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8月30日,
疾風,預報有雨,
一路有你的小夥伴們,
再次來到SAINT HELIERS BAY零公裏處,
走冬季的最後一個周末,
做半程馬拉鬆的第五次
也是最後的一次練習。
張老師躊躇滿誌,
準備著再次刷新自己;
TONY心懷叵測,
謀劃著與我比個高低;
我想走出一個流暢的節奏,
21公裏全程,
保持始終如一的旋律;
阿香早有準備,
和前幾次一樣
緊隨著第一名的腳步,
不離不棄;
12歲的FIONA初出茅廬,
揚言要修理“這群老骨頭”,
讓他們識趣,
從此無顏,
煮酒論第一。
風聲驟緊,
氣溫很低,
一灣滿滿的碧水蕩漾,
一朵朵綻開的浪花泛起;
昨日似嬰孩屁股的海麵,
今天如滄桑的老人臉,
皺紋疊嶂、溝壑林立,
間或有一串細胞爆裂,
疾風走過,
白花花一條霧龍卷起。
7點零4分,
小夥伴們出發,
和著競走的節拍,
擺動拳起的雙臂;
我和張老師走在前麵,
緊隨其後的,
是阿香和TONY;
新來的朋友大惑不解,
這哪裏是走路,
分明是著急如廁的速率;
FIONA驚得合不攏小嘴,
這些老骨頭發什麽神經,
比賽亦始,
就拚盡全力;
他們懂不懂比賽的節奏,
知不知道路漫漫兮,
前方還有20公裏?
疾風攜卷著烏雲,
混沌中蓄勢著一場冬雨;
我踏著輕快的步點,
走過一公裏,兩公裏;
小腿肚有些發緊,
右膝蓋創痛未愈,
酸、漲、痛、麻,
各路妖魔,
傾巢出擊。
正是TONY所述的分水嶺,
從這裏開始,
各自享用自釀的苦酒,
每走一步,
都在克服生理的極限;
每前進一米,
都在考驗身體各部位的承受力。
快看,有鯊魚,
隨著張老師的呼喊,
波濤翻滾的海麵,
忽隱忽現,出現幾麵遊走的鰭;
有老者馬上糾正,
不是鯊,是一群鯨魚,
它們原本生活在這片海灣,
後來走了
六年不見蹤跡。
今天回來了,
你們好運氣。
美哉,劈波遊走的戟,
壯哉,迎風招搖的鰭;
美麗迫我止步,
拍下寶貴的瞬間,
留給永久的回憶。
五公裏,六公裏,
我依然保持著開始的節奏,
小腿肚放鬆了,
右膝蓋不痛了,
順風順水,
越走越愜意。
7公裏處,
張老師發力超前,
10米、20米,
慢慢與我拉開了距離。
8公裏處,
阿香和TONY發力,
與我並駕齊驅;
TONY和我研究節奏技巧,
試想著走出,
彈性的步履。
9公裏處,
阿香、TONY走到前麵,
我緊隨著阿香的足跡。
12公裏處,
我超越了阿香,
TONY距我約100多米。
回程是逆風而行,
步點沒有亂,
但很費力氣;
冬天的風攪起洶湧的波,
冰冷的海浪拍打著岸堤;
破碎的浪花被疾風霧化,
撲向冒汗的麵頰,
涼冰冰、潮乎乎,
猶如桑拿浴。
又遇到偉岸的毛利哥們,
挑一下眉毛,
相互致意;
遇到一位奔跑的盲人,
用繩環引他前行的,
是位美女;
遇到推嬰兒車健步的媽媽,
一車載兩個寶貝,
後麵是哥哥,
前麵是弟弟。
14公裏,15公裏,
張老師已經走出視野,
TONY深藍色的背影,
飄忽不定,
也到了視線的極限距離;
沒有累、沒有不適,
快不了、慢不下來,
節奏依然如故,
木偶似的,
機械平移。
風緊、雨近、雲低,
阿香孤獨地走著,
想起臥床整整10年的大姐,
她要大哭、大喊,
把悲情發泄的,
酣暢淋漓。
也是陰冷的天,
窗外下著雨,
飯後圍坐桌邊的弟弟妹妹,
聽大姐朗讀“海燕”、“最後一課”,
小阿香托腮遐思,
入了迷。
大姐教她
要學海燕般堅強,
要像女老師般有骨氣。
大姐就是一麵鏡子,
引著小阿香把社會閱曆。
大姐就是一本書,
教會阿香分辨善惡、認知美麗。
就在阿香的人生最需要雨露滋潤的時候
一次無情的事故,
讓大姐成了植物人,
阿香的生活,
沒了大姐的引領,
晚飯後的餐桌,
也成了凝固的回憶。
淚水模糊了阿香的雙眼,
隊友的背影溫暖了阿香的心理;
堅持大姐的堅強,
努力大姐的努力,
沿著大姐期望的路,
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用心喚醒沉睡的大姐,
用腳丈量大姐的世界,
陪著她走過燦爛、芬芳、豔麗。
18公裏,19公裏,
終點、也是起點的界石,
越來越清晰,
張老師、TONY已經等在那裏,
準備好了測我成績;
已經走過五次半馬,
每一次都刷新自己;
已經聽到TONY呼喊,
加油、加油、衝刺,
快不了、慢不下來,
我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節奏,
風緊、雨近、雲低,
我們兌現了承諾,
走過了冬天,
超越了自己;
2小時45分鍾,
比上次快了2分鍾,
又一個嶄新的成績。
坐在回程的汽車上,
欣賞著剛剛飄起的,
2014年冬天的,
最後一場雨。
是夜,
FRIDA在城裏的一家私房菜館,
擺了一桌非常講究的宴席;
感謝大家給她的幫助,
鼓勵我們繼續走下去。
我即席發表演講,
歡迎FRIDA加入“一路有你”,
從今天起,
你的事就是我們大家的事
從今天起,
你就是我們的兄弟。
吃水不忘挖井人,
招安不忘李師師,
感謝張老師引我們加入馬拉鬆團隊,
讓我們這支鑽山溝的杆子,
排排場場地吃城裏的館子,
幺三嗬四、揚眉吐氣。
席間,
我與13歲的LANNY深入交談,
討論了許多共同關心的話題: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拉丁語的功能、
21世紀中國商界精英的道德水準、
才藝對人生的影響、
慈善事業對心靈的啟迪,
等等等等、若幹點滴;
TONY對我有點意見:
把酒桌當成了課堂,
不倫不類、不東不西。
對麵的女士嗨翻了天,
扯著東北嗓門,
喝啤酒似地灌著葡萄酒,
一杯杯豪情,
一盞盞情誼;
六減一隻關外娘們,
二嫂是司機,
喝了五加一瓶紅、白葡萄酒,
四條奧克蘭漢子,
隻喝了兩瓶陶家小燒,
度數很低;
酒過九旬,
按一路有你的習俗,
張老師夫婦為大家吟唱頌歌,
為大家送來春的暖意;
張老師應邀朗誦我們的隊歌,
詩人的激情,
演繹出渾厚深沉的旋律:
走小溪時有你,濕鞋趟起童趣;
攀峭壁時有你,笑談帶走恐懼;
逶迤步道有你,小路灑滿故事;
深山密林有你,草木盎然生機。
一路有你,走得更遠;
一路有你,不再孤寂,
一路有你,咀嚼昨日的記載;
一路有你,走向明天的期許。
得意時有你,祝福不再奢侈;
孤獨時有你,心窩蕩漾暖意;
把盞時有你,杯中盛滿坦蕩;
微信群有你,寄托相投誌趣,
一路有你,走得更遠;
一路有你,不再孤寂,
一路有你,咀嚼昨日的記載;
一路有你,走向明天的期許。
送走了冬天,
春天不再遙遠,
“一路有你”相伴,
生活更加有趣。
今夜無眠,
隻因一路有你。
2014.8.31. 於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