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寫給母親-在母親節來臨之際

(2014-05-10 02:19:04) 下一個



我的母親年輕時是一個美麗女子,能歌善舞,看大舅的家庭傳記,得知曾外祖父曾經留洋,在當地是個大戶人家,家境是不錯的。有時我們會拿出家裏的老相簿翻翻,照片上年輕時的母親穿的是普通不過的白襯衣黑裙子,卻苗條婀娜,笑嫣如花,青春逼人。

難怪我長大後,每當父親喝過幾杯酒後,就會半調侃地說:女兒啊,你沒有媽媽年輕時漂亮。我媽會反駁道:你是情人眼裏出西施。

是的,父親一直是愛護嗬護著母親一輩子,他會有時不經心地感慨說道:你母親年輕時是一個美人,如果不是出生不好,我是肯定追不上的,那也就沒有你和你弟了。我記得當年小時候我和弟弟淘氣讓媽媽不開心時,他給我和弟弟的訓導是:如果你惹媽媽生氣,就是惹我生氣。這是我這輩子聽到的最為動人的情話了。

兒時的家境並不是很寬裕,但是母親總是處處為我們著想,盡量讓我們吃得好,還想方設法從家用中擠出一點錢給我置辦一些女孩比較喜歡的時興物件。記得上初三時的有一天,母親突然拿回來一雙亮黃色的長筒雨鞋,那時大家穿的都是黑色的長筒雨鞋,從沒人穿過那麽漂亮的雨鞋,我開心得忘乎所以,第二天就穿著去學校上學,也不顧那是個豔陽天。自從有了那雙亮黃色的長筒雨鞋,我就天天盼著下雨。 那雙漂亮雨鞋成了我少女時代一個非常美麗溫馨的回憶。

那時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每天早出晚歸,母親比我們更辛勞。每天早上6點她都會將我和弟弟叫醒去外麵晨跑,怕我們在外麵偷懶,跑完以後她會親自檢查我們的衣服,看看有沒有被汗濕,是不是有真的在外麵跑步,然後開始大聲晨讀。她就是生病也會爬起來給我們做早飯,我印象中的早飯都是一大碗麵條,上麵再加上一個荷包蛋,如果遇到考試或生日,會有兩個荷包蛋在上麵。那時的雞蛋是很金貴的,母親常常會攢下糧票去換一些給我們早餐吃的雞蛋。母親常常說:早飯一定要吃飽,吃好,才會有精力去應付一上午的學習,然而自己也就吃點前日的剩飯剩菜。晚上母親也一定會陪我到11點多,給我準備一大碗麥乳精和一些零食,自己才會睡去。

她對我們兒女非常的大方,對自己卻很節儉。母親在我上中學時都隻有一件冬天穿的藍布罩衣,每天都是穿著那件衣服,隻有到了周末才將她洗幹淨晾幹第二天再穿。

母親自己是一個讀書人,隻因每日忙於工作和家務,沒有太多的閑時可以讀書。她非常鼓勵我讀書,但不會給我太大壓力。那時的她是學校校長,寒暑假時掌管了學校圖書館的鑰匙,所以我的寒暑假大都是在圖書館裏度過的。我整天沒日沒夜的呆在圖書館,幾個假期下來,我幾乎將圖書館裏的書全部都讀完了。 其中我最愛的是: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和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幾部書我真是百看不厭。

過年吃年飯是我們家一個非常溫馨的記憶,母親都會將一年中她覺得可以收藏的東西留在年飯桌上。為了這頓年飯,母親會要忙上忙下好幾天。望著滿滿一桌的好吃的,我和弟弟往往是吃得撐到最大極限。後來讀大學後,媽媽就會允許我陪爸爸喝點酒,老爸喝高點,還會拉上我跳上一段華爾茲,這樣的溫馨年飯一直持續到我出國。過年時還有一件開心事就是我們一定會有新衣穿,母親早早的就會給我和弟弟準備好過年的新衣服和鞋子,兒時的過新年充滿期望和快樂。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沒有和鄰居拌過嘴吵過架,她常給我說:千萬不要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丟了一個女孩應有的自尊和涵養。她非常有憐憫心和同情心,每次父親鄉下的親戚來,她都得想辦法讓他們可以帶一些禮物和錢回鄉下。我記得那時讀書時常常會有乞丐上門乞討,哪怕是家裏什麽也沒有,她也會從米缸裏抓把米給他們,她會對我說:無論如何我們的處境還是要強過他們乞丐的。

母親不僅將我們姐弟照顧得很好,自己的事業也做得有聲有色,她四十歲出頭就成為了學校的校長,還負責著學校的校辦工廠。她工作非常努力,有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和她的學生們一直有著極好的關係,至今還有她的不少學生逢年過節來我家看望母親,自己當年的老師。

最為令我感動的是母親不僅養育了我,也幫我帶大了我的女兒。記得女兒出生時,我和先生都在大學讀書,那時我們真是一窮二白,常常是銀行裏會一分錢都沒有,租來的公寓客廳的地毯上還有一個大洞,因為便宜,我們就住進去了。

孩子預產期的前一個星期我還在學校參加考試,導師說:不要害怕,如果孩子生在考場,我負責叫救護車。我因為是難產,三天三夜在醫院,在死門關上走了一遭回來,母親當時是語言不通,隻能急得不停的在過道外麵落淚,因為害怕我聽見。孩子出生後,她就一直帶著我女兒睡,每天半夜起來給女兒喂我睡前擠出的奶,白天還得幫我操持家務。

在母親的全力幫助下,剖腹產後十天我就又回到了學校繼續我的學業。母親一直幫我將女兒帶到3歲半才交給我,如今的我是不知道如何給孩子換尿片,喂奶。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是母親的愛給了我最大的支撐。

母親真是寵著我的,無論我是在讀大學,還是在工作,我就對錢沒什麽概念,一個月下來錢總是不夠用的,沒錢時就回到母親身邊,她從不問我那些錢是如何用掉的,總會塞給我足夠的錢去過完那個月的日子。

對於我幹的很多大膽甚至瘋狂的舉動,母親也不會問我原因,更談不上責備我,一定是以一種包容的母愛接納我,對我充滿信心,總覺得我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去幹這些瘋狂事。我生女兒的時候都沒有結婚,母親不問為什麽,也不催我結婚,而是相信我,支撐著我,覺得自己的女兒一定是優秀的,直到女兒三歲先生當街跪下求婚時我才和他辦了一個異常簡單的婚禮。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自己做不到像我母親一樣無私寬容的為女兒付出自己的一切。

現在網上大家時不時在討論一個熱門話題:女兒是要富養還是窮養。我常笑著對先生說:我真是我媽富養大的。她的愛,讓我有著天不怕地不怕的自信和不為區區小利去和人計較的胸懷,更讓我甘於寂寞和孤獨,在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不致於迷失自我。母親,如果有來生,我願再做你的女兒。

我想用這首詩作為獻給母親的禮物。

兩幅母親肖像前

我深愛這名美麗少女的畫像,
她是我的母親,繪製於多年前
當時她的前額白皙無瑕
如同威尼斯玻璃般閃亮,沒有一絲陰影
在她雙眸中。但另一幅肖像顯出
深深的紋痕布滿她皎白大理石般平滑的前額
她少女時的那首玫瑰情詩
曾在她婚禮中被詠唱,如今已經遠去。
此時我心悲傷:比較這兩幅肖像,
一幅顯得神情愉悅,另一幅顯得心事重重:
一幅如同朝陽初升——另一幅則如迎麵而來的陰鬱黑夜。
然而我的反應卻顯得非比尋常,
因為當我看著她失去光澤的雙唇,
我心發出微笑,
但看著那名微笑的少女,我的淚竟開始湧出。

—艾米裏·奈利根 (1879-1941)

Before Two Portraits of My Mother

I love the beautiful young girl of this
portrait, my mother, painted years ago
when her forehead was white, and there was no
shadow in the dazzling Venetian glass
of her gaze. But this other likeness shows
the deep trenches across her forehead’s white
marble. The rose poem of her youth that
her marriage sang is far behind. Here is
my sadness: I compare these portraits, one
of a joy-radiant brow, the other care-
heavy: sunrise—and the thick coming on
of night. And yet how strange my ways appear,
for when I look at these faded lips my heart
smiles, but at the smiling girl my tears start.

—Emile Nelligan (1879-194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johnjyu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用那麽好的文筆來勾畫母親的形象,今天是母親節駐普天下的母親快樂幸福。旅澳長沙老者。
SunKing 回複 悄悄話 母愛無價!
SunKing 回複 悄悄話 真誠母愛催人淚下!
牛城地主 回複 悄悄話 感人!我也得寫篇文,表表母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