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會把希臘藝術和羅馬藝術放在一起看,籠統地認為羅馬人雖然軍事上打敗了希臘,卻在神話、哲學、建築和藝術等領域拜希臘為師,將戰敗一方的傳統照搬照抄、亦步亦趨。
事實上,羅馬藝術除傳承希臘藝術外,還有另一個重要源流。這個源流就是產生於意大利北部,一個叫做Etruscan(伊特盧斯坎)早期文明(768 BC–264 BC)的藝術傳統。
Etruscan文明未能力敵對手羅馬,最終被羅馬徹底征服並同化。他們的文學、宗教和哲學,也被羅馬人刻意地消除了幾乎所有存在過的痕跡。但至少在藝術領域,Etruscan與希臘一道造就了羅馬。
隻有小部分Etruscan人的工藝品在墓葬中保存下來,比如這幅在一個Etruscan貴族墓室裏發現的壁畫。壁畫上有彩繪的吹笛少年,身穿彩色袍子,雙手各持一笛,一邊吹奏一邊大步走著。這種雙管吹奏樂器的英文名稱是Double reed,是希臘古樂器Aulos的一種。據說Etruscan人也粉希臘,在許多方麵學習和效仿希臘,比如這double reed就是希臘泊來品;還比如壁畫右邊那個年輕人左手拿的樂器叫做裏拉琴(lyre),也是希臘的。古希臘的遊吟詩人經常使用這種樂器來烘托氣氛。
(圖片來自網絡)
扯開一句,Double reed(或者double flutes)現在還有很多粉絲,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連接,樂師告訴你如何吹奏這種樂器:點擊這裏。
可是,Etruscan向希臘學習,隻是汲取需要部分,卻並不放棄自己獨特風格和傳統。Etruscan藝術在風格上更傾向於熱烈奔放和自由活潑,最主要的特征是他們更注重寫實性,而希臘人則傾向於完美性(受柏拉圖的“理型”學說影響)。Etruscan對婦女尊重,平等相待,這一點可以讓希臘人自愧不如。
我參觀過不少Etruscan雕塑,無論材質是赤陶、青銅、石膏還是石頭,一律都是寫實的、注重真實的,尤其不去刻意美化人物。Etruscan人很重視墓葬石棺上麵的人像雕刻,比如我在大英博物館看到的這尊雕塑精美的藝術品,一眼就知道那是墓室主人生前真實的樣貌,未曾被“PS式”虛榮心侵蝕過的藝術作品。我挺認同Etruscan人這種美學觀念,不管用PS、還是用整容來“美化”人的樣貌,其實在絕大部分場合違背了美學的根本。什麽是美?我個人認為給美下定義不容易,可是有一點難以否認,美來源於自然和獨特。拋棄自然和獨特,去追求千遍一律的時尚認同,實在是對美的背離。
(圖片來自網絡)
羅馬藝術,尤其雕刻藝術深受Etruscan人寫實作風的深刻影響,比如這尊公元前一世紀的大理石頭像,可以看出基本寫實,不美化,隻表現現實,也不掩飾缺點。
(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一世紀的兩件作品。左側是中年婦女;右側是Marcus Hordeonius Flaccus (c.14-69),羅馬將軍和元老院成員。
(圖片來自網絡)
羅馬人著重寫實也基於實用方麵的考慮。他們有崇拜祖先的習俗,死者的雕像跟祖先的雕像一起被收藏於家中。所以他們要求雕像逼真,見雕像如見其人。早期的肖像雕塑根據死者麵部翻製麵模雕成,過於死板。希臘雕刻藝術影響下,羅馬人開始在追求逼真和保持個性基礎上,付與肖像一定的活力和藝術性。
Etruscan人在寫實藝術方麵對羅馬藝術的影響,可以說也在本質上形成了羅馬藝術與希臘藝術之間的主要差異,即前者更注重寫實,後者則追求符合“理型”的完美。從長遠的角度看,羅馬人的這種藝術風格還進一步作用於後來的文藝複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