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6000公裏環島遊:第十五天,霍基蒂卡到格雷茅斯 HOKITIKA-GREY MOUTH

(2015-01-25 11:27:59) 下一個

1.綠玉小鎮
    2014.12.28.陰,有雨。 昨天下午來的時候,已經把隻有4000人小鎮的幾條街梳理了一遍,把超市的海鮮檔、食品架、葡萄酒櫃視察一番,買了一大堆東西。這裏是名副其實的玉石之城,幾乎每家店鋪都經營綠玉,我們選了一家有加工作坊的店麵,三姐、四姐開始一件件審視寶物,我也趁機了解一下我所喜愛的毛利玉。
   毛利玉與中國玉、墨西哥玉一樣,聞名世界,但三者的曆史與文化傳統各不相同。中國玉有八千年曆史,至今仍在傳承發展;墨西哥玉由傳說中的瑪雅人創造,已經斷層;毛利玉的曆史,可追溯到七八百前,一直很平淡。
毛利玉,因毛利人發掘雕琢而得名,是閃石玉與蛇紋石玉的總稱,分為:稚白玉、碧葉玉、青空玉、淚滴玉四大類。前三類是軟玉,第四類是硬玉,其工藝品造型圖案都和毛利文化有關。
        新西蘭人不把他們的碧玉叫做玉,稱其為“綠石” (GREEN STONE) ,雖貴為“國石”,但由於其造型單一,加工簡單,所以在價錢上沒有太大的差異。以我的鑒賞水平,所謂綠玉產地的半價產品,也不比奧克蘭自由市場看到的價格便宜。
        一般地說,這裏沒有贗品,也很少精品。其實‘綠玉產地’的概念可以拋到一邊了,新西蘭已經停止工業開采,現在使用的大部分原料,均來自加拿大或澳洲,所謂產地隻是一個符號,一個保留幾位工匠的作坊而已。
        毛利玉器數量較多,但種類不多,與中國玉器相比,相當簡單,主要有玉人項飾、玉吊墜、玉扁棍、玉锛等。 
      上午10:00,天空飄著細雨,小鎮依然是那麽安靜,街道上車輛不多,來來往往的,隻是幾個挨門尋玉的遊客。小鎮中心的標誌性鍾樓,矗立在街道的環島中央,我坐在路邊車裏,隨著雨打車棚的節奏,敲敲打打,在朋友圈裏和小夥伴們聊著。
昨晚店裏的大媽說,每天早晨8:00,這裏的作坊都有工藝師製作表演秀,可我們今早起床時已近9:00。好在今天沒有趕路的問題,幾個購物狂,可以消停地逛商店了。
       雖然沒有陪她們購物,但基本明白老伴兒(也是所有女人)的套路,即所買物品必需打折,無論需要與否,隻要打折,都可以考慮。反之,盡管十分需要,隻要不打折,再便宜也不掏腰包。商家比我更了解她們,任何時候走進任一家商店,永遠有打折的招牌。
我獨自在車裏消磨著時間,前幾天被小咬親吻過的地方開始劇烈反應,紅疙瘩一個連著一個腫成一片,腿肚如棒槌,一按一個坑,手背紅呼呼的如嬰孩的臉蛋。我對付它們的辦法就是硬碰硬,在疙瘩中心硬擠,把皮擠破,把血水擠出來,以疼痛取代瘙癢。
不知過了幾個世紀,終於聽到她們興高采烈的笑聲。
   
2.亞瑟通道國家公園
12:00,上了車女士們依然喋喋不休,尤其是四姐看上去收獲頗豐。購物總是讓女人興奮,每個細節都值得回味,所買的每個物件,都是撿了最大的便宜,想買而沒有痛下決心買的東西,就是最大的遺憾,女人購物的興奮心理,是永遠無法破解的世紀之謎。
雨還在嘩嘩地下,按計劃今天應當走73號公路去亞瑟通道國家公園(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10年前坐火車走這段路時,就被一條條湍急的大河,一孔孔穿山的隧道,一座座森林托起的雪山,一片片雪線下被森林包圍的牧場所吸引。牧場周圍的魯冰花、野菊花,和那些吃野菊花敗火的牛羊,讓我羨慕得起雞皮疙瘩。當時我就想,早晚有一天,我會駕車重走這穿越千仞冰川、石礫陡坡,充滿刺激的山區公路;我會徒步穿越“大分水嶺”的溝溝壑壑,住小木屋、喝冰雪水、攀登千米雪峰。
今天機會來了,我可以駕車到新西蘭海拔最高的小村落喝杯咖啡,可以到古老的奧蒂拉鐵路隧道入口,看一眼當時的工程壯舉,一條8.5公裏長的岩石通道。
可老伴兒不想走,她不想在這濕漉漉的大雨天,走那崎嶇的山路,因為沒有備胎,尤其是時間已經過午,她覺得太晚了。心裏老大不樂意,但老伴兒的話也有道理,又留下了重返南島的契機。  
這裏有一個我感興趣的步道網,有多條經典的登山路線,短途有:‘新娘麵紗步道’、‘曆史村莊步道’、‘ 坦普爾盆地步道’和‘布森自然步道’;長途有:‘考恩斯步道’、‘雪崩山峰步道’、‘艾肯山和比利山步道’。今天與你擦肩而過,意味著很快就會與你重聚。
 
3.格雷茅斯
不走亞瑟通道,就剩下不到一個小時車程。我尾隨著一台油罐車,穩當當地在海濱平原筆直的路上跑著。
12:40,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格雷茅斯。格雷茅斯(GREYMOUTH),是南島西海岸最大的城市,因位於格雷河河口而得名,瀕臨塔斯曼海,人口13600。有煤礦和木材加工業,是煤和木材的輸出港,是西岸鐵路樞紐,電氣化鐵路橫穿南阿爾卑斯山脈直達基督城。
當地博物館和附近的仙蒂鎮 (SHANTYTOWN),有詳盡的淘金史介紹及金礦遺址展覽,當地的啤酒釀造廠在新西蘭也頗有名氣,伊麗莎白步道(ELIZABETH TRACK),可帶你遊覽一個風景保護區和幾處舊金礦。
到達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租車公司要一個備胎。這裏是從皇後鎮北上遇到的第一個租車公司服務站。服務站設在火車站裏可是沒人。老伴兒打過電話,匆匆趕來一位年輕女士,她忙活一陣後對我們說,今天周日沒人上班,明早你到‘塔斯曼車行’,由他們負責換輪胎,你們買了保險,不用付錢。
    時間尚早,和老伴商量決定去50公裏外的景點‘千層岩’,這本是第二天路上的觀光項目,拿到了今天,明天可以從容一些。
1:40,來到普納凱基(PUNAKAIKI),參觀千層岩。千層岩(PANCAKE ROCK)是這一帶沿岸巨大岩體的層層堆砌,屬於海洋沉積結晶白雲岩。有人形象地稱它為“大自然的年輪”。它紋理清晰、線條流暢,時有波折起伏,呈灰白或淺褐色。
沿著路對麵通向海邊的人行道,穿過一片樹林,來到第一個瞭望台。雨不知什麽時候停了,霧蒙蒙的海上,百米開外的幾個岩礁,把排山般的排排巨浪打碎,白花花蹈海般翻騰。
走到第二、第三個瞭望台,除了層層疊疊的怪石,我更樂意看海,看湧流從各個方向繞過礁岩重新匯聚,呼呼隆隆地撲向岸邊,順著一條甬道鑽到一個泳池狀,四麵懸崖環繞的大坑裏,把剩餘的能量一股腦地發泄出來,攪得一灣大水開鍋般喧囂。另一股咆哮的水流湧進一個密閉通道,把過剩的能量,順著一個垂直的氣孔(BLOWHOLES)排出,激起衝天煙霧,號稱“煙囪”。
還有一些岩石被海水侵蝕的千姿百態,人們賦予自己的想象,把它們比作走獸飛禽,瞭望台一處畫框,把獅身人麵像也強加於這千層岩石。
一個小時參觀完畢,景色震撼,嘎然而止,十年前來此遇上大雨,今天來此細雨綿綿,是此地下雨屬常態,還是我與大、小雨都有約會。晴天觀景真美,霧裏看花朦朧,天氣陰晴由不得你,這就是旅行。
4:00,在‘格雷茅斯汽車旅店’落宿,這是我們這一路條件最簡陋的旅店,設備老舊,衛生狀況也不令人滿意,老伴和四姐喝咖啡時,一直抱怨裝咖啡和茶包的盤子上居然有灰塵。好在床單、被子衛生沒有問題。但沒想到的是地處公路鐵路交通要道,火車駛過床也隨之震動。
十年前來這裏,當時住的旅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老伴兒以為格雷茅斯的汽車旅館都那麽幹淨、整潔、溫馨,今晚的住宿令人失望,而且價格一點也不便宜。
6:00,出去吃飯,在市中心轉了一圈,空蕩蕩竟沒有找到一家開門的餐廳。不可思議,也許是掃描速度過快,於是轉了第二圈。這次成績斐然,找到一家快餐店,不合口味;找到一間酒吧,不對路;發現一家印度餐廳,沒胃口;路過一家中餐館,充其量也是個外賣店。
再轉一圈!功夫不負有心人,火車站旁的一家百年大酒店裏,有一家很有規模的西餐廳。兩個用餐大廳都坐滿了人,似乎城裏的人都在這裏集合了。幸運的是還有我們的位,不過服務生告訴我們,15分鍾之內不能點餐。有點意思, 因為15分鍾之內沒人過來點餐,在很多餐廳都屬正常現象,不會特意通知,你自己慢慢看菜譜就好了。
我們在餐桌前坐好,點了酒水聊著閑天兒。15分鍾後服務生來了,可以點菜了。看著菜單上冠以“世界上最好的白魚餅”、“金牌大獎羊排”、“當地最著名的豬扒”,你不可能抑製住好奇心。  
美味陸續上來,可以說是名不虛傳,這是一路吃到的奢侈大餐之一,而價格非常合理。
    裏程表讀數:3233公裏。
 
2015.1.25. 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