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2015走在秋天一,環海灣步行賽記

(2015-03-13 23:19:45) 下一個
1.出發前的等待
2015.3.8.早晨陰,有零星小雨,上午轉晴。
早8:00,二哥來接我和老伴兒去市中心與FRIDA匯合。
8:30,三人結伴走向“環海灣步行賽”的起點(距王子碼頭一公裏處)。從FRIDA家的公寓樓到賽事起點不到十分鍾路程,兩個女人嘰嘰喳喳嘻嘻哈哈地聊個不停,樂個不行。我遠遠地在後麵跟著,偶爾抓拍幾張片子,順勢捋捋這段時間的思緒。
一、二個月來,一路有你的夥伴們各自忙碌:二哥去了趟美國,回來後忙著改建花園;FRIDA從中國度假回來後忙著裝修新家;小馬哥去趟澳洲,然後一直忙著整理新居;大徐、ANGELA從籌備婚事、舉辦婚禮;阿香姐和姐夫忙碌著久別勝新婚的瑣事;老伴兒也回國了。整個夏天沒有過一次像樣的集體活動。我雖然有過24天寫出25篇遊記的記錄,但一撂筆又是月餘。這次“環海灣步行”是今年活動的預熱,但隻有小馬哥全家和我們三人參加。
接近起點,人群從各個街口湧來,喇叭裏播放的音樂及主持人幽默的調侃,增加了現場的節日氣氛。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的兩位女士無比興奮,恨不得把能看到的一切都用手機記錄下來。我自認為見多識廣,參加過兩次馬拉鬆比賽,但此刻也不辨南北,血脈膨脹,腳下如踩了彈簧,身心浸在音樂的海裏,與那些胖姐姐、瘦哥哥、帥弟靚妹一同舞蹈起來。
我的號碼是701,老伴兒和FRIDA的號碼是3499、3507,身邊幾位紅衣人的號碼竟然是71895和72369。150萬人口的城市,每年一度的公益活動竟然吸引了七萬多人。我參加過萬餘人的奧克蘭國際馬拉鬆賽,千餘人的北岸馬拉鬆賽,都遠遠遜色於今天的陣勢。
“奧克蘭環海灣步行賽”,1972年由奧克蘭慢跑俱樂部發起,當年有1200人參加。比賽路線設在WAITEMATA HARBOUR海濱公路,從市中心QUAY STREET起,至ST HELIERS BAY,全程8.4公裏。參加者多為奧克蘭市民,也有公司、單位以集體名義參加。報名費悉數捐給有關慈善部門,今年籌得善款154349.46新西蘭元。
天氣陰沉沉的還下了一陣雨。我顧不得冷雨淒風,用FRIDA攜帶的一件備用外衣,把相機裹得嚴嚴實實。好在天公識相,象征性地把預報的“雨天”表述了幾分鍾後,就悄然關上了放雨的閘門。
離出發還有40多分鍾,我們站在距起點約50米處的路中央隔離帶,千方百計放大自己的目標,期待與小馬哥一家匯合。FRIDA不斷在微信裏報告我們的方位,讓他們一家向我們靠攏。老伴得知納新需要別針,就把自己的四個別針拿下來兩個交給FRIDA,希望開賽前能見到他們。  
身邊的白人家庭引起老伴兒的關注,一對年輕夫婦,推輛雙鬥嬰兒車,後鬥端坐著一位年約兩歲,梳著分頭,滿臉莊重的小酷哥,前鬥安睡著一位銜著奶嘴的光頭小靚妹(性別是猜的)。令人起敬的是,除了父母身上的號牌外,車上還掛著14227、14052兩張號牌。他們家不但全體參與,還按人頭正式報名,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認真參與捐助。老伴感歎:這孩子從現在起就參加公益活動,長大後會如何對待各種慈善活動可想而知。這種教育方式令人敬佩!
9:25分,殘疾人輪椅健兒,在萬眾齊聲的倒數令中出發了。此刻我們已被茫茫人海淹沒,小馬哥一家離我們尚有兩個街口,看這陣勢,他們不可能走過來了。
雨停了,雖冷風嗖嗖,但天邊的一縷蔚藍告訴大家,燦爛的豔陽、清澈的藍天、潔白的靚雲,這些新西蘭的特產,將伴奏今天的主旋律。
 
2.滾動的人流
9:30,在主持人的率領下,幾萬人齊聲倒數:5、4、3、2、1,GO! 聲波的能量,在樓宇間匯集、震蕩,撼動了人們的心靈,驅散了天空的陰霾。開了閘的人流在奔湧,半分鍾後,待我們挪開腳步時,人流已經拉出了一條數公裏長的遊龍。我們歸屬於前半段,待後續幾百米塞滿了整個街道的隊伍起動時,這條長龍已遍遊了整個港灣。開始幾百米隻能隨著人流慢慢往前蹭。第一次參加比賽的FRIDA說,這哪裏是馬拉鬆賽,分明是“牛拉鬆賽”。的確如此,人挨著人,肩抵著肩,我很難有機會停下來按快門。
滾動的人流,裹著我們向前走。走過歌劇院到了起跑線,前麵的隊伍可以跑步了,壓縮的長龍開始有了稀落的空檔,我跑前跑後,忙著搶拍兩位隊友的背影、剪影及正麵英姿,忙著搶拍隊伍中的奇裝異服、搞怪神采。一位四歲左右的男子漢,走在隊伍中,麵對鏡頭有些詫異,一抬頭大帽子遮住了半張臉,FRIDA恰好走過,俯身問候帥哥,我趁機按下了快門。走過STRAND THE橋頭,老伴兒發現了正在跑步的小馬哥,FRIDA二話不說追過去送別針。
    滾動的人流,裹著我們向前走。老伴兒與一位胖哥哥並肩,從後麵看,胖哥哥偉岸的身軀,恰好是她的兩倍;一位高個子走過FRIDA,她仰臉看人差點掉了帽子。穿一身老虎皮的家夥跑過去了;穿軍裝、戴鋼盔的家夥跑過去了;紅發妹子追上了黃發哥哥。我努力捕捉著各種鏡頭。
滾動的人流,裹著我們向前走。一對情人摟在一起,旁若無人,邊走邊起膩;一位推車的媽媽,獨出心裁,除了車上端坐的寶貝兒,車後拉出的一塊獨輪滑板上,還站著一位正襟紳士;綠衣團、紅衣團、黃衣團,如彩雲飄過,各大小公司,以各種形式宣誓著自己的存在,參賽員工統一著裝且走在一起,在十裏港灣綻出朵朵五彩的花。
滾動的人流,裹著我們向前走。從起點到終點,這條蠕動著的長龍,遊一灣碧水,披一幕藍天戲簇簇濃雲。組成長龍的每個細胞,都在歡快地蹦跳。海灣上空,飛來一架老式單螺旋槳飛機,任性地做著各種特技表演。時而水平飛行,翻轉著機身;時而筆直地衝上雲霄,然後特技俯衝,在碧藍的天幕上,噴出的硝煙,化作一條翻滾的雲龍,與地上的人龍首尾呼應。當這靈巧的家夥以自由落體式下降時,有20多年飛行經驗的FRIDA花容失色:
“天哪!它失去動力了(她使用了專業詞匯),要出大事!”她眉頭緊鎖,雙手捂著嘴巴,木然地呆在那裏。
“不會吧?應該是特技,看他玩的多歡!”老伴一幅沒心沒肺的樣子。
我的心被揪到了嗓子眼,還好它栽歪了幾個跟頭,接著一個瀟灑轉身,再次衝上雲霄。
“我就說沒事吧,小鬼。” 我故作老成。
“拉倒吧,剛才臉都綠了。”老伴兒一點不給麵子。
滾動的人流,裹著我們向前走。太陽曬得脖子生疼,在四公裏處路邊有大樹,兩位女士就勢走進樹蔭。設在此處的供水站旁,有人拿著水龍頭往隊伍裏噴灑,大家嘻嘻哈哈地接受著洗禮。為保護相機,我盡量離“降雨”遠遠的。一陣亢奮激昂的歌聲傳來,路邊一個阿拉伯風格的樂隊,印度式著裝的女歌手,盡情演繹著異域歌曲,逗得我情不自禁地走起了舞步。
滾動的人流,裹著我們向前走。我們不是隊伍中最慢的,因為身後還有看不到尾的長龍;我們不是隊伍中最興奮的,雖然嘴巴從未合上,但和那些把笑聲傳到幾公裏外的大媽比相形見絀。這就是新西蘭STYLE,不管什麽比賽,不管什麽活動,總有許多湊熱鬧、找樂子的人。
滾動的人流,裹著我們向前走。走到MISSION BAY時,我記錄下一組令人震撼的鏡頭:一位穿著尿不濕,打著赤膊的健兒,毅然甩開媽媽的推車,十分霸氣地在路中間晃來晃去,路邊咖啡座,豪宅陽台上觀陣的人群送來一陣笑聲、掌聲;不遠處的院子裏,架著一組大功率音響,隊伍裏年輕人隨著被音樂壓縮的空氣,跳起了“YMCA”。
滾動的人流,裹著我們向前走。一點沒覺著累,興奮勁還沒過,就走到了終點,我們的成績是1小時45分31秒,小夥伴納新的成績是53分23秒,賽會記錄:男子,25分09秒;女子,29分54秒;殘疾人輪椅,27分07秒。
 
3.歡樂的慶功宴
賽後,我請兩位女士喝咖啡、吃薩拉,問她們累不累,姑娘們萌噠噠地翻翻白眼,
“這麽樂嗬,哪裏會累?”
是的,到這裏來不是比賽,就是盡點義務,圖個高興。作為奧克蘭市民,就是該有“我參與我快樂”之心,沒有奢華的理論,沒有排場的形式,一切都是那麽自然、平凡、簡單。
當晚在小馬哥的新家,舉行了“一路有你”的例行餐會。好久沒有湊到一起了,夥伴們盡情地瘋,盡興地豪飲。喝慣了陶家小燒,酒過三巡換了二鍋頭,我的嗓子關上了閘門,火燒火燎就是喝不下去。無奈跑到客廳,自己吼上了卡拉OK。
歌聲誘惑下,小夥伴們都來PK了。除了納新是專業唱將,小馬哥是“全會型”選手,其餘的都是敢與嘶吼的猛士,逢歌必搶麥,聞聲必起舞。嘶啞的嗓音、踉蹌的舞步,演出了一幕滑稽的活報劇。
渾身被汗水透濕,環海灣步行沒累著,晚上的酒場、歌場,卻讓我辛苦十分。
 
2015.3.12. 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