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也算是一個故事,說笑話也是一個可笑的笑話。翻開五十年代舟山的老皇曆,有一個轟轟烈烈的故事,說的是1958年舟山群島也掀起了“大躍進”熱潮,村村鄉鄉大煉鋼鐵,老百姓被真正動員起來了,25000多群眾爬遍群島三百七十餘個山頭,找到大小礦苗五十餘處,二個月內建起土高爐3340座,其中3.8立方米小高爐23座(包括駐軍小高爐3座),洋尾巴高爐132隻,用爛汙泥糊的土燜爐2000餘隻。在鋼鐵突擊周中,參加人員達30多萬人(時舟山人口僅59萬多人)。千家萬戶撬銅砸鐵,箱櫥上的銅鉸鏈化作了銅水,飯鍋子當爛鐵,大煉鋼鐵人人責無旁貸。一時,群島處處狼煙四起,座座高爐日夜升火,時年8月,成立了舟山鋼鐵廠和舟山礦業公司。為了大煉鋼鐵,舟山人在所不惜,最為突出的是普陀六橫人,上莊下莊全動員,雄雞草雞全拔毛,拔下雞毛做風箱,一時六磺雞無毛。小媳婦大姑娘剪辮子,辮子剪了拌泥糊爐子,一時六橫女子無長辮。狂熱的大煉鋼鐵使舟山人發了狂,他們查找了舟山曆史上的誌書記載“元大德年間岱山發現磁石;清光緒年間定海城西門外茅嶺鉛錫山出鉛與錫;北門外頰河銀坑山有銀苗……”舟山人興奮了,不多時就尋找出了六個礦區,其中有巨山銅礁鐵礦、後山鐵礦、乍門石墨、鉛鋅礦、刺巴弄鐵礦、猢猻山鐵礦等。誰知舟山銅鐵礦石不爭氣,煉鐵成鐵屙,煉銅成海棉銅,舟山有史以來第一爐鐵水,還是定海機械修配廠從象山運來礦石,經過三次試煉而成。大煉鋼鐵煉得舟山人精疲力盡,煉得舟山人勞命傷財。到了1958年11月底止,各機關、學校、企業單位和人民公社為了大煉鋼鐵,共虧損242萬元,還不計人力投人。到了1959年5月,七個煉鐵點、一個練銅廠,五個煉焦廠全部撤銷,“大煉鋼鐵”之有功之臣絕大部分人員“解甲歸田”,全部煉鋼物資折價作抵煉鋼虧損外,尚短缺329萬元。
1960年1月,又開始開采岱山龍王山銅礦,成立了舟山銅廠,下設白泉、岱山兩車間,但銅礦事業好景不長,全年除開采了氧化銅礦石1341噸外,隻能從以前開采冶煉過的礦渣中回收海棉銅35.56噸。這下舟山人可慘了,大煉鋼鐵煉得血本無回,不過舟山人也醒悟了,大煉鋼鐵的熱也退了,高爐煙散灰冷,土燜爐壁塌底穿,隻得勒緊肚皮在“三年自然災害”裏熬煎,連家中的飯灶頭也差點嘸煙嘸氣了。四十餘年過去了,大煉鋼鐵的故事早已被人們淡忘了,隻有舟山老城人還記得,大校場(現海軍司令部址旁),曾經有過那隻冒黑煙不出鐵的“煉鐵大高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