瑚礁,魚的種類和數目明顯多於岸邊,懸崖邊幽深的海水,給人以不可預測的恐懼感,好在海麵上有許多玩風帆的年輕人為我們壯膽。

今天需要遊泳的距離很短,但從深潛難料的珊瑚礁走過很困難,我們不得不在很淺的地方就浮到水麵,手扶著石頭慢慢滑行。

 

3.見到活珊瑚

    由於地球溫度的微妙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珊瑚(CORAL)幾近滅絕,據九七全球珊瑚礁考察證實,全球範圍的珊瑚礁普遍遭到破壞。頻危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CON- 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ED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已把它列為二級瀕危野生動物。值得慶幸的是,10幾年前我們在斐濟小島見過活體珊瑚群:白的、黃的、彩色的珊瑚叢形態各異,圓的似仙人球,飄逸的似長發草,猙獰的如鹿角刺,要末隨波擺動觸須(軟珊瑚),要末貌似靜止(石珊瑚),異物靠近時突然通體收縮。從那時起我和老伴兒就迷上了浮潛。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造礁珊瑚(STONY CORALS )又稱石珊瑚,主體是珊瑚蟲,這種腔腸動物以捕捉海洋裏細小的浮遊生物為食,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隻有米粒大小,但一群群地聚居,一茬茬地生長繁衍,不斷分泌出石灰石,經過長期的壓塑、石化,漸漸形成礁石和島嶼,大溪地島外的瀉湖,就是造礁珊瑚的傑作。非常遺憾,這種大自然的造礁活動已經停止,曆曆在目的僅是:鈣化的、無生命的、造型仍保持生前莊嚴的石頭。

各種小魚出現在視野,與其說是我們看它們,不如說它們圍觀你,這些不認生的家夥,或三五結隊或十幾隻結伴同行,在相機、水鏡前遊來晃去,擺尾弄姿,有純紅色、黃色、藍色、白色、黑色的小魚,更多彩色或單色帶多彩條紋的家夥。

老伴兒已經可以控製水下呼吸,自如地暢翔在水麵,流連忘返於礁叢間。為了把歡樂氣氛製造的更加濃烈,昨天遇到過的相同種類大魚群,也趕來湊份子,陣容還是幾百條,但今天沒有沙灘,它們隻能穿梭於礁叢或聚集於某塊石頭,加之水的清澈,魚群顯得格外精神,格外龐大壯觀,一個個黃燦燦的脊背,在蜂巢樣的水下光圈裏,顯得格外鮮豔奪目。

正忘乎所以地追蹤魚群,視野裏突然出現了一幅罕見的畫麵,幾隻好萊塢動畫片《FINDING NIMO》裏的小醜魚被魚群擾的四處亂竄。我被驚呆了,這種魚對環境要求很挑剔,一般是伴隨著珊瑚而生,難道附近有活體珊瑚?不知道該怎樣形容當時的心情,隻聽見呼吸管裏呼呼隆隆的喘氣聲,在珊瑚的墓地發現活體,無異於NASA發現新地球,火星上找到了生命,2015.7.9.將被載入史冊。果然,小醜魚把我們的視線引向一簇盛開的“動草”,一簇隨波擺動的軟體活珊瑚。

大約在兩米深的水下岩石上,長著麵積約臉盆大小一堆淡黃色“肉草”,實際上是一片筷子粗細,約10厘米長,一根根柔軟的觸須,黑色的不知名小魚及紅白相間的小醜魚,在“肉草”中遊來遊去。我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真是活體珊瑚而不是什麽藻類植物?發現了另外一簇淺水區“肉草”,小心翼翼地觸碰了一下, “肉草”馬上收縮,手感粘粘的,似乎被蜇了一下。現在可以宣布,時隔10多年,我們再次接觸到活珊瑚!不是一簇,是幾十平米內的10幾簇,其中有一簇中心長著一個粉紅色的柱形大包,很顯然裏麵孕育著新的生命,當大包被撐裂,粉色的皮囊將牢牢地吸附在礁石上,新的肉肉觸須,開始捕捉維持新生命的給養。大溪地之行,非同凡響!

顧名思義,軟珊瑚(ALCYONACEA)不同於造礁珊瑚,不分泌鈣質骨骼,除了吸盤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岩石上,通身都是柔軟的。經考證,今天看到的是一種特殊的海葵,具有一定的毒性,海葵毒素號稱世界上最厲害的生物毒素,海葵體內藏有無數刺細胞,含有帶倒刺的刺絲,一旦碰到它,這些刺絲立即會刺向對手,注入海葵毒素。有研究表明,海葵在發射毒素時,體內的滲透壓達2000個重力加速度,完成發射隻需0.02秒。
  這正是生物界的生存法則,在惡劣環境下僥以生存的,都是生命力極強的壞蛋,正如人類最討厭、最奈何不得的老鼠、蟑螂。但無論如何,有生命就比一片死寂要好,更何況與它共生的魚類,得以更佳的生存環境。

下午1:00學生們要離島了,為了方便船家,我們決定隨之離去,船長看到不用再單獨來接我們也很高興。

徑直到帕皮梯碼頭,問清了第二天帶摩托車去茉莉亞島的信息。

回家後洗淨,稍事休息又到家樂福超市,買魚、買酒、買防曬油、還買到了辣根和一頂帽子,回去吃喝一頓。

 

2015.7.20.於奧克蘭

 

 藍色變奏
水下浮潛
活體珊瑚
水下浮潛
再逢魚群
水下精靈
粉紅色包囊
說英文的小姑娘
潛水海參
看,一隻甲殼蟲
準備下水
海菠蘿
海參
休息
休閑
碎珊瑚
孩子們的午餐
我和船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