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創業板指數連跌七個交易日後再暴跌6%,“千股跌停”恐慌彌漫整個市場,投資者損失慘重。接下來,股指上竄下跳,上升者少,下跌者多。
投資者罵新股發行,把矛頭直接指向證監會,怪他們不嗬護市場。
股市之所以下行,與新股發行有一定關係,但我不會因此去罵證監會。這兩年市場的改革大方向正確,另外,市場跟著宏觀經濟在轉型,上竄下跳的猴子主導了市場,如果連這一點都沒看清楚,真的不適合在市場裏麵繼續呆著。
2017年有兩大看點:
1
一,記住,2017年國企、國企還是國企。
國企繼續借助股市大幅度改革,朋友們有沒有看到各個省的兩會通報,用證券的辦法做強國有企業是要點。2017年繼續去庫存,這有利於重化工業、行業內幾枝獨大的國企贏利,為改革贏得了時間。
國企根本性改革已經開始,這次國企改革以混改為主,目標是實現資金混合、國企主導、企業效率上升的“夢想”。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年初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國資委令第34號)和《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國資委令第35號),國資委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的要求出發,國資委下麵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重要的投資運作平台,國資委“管投向、管程序、管風險、管回報”。
國企內部管理體製會陸續出台,高管持股等大概率落地。2016年8月,國家層麵頒布了《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製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明確員工持股總量原則上不高於總股本的30%,單一員工持股比例不高於1%。國資委起草了員工持股試點實施細則,經批複同意後將盡快實施。山東、北京等地已經出台細則,2017年國企員工持股試點將大麵積推開。
上行下效,地方國資委肯定會依著葫蘆學畫瓢,圍繞國企的股價炒作將層出不窮。
2
二,新股發行引出其他股市改革舉措,嚴厲的融資監管、股指期貨門檻下降,將讓市場圍繞3200左右的中樞上下運行,很多散戶會因為不堪壓力退出市場,或者成為僵屍戶。
當市場口水噴向新股時,新華社不遺餘力力挺新股發行,表示“源頭沒有活水,股市就不可能枝繁葉茂”,如果IPO排隊過會時間過長,會導致一些“垃圾股”成為“殼資源”。
新華社的文章不是無緣無故寫的,估計是股市的改革已經有整體方案,而目前的新股發行就是整體方案的一部分。
為了穩定市場,我推測接下來政策重點是抑製再融資,以及抑製套現、跨市場套利等。退市製度不會很快出台,不能讓退市讓市場休克,政策辦法是大量新股上市,讓僵屍公司不值錢,成為仙股後自然退出市場。
現在新股發行進入了瓶頸期,這主要是因為因為再融資、圈錢太多。
新股發行的特征是量多、融資額少。有機構統計顯示,2015、2016年新股發行家數分別為223、227隻,單隻新股募集資金保持在6億~7億元。2017年以來,單隻新股的募集資金平均為5.5億元。
再融資的錢倒是嚇死人。引用一財的數據,從2014到2016年,A股市場整體募集資金(IPO、再融資合計)分別為7490億、15215億、18355億元,其中IPO募集資金分別為669億、1576億、1476億元,再融資占比達到90%左右。
新華社暗示在考慮抑製再融資的問題,其實從數據來看,再融資已經受到部分抑製,一部分定增已經虧損很大。據同花順數據,截止2017年1月17日,近一年已實施完成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共612家,其中200家上市公司股價跌破定增價,占比32.36%。受行情影響,深市個股跌幅較大,在跌破定增價的個股中,滬市個股52家,深市個股148家,深市跌破比例高達74%。蘇寧雲商虧損金額高達81.91億,成定增虧損王。那些投資回歸的中概股想套利的人中,有些已經人才兩空。2017年想套現的會更加困難,所以一些爛公司的大股東在瘋狂大筆拋售。
還要不要買新股呢?
這一年中新股相當於中頭彩,由於發行價格被抑製,申購新股相當於買到了低價、優質產品。2009年以後的新股發行有“三高”之症,而後IPO新政,新股定價實行隱性的23倍市盈率紅線,對新股定價進行行政管控。
但現在太多的錢追逐新股,中簽率下降,再加上有二級市場的持股比率,二級市場一跌可能就覆蓋了上漲收益。大家去看看,為了打新持有二級市場股票,但兩桶油的市盈率已經不低了,成本高而風險大,有些打新資金退出在情理之中。
等到二級市場市盈率一跌,加上期指對衝,打新收益高於無風險收益率,打新資金又會進入市場。反正,我們對市場隻有7秒鍾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