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TAO

生活在新西蘭,隨手撚幾片草葉與朋友共賞
正文

6000公裏環島遊:第十四天,約瑟夫冰河到霍基蒂卡 FRANZ JOSEF-HOKITIKA

(2015-01-24 02:20:23) 下一個
1.徒步冰河
2014.12.27.陰,有時雨。早晨8:00,熱情的毛利大姐就跑來敲門,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們,直升飛機訂好了,下午3:30出發。老伴擔心天氣,毛利大姐說不管怎樣先把位置占上,反正你們也不用交錢,上飛機之前在飛行公司交款。那就默默祈禱好天氣吧,因為此行的‘遊冰河’堪稱舉足輕重,眾人期盼。昨天晚上特意跑到鎮上的直升飛機公司詢問,人家的答複是,直升機加兩個小時冰河徒步的項目已經全部售出,要等到下一年才有位。坐飛機遊覽,在山頂停留7分鍾的項目尚有空。當時沒訂,想回來谘詢一下毛利大姐,當年在福克斯冰河玩過的‘徒步登冰河’的項目,這裏是不是也有。
回到旅店,老板(毛利大姐)告訴我們:因為冰河融化,沿途危險,前兩年還死過人,徒步登冰河的項目,兩年前就被政府取消了。不管是這裏還是福克斯,坐直升機越過危險地帶直接上山頂,目前是唯一的方法。我們告訴她,在鎮上已經問過一家,飛機加徒步沒有位,另一家已經下班了。大姐爽快地說,明早一上班我就聯係,有消息就通知你們。
這不,毛利大姐如期而至,隻是不無遺憾地說,這家公司飛機加徒步的項目也滿了,山頂7分鍾的項目隻有下午這一班。想一想也不錯,坐直升機俯瞰整個雪山冰河,再到頂峰站一下,與10年前的徒步登山,完全是不同的角度和體驗。時間尚早,毛利大姐建議我們走到冰河腳下,從下麵先一睹她的風采。
9:50,開車到冰河峽穀停車場,一下車就有山高、穀深、風淒淒的陰森感,若不是人來人往十分熱鬧,肯定會心生恐懼,望而怯步。停車場修建的比我們想象的好,各種信息、指示牌和廁所都很健全。
峽穀兩側山壁很陡,但穀底很寬敞平坦,是典型的U 型峽穀,WAIHO河攜卷著渾厚的泥漿肆意奔騰咆哮。老伴發現,地麵有個明顯的邊界,一邊長著密密的青苔樣的地衣,另一邊隻有光禿禿的石頭,顏色截然不同,幾乎所有的石頭表麵,都泛出一層紅色,老伴猜測可能是石頭裏有鐵氧化的緣故,但湊近仔細看,紅色又僅限於石頭表麵,更像長在上麵的菌類。答案不置可否,但景象堪稱一絕。昨晚住宿的旅店門前就沿河岸擺了很多這樣的大石頭,醒目而有特色,估計是從這裏運過去的。
走進峽穀最先映入眼簾的除了泥漿河外,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小溪的盡頭是從百米高處傾瀉而下的瀑布。不禁令人疑惑:此為何渾濁?彼為何清澈?
上一篇文章,老伴兒提出一個問題,說冰川、冰河不是一個概念,使用的時候要小心。學理的人邏輯性強,對這種‘百度’詞典中都混為一談的概念,老伴兒還是堅持己見,認為“川”指靜態的溝壑,而“河”指流動的液體。我同意老伴兒的說法,最起碼,在我的記載中,不會將‘冰河’、‘冰川’混淆。
越往上走地勢越險峻,初入峽穀時的地衣消失不見了,腳下石灰石被踩出一片片泥漿。源自冰河的WAIHO河水一路衝刷、溶解、攜帶著穀底泥漿,河水渾濁灰白就不言而喻了。
迎麵有一隊身穿統一冬衣,腳踏厚皮鞋的遊客,一看就知道是參觀冰川的團隊,但如今禁止徒步攀登,他們的優勢就是多個導遊而已,走的路徑和我們完全一樣,心中有點得意似乎占了便宜。
冰河前進時會推動巨石,後退時又把他們留在河道。當我們繞過這樣兩塊巨石後,發現右手邊就有一個大大冰塊蓋滿了沙塵泥土,髒兮兮的完全沒有冰的麵貌。爬上一個高坡,就是離冰河最近的地方。百米開外,冰河像山的大舌頭從峽穀口吐出,滄桑中透著幽藍,厚厚的灰塵夾雜在凹凸嶙峋的表麵,如一層灰白的舌苔令人不太舒服。三姐說,和想象的不一樣,我想說,晶瑩剔透的漂亮冰世界,也許到了山頂可以看到。
山頭布滿了濃雲,能看到的隻是一段幾十米的長度。老伴兒站在這裏望著冰河,不知在想些什麽,站在那裏呆了好久。
回程時,分別走了兩條岔路:爬上一處山包,在觀景台上遠眺峽穀、冰河和WAIHO河全景,換個角度詮釋冰河;另一處是一個水塘,名曰PETER’S POOL。一般山穀冰河,當冰河後退時,凹陷處往往拖住一塊大冰(剛才我們就看到一個),大冰融化後就形成一個冰鬥湖。高山上常常可以見到這種湖,它們有規則地分布在某個高度上,代表著古冰川時代的雪線高度。PETER’S POOL就是這樣的小水塘。18000年前,這裏是百米深的冰河底部,100年前90歲高齡的PETER在這裏紮營,為紀念此事,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個冰鬥湖。
下午1:00,回到鎮上,得知因天氣緣故,所有的直升機飛行都取消了。不能登上冰河之巔堪稱本次旅行的最大遺憾,也為下次再來,留下了不可抗拒的理由。
   
2.冰河傳
    1:30,在一家餐館吃午餐,隻有330常駐人口的小鎮,旺季每日接待的住宿遊客就達2000人,還不算匆匆過客。等餐的時間有點長,也在情理中,借此機會,喝杯涼啤酒整理一下思緒,10年前畢竟登上過冰河,以後也會再訪冰河,怎麽說都該為冰河立傳。
冰河(GLACIER),是一巨大的移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層層積雪堆積而成的。冰河的“原料”就是雪,雪花落到地上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征的粒雪。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以致消失,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裏麵,這樣就形成了特殊的冰河冰。冰河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冰變得更加致密堅硬,裏麵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老冰。
在終年冰封的高山,多年的積雪受重力或冰河之間的壓力,沿斜坡下滑形成冰河。受重力作用而移動的稱為山穀冰河,受冰河間壓力作用而移動的則稱為大陸冰河。約瑟夫及福克斯冰河均屬於山穀冰河。
如果積雪增加得多,冰河就向前推進,如果冰融化得多,冰河就向後撤退。冰河前進時會切割山穀兩側的岩石,將它們帶往下遊。在冰河退縮時,這些巨大的石塊就被留在原來的河道上或兩旁山坡上。冰河流經的山穀會由原來的V字型橫切麵變成U字型,千萬年的磨擦使粗糙的山穀岩層表麵變得平滑,這就是為什麽感覺山穀開闊的原因。獨一無二的氣侯和山勢,使得約瑟夫及福克斯冰河的移動速度非常之快,可達每天70厘米,幾乎是世界其它地區山穀冰河移動速度的10倍。另外,由於海拔很低,這兩座冰河是世界上最容易接近的冰河。
    1865年,德國探險家根據奧地利國王的名字命名了FRANZ JOSEF冰河。目前約瑟夫冰河長12公裏,科學家預計到2100年,她後退5公裏。福克斯冰河是紐西蘭總理WILLIAM FOX 在1872年到訪後命名的,整個冰河高度落差為2600米,長度約13公裏,深度約為300米。但這些數據每年都在更新,也許領孫子來這裏走步道時,我會告訴他們,很久以前,這裏是100米深的冰河底部。
 
3. 綠玉小鎮
2:30,離開冰河小鎮,冒雨沿6號公路北上,沿途經過三個湖泊,多次沿單線橋跨過大河,基本上在平川行駛,一路無話。
4:00,到達綠玉小鎮霍基蒂卡(HOKITIKA)。這是個曆史悠久的小鎮,是了解西海岸迷人曆史的地方,是19世紀西海岸發現金礦之後的第一個定居地,也是重要的河港。鎮子古老的街道上有許多可愛的老建築。
阿拉胡拉河(ARAHURA RIVER)流入霍基蒂卡北麵的海中,是傳統的綠玉產地。黃金珠寶藝人、細木工和製陶藝人所做的紀念品值得一看。
裏程表讀數:3085公裏。
 
2015.1.24. 於奧克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