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步道
2014.5.17.陰天。早晨7:00,三台車九個人在我家門前集合,直奔40公裏以外的黃金水道。
“黃金水道”是我給它起的名字。它留給我的記憶刻骨銘心,沉澱在心底的東西太多太沉,是我走過的無數步道中,唯一想多次重走的一條。
7:50,趕到CONSTABLE ROAD步道入口,還有三台車10幾號人沒到。8:00鍾合影後出發,守時是我們的規則。大徐留下等其他人,出發前我特意在地圖前告訴他,這是個森林步道(GOLDIE BUSH WALKWAY)和小溪步道(MOKOROA STREAM)的組合環路,你可以“不過小橋,隻走森林步道”到達瀑布,即可返回。
走進步道,發現消毒桶裏的消毒液沒有了,是有關部門失職,還是走的人太多了,不得而知,我們隻能在刷子上蹭幾下鞋底。
這是條修繕很好的路,陡坡處都有木台階,路麵都鋪有碎石,順著小路修的排水溝通暢無礙,路邊草木修剪整齊,每隔一段都有橫向的排水管埋在小路下麵。
走進林子就見一大片貝殼杉(KURI)再生林,從幾厘米到10幾厘米直徑的杉樹等間距地排列著,灰白色樹幹筆直利落,沒有任何多餘枝杈直至樹冠;間或樹身上出現幾道疤痕,展示著曆經的滄桑,幾處暴皮演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估計樹齡都在幾十年範圍內,樹高都在二三十米;間或也有幾棵杉樹爺爺,認真地給圍在膝下的孫兒重孫兒們,講著爺爺的爺爺們,怎樣被殖民者砍伐運到英吉利的故事。我對走在身旁,剛從英國回來度假的MIRANDA說:
“看吧,你們英國佬把能運走的大樹都砍完了,我們新西蘭人又種了新樹。”
“唉,老師,你教我的時候,英國佬在哪兒?”。
她的反擊巧妙有趣,“我們才來幾年?憑什麽提及百年前的故事”。這個正在英國做生物學研究的昔日學生,離開我們也隻有幾年而已,英國佬的故事實在和她扯不上。但不知為什麽想到這片淨土曾經的遭遇就會心痛。
MIRANDA有科學研究的素質,在林子裏不放過任何一株她認為有價值的幼苗、趣葉甚至一簇蘑菇,她的照片一大半都是微距的。
走了約20分鍾(平均用時35分)來到穀底,這裏有一片上星期提過的柏樹林,樹幹很細很長,歪歪扭扭可勁地往天上長。現在不該不認識它了,特意請教了SARAH,知道它就是著名的MANUKA樹,阿香對它特別感興趣,要求我把它拍下來轉給她。
2.被篡改的指令
穿過穀底SARAH領著大夥徑直過了小溪上的吊橋,開始爬另一邊山坡上很陡的木梯,LUCY在高聲唱數著梯蹬:
“11、12、13…”,我有些茫然,記憶中的場景是
“不走小橋就可以去瀑布”。
“41、42、43…”,看來給大徐的指令是錯的,怎麽辦?
“讓大徐拖著傷腿走冤枉路情何以堪”,趕快想辦法糾正,語音信息,文字信息輪番地發,怎奈沒有信號發不出去。
“173、174、175…”,LUCY數完台階,我終於找到有信號的點把消息傳了出去,至於大徐所處位置有沒有信號,不得而知。
我們又向上走了一段坡路,雖然遲到但腿腳很快的龔律師趕了上來,我趕忙核實大徐傳給他的
消息,他複述著大徐給他的指令:
“不過小橋,過小溪。”我差點笑掉了牙,這口令篡改的實在是有創意。“不過小橋”是錯的,但“過小溪”又是對的。
我驚歎:“徐大俠,天才呀!”再問龔律師怎麽執行的,他答:
“我繞到橋下,脫了鞋子過河,再爬上河岸。”
“奇怪呀,和過橋的效果一樣,為什麽不能走橋,難道橋有問題?”他接著說。
更有戲劇效果的是,隨後趕來的一夥年輕人也如法炮製,繞過橋去涉小溪、爬陡岸,終於明白了什麽是“以訛傳訛”,什麽是“另辟溪徑”。
3.冰冷的溪水
上午9:30,走到森林步道的盡頭,來到莫窟柔(MOKOROA)瀑布。它在奧克蘭周邊瀑布群中,排在前五位,近二十米的寬度,11米的落差,加之犬牙交錯的鋸齒狀崖邊,把水流扯成寬寬的、厚厚的幕簾,其右手邊還有一束比它窄一半,但同樣高度的姊妹瀑布與她組成直角,遙相呼應。若不是深秋,真有下到兩處瀑布匯合處的水灣洗洗的衝動。今年的水勢不是很大,站在幾十米高的觀景台上鳥瞰,幕簾被扯成一絲絲水線,水線又被破成千萬粒水滴,姿態秀美地灑下深穀。
驗證水貨的時間到了,一夥人離開瀑布,沿著莫窟柔小溪往下遊走。談不上有路,有時走到溪邊,踩著石頭過了河,但河岸卻是一堵一人高的巨石擋在那裏。也算不上沒路,石壁上釘著橘紅色的三角路標告示:“路就在這裏”,你不得不爬上峭壁,鑽進樹叢,走那依稀可辨的路。沿著河岸走時,腳下要麽是沒過鞋麵的泥漿,要麽是陡滑的山坡,要麽是隻有拉著裸露的樹根、踩著石壁上腳掌大的馬蹄窩才能爬過去的懸崖。
SARAH一路走在前麵,給大家帶路探深淺,不時傳來“小心腳下,這塊石頭不穩”,“注意頭上,這個樹根不可靠”的指令。遠遠看去,颯爽英姿,老伴形容:“英雄本色、自帶神韻”。
阿香是第二次和我們一起走路,想不到她看起來弱弱的,走起來卻身輕如燕,很多有難度的地方,她都是“飛”過去的。其實她大有來頭,隊伍中唯有她去過尼泊爾珠峰大本營,目睹過世界屋脊的真麵目,體會過希拉裏爵士在珠峰腳下的久遠影響。
老TONY是帶著小TONY來的,這姑爺比兒子都貼心,形影相隨不離老丈人半步。我打趣道:今天有奸細相隨,TONY行事要收斂了。他的回答讓人忍俊不止:“沒事,我們是哥們”
前幾次過小溪,龔律師還脫鞋過河,但秋水刺骨涼(約10度),尖石咯腳痛,再加之十五六次反複折騰,走幾步就脫鞋穿鞋,鞋子不從外邊濕,也從裏邊透了,所以他也穿上鞋子過河了。隊伍中隻有LUCY穿著蛙鞋,MIRANDA穿著拖鞋,其他人都是穿著登山鞋任它濕透,涉溪最深時,水過膝蓋,下身冰冰冷,上身暖乎乎,可謂之冰火兩重天。在瀑布處和我們匯合的幾個年輕人,做水貨的裝備不夠專業,有位女孩甚至穿著絲襪。走陸路他們落後近20分鍾都趕上來了,走水路後再也沒聽到他們的聲音。後來得知,他們在瀑布底下呆了很久。
4.淚灑傷心地
遊泳灣(SWIMMING HOLE)到了,左岸是一麵陡峭的石壁,所謂的路就是幾個腳坑;河穀裏的岩石窩像一個盛滿水的大碗,中心處水很深,夏天有人在此跳水;右岸的石壁長著一層薄薄的茅草,靠近河邊長著一排灌木。兩年前我和老伴走到這裏,看左邊光禿禿的峭壁坡度很大,要像壁虎一樣貼著石壁過去,令人望而生畏。她涉到右岸準備沿岸邊叢林走,我坐在左岸峭壁上給她錄像。登岸時老伴踩在石壁上抓住一株稍大的小灌木想借力登上去,結果那浮淺的枝幹被連根拔起,她滑到了一米多深的樹叢裏,被一棵大樹擋住。
“怎麽了,有沒有事?!”我在這邊喊,
“沒事”她怕我擔心,努力撥開樹枝喊了一聲。
看著樹叢裏靜止的枝葉,我預感到情況不妙,趕過去恰好看到她卷縮在一顆大樹和石壁中間的縫隙裏,臉色煞白,閉著眼咬著牙一動不動。我連忙招呼趕上來的同伴,幫我把她抬到對岸的草地。老伴躺在那裏幾近昏厥,我隻能和同行的夥伴說:
“麻煩二位將我們的背包拿走,回到泊車場再回頭接應一下。”
同伴走了,過了約半個多小時,她慢慢緩過神來。天已過午,停留這段時間身上已經發冷。擔心太陽落山,她堅持要走。我要背她,她堅決不肯,因為路況也不允許。
老伴拄著兩根登山杖,一步步開始向前挪,這裏離小橋約一公裏距離,小橋到泊車場還要走35分鍾。
我們身處河穀,還要反反複複過幾次小溪,上上下下爬幾處陡岸;到了小橋還要爬到海拔一百多米高的山梁,正常人走起來都很困難,何況一個腳受傷(後來得知斷了三根腳恥骨)的人。
為了安慰我,老伴一邊挪步一邊和我說話,間或還唱兩句。天色漸晚,河穀裏與我們相伴的,隻有鳥叫蟬鳴。我當時最擔心的是迷路,最想見到的是同伴能回來接應我們。我前前後後圍著老伴轉,過河時我護在她的身邊,過河後我跑到前麵仔細辨認那救命的橘色三角標。
我們在深深的林子裏麵艱難地走著,突然遠處傳來漸行漸近的馬達聲,一架直升飛機貼著河穀樹林飛來、飛去,那劈啪的聲音撕心裂肺,讓人顫抖。我猜它是來找我們的,但在森林密布的河穀,它根本幫不上忙。後來知道朋友出了步道就報了警,直升飛機是警察叫來的。但這時我最需要的不是聲勢浩大的營救,而是伸到麵前的一隻手,一句暖心窩的話及一個讓我銘記一輩子的身影。
我感到沒有任何指望了,沒有人能幫我們了,隻有我和老伴相依相助了。無論如何要盡快走出去,新西蘭的林子裏雖無毒蛇猛獸,但太陽落山後的寒冷也可以致命。看著老伴額角的汗珠,聽著她那斷斷續續不成調的小曲,我的淚隻能往心裏流。
“受傷的為什麽不是我,這般痛苦如何讓一個我嗬護了20幾年的愛人承擔?”
天色越來越暗,老伴的小曲漸漸地被重重地喘息掩蓋,她的步子愈來愈慢,走幾步就要停下歇
歇。老伴每走一步,我都要確認是不是走在那橘色三角所界定的範圍內,我們經不起任何閃失了。終於看到小橋了,我稍稍安下心來。最起碼,我們不至於迷路了。
離開小溪走上了平坦的步道,我坦然了許多,什麽都不怕了,就是爬也能爬出去了。
開始攀登台階時,迎麵跑步下來一個KIWI壯漢,他要背老伴出去。老伴不肯,告訴他自己能行
後來老伴說:“讓別人背我出去你會更難過”。但這哥們的義舉讓我感動終生。
後來知道,他叫馬龍,住在附近的農場,路過此地看到警車和直升飛機,主動前來詢問。得知情況後,他和警察講:“我熟悉裏麵的情況,讓我進去”,然後就一路跑來。後來,我們還特地去了他的農場專程拜謝,得知他和太太都是藝術家。看著老伴穿著骨折專用的“靴子”,馬龍還取笑了自己骨折的經曆來寬慰她。老伴深有感觸地說:
“如果說新西蘭是人間天堂,一定是這裏天使多的緣故”。
今天又走到遊泳灣,SARAH領著大夥爬上石壁,但我卻執意要走對岸,就是要重溫一下那段艱辛。我扶著老伴走過那坑人的石窩,陪著她走那上上下下,由橘色三角指引的不是路的路。
TONY看出來我們此刻的“表情凝重”,他是當時第一個給老伴檢查傷情、斷定骨折的人,多少了解事情的始末。其他人看出來我心裏不平靜,好幾次跟老伴說話時都打著哽咽,雖然她出發前就說:
“我們都不要太傷感,走過了就翻篇”。
從遊泳灣到出口,今天走了一個小時,當年走了整整四個小時。
我說過了,這是條刻骨銘心的路,以後我會經常來走走,遇到什麽順利的事,不順利的事,都可以到這裏陳情。
2014.5.19. 於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