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在講到如何培養孩子一個健康樂觀的性格方麵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我一直覺得性格和人格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一生有沒有幸福的能力。
轉文
“成熟父母之愛的核心,就是父母親在家裏透過真理與慈愛,注入和發展孩子的信任感與勇氣。”
---奧特歐翰納博士(Dr.Elliott Ohannes )
世界上對父母之愛的描寫很多,在文學裏的描寫,在詩歌與音樂中的讚頌,以及在每一個故事裏,都會讀到父母之愛的偉大。但是還沒有人給父母之愛提供一個確切的定義,讓父母們懂得如何具體地養育孩子;以至於父母們常常因為不知道從哪裏下手而感到困惑。
許多父母遇到問題,比如發現孩子在玩伴中被排斥和孤立,玩電腦太多等等,他們四處取經,希望找到解決一個個問題的答案;這些方法因為不得要領,都停留在問題的表麵,隻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可是父母們沒有一個可以打開所有疑惑的金鑰匙,所以他們很難真正掌握育兒的方法,常常不知道“掌握的度”該在哪裏;父母之愛是一門藝術,但是父母們從來沒有機會學習做父母的藝術。
事實證明,過去幾千年來代代自然承傳而成為父母的傳統與習俗,是過時的、沒有果效的,並且扭曲了父母之愛的意義,不利於孩子心理、情感和心靈的健康發育成長,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
歐翰納博士對於父母之愛的確切定義,可以說從根本上回答了父母之愛的具體方向和內容。這個父母之愛的定義是一個順序,說明父母養育孩子的具體範疇。 本節對歐博士給父母之愛的定義分解開來,力求展開這個定義的意思與內涵。
“成熟...”成熟主要指父母的兩個方麵:
第一,性格與情感能力;
第二,處理關係的能力。
“...核心”核心就是主要的部分。比如母愛當然也有父愛嚴厲的一麵,但是母愛基本的特點和主要的部分不會改變。
“在家中”說明家的重要。人的性格是在家裏被朔造成的,父母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並不是說,父母親一定要每分鍾都守在家裏。如成熟的母親懂得她是家庭的守望者,而不是傭人或者奴隸;她懂得給家一個溫暖的、生氣活潑的“靈魂”;懂得家務事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每一個男人都知道,家裏有一個可愛的,聖潔的妻子,對丈夫是多麽大的轉化力量;她對家庭和孩子的影響力大過一切外界因素。 屯尼爾醫生說:家是孩子成長的地方。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地方。如果孩子在家裏無法適應,他的心會到處流浪,沒辦法安穩下來。將來他到哪裏也無法形成真正的連結。他會感到自己被排除,被忽視。
他跟別人的交往也是表麵的。一個在健康家庭裏長大的孩子,將來他到處能找到歡迎。生活對於他不是尋找,而是選擇。
"...真理”真理就是父母對生活的定義。是他們用什麽思想、主義或者價值觀引導孩子; 教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人生,認識人性。
認識真理的父母能夠在三個方麵幫助自己:
(1)讓孩子確信他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完全的接納。
(2)父母知道不是所有的傳統、習俗和社會上流行的教導都對養育孩子有好處。
(3)父母自己不會因為負疚,不能給予孩子他們想要給的就拚命努力,弄得自己疲憊不堪。
認識真理的父母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麵幫助孩子:
(1)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人是什麽? 我是誰?這是一個基本的心理問題。一般說來,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不會產生心理障礙。
一個人可以介紹自己是醫生、工程師等。這隻是一個外表,一個形象,而且常常是一個扭曲的形象。認識真理的父母教孩子發現真我。
(2)幫助孩子認識人生:一個人有明確的生活目的,才能有健康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認識真理的父母能幫助孩子尋找生活的目的。
(3)幫助孩子認識人性。阿德勒博士說過,“人性的科學是一門藝術”。
認識真理的父母不是想法設法把孩子培養成他們想要的人,而是了解自己的孩子,敏感地發現孩子的個性和特性,知道孩子的天賦,不受環境影響,告訴和鼓勵孩子發展天賦,並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教養他。“望子成龍,”“望女乘鳳”的想法和做法違背了人性的發展,可以毀掉孩子的性格。
比如,孩子對父母說,我是個失敗者,沒有天分、不吸引人。父母回答他:你不需要因為自身的限製向世界道歉。你可以抬起頭說,我就是我。
真理的誤區:父母自己不認識自己是誰。
“...慈愛”真理導向慈愛。慈愛就是有同情心、憐憫心,能夠理解對方,給與愛憐,溫柔,慈祥。隻有理解人不會是完美的,才能產生慈愛。慈愛不是容易學的態度。
父母,尤其是母親不知道如何表達慈愛對孩子的心智發育影響很大。孩子的態度變得固定了。他識別不了愛,也不會正確使用愛。因為他對慈愛的本能沒有得到發展,他對生活的整個態度,是逃避所有的愛和慈愛。
愛的界限就這樣早早地被劃定了。比如,你教孩子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流淚是可笑的,是沒有男子氣。以後男孩長大之後就會害怕表露情感。他與正常的愛做對,好像這些東西要奴役他們。
阿德勒博士曾說,“在壓抑愛的殘酷教育後,孩子從他的環境中撤退,一點點地丟掉了他靈魂中最重要的方麵。”
慈愛不是溺愛。被溺愛的孩子拒絕與人分離。
比如他會說,我愛你,所以你應該為我做什麽事情。他的愛是讓別人依賴/依戀他。因此他會不擇手段獲取愛。這樣的孩子沒有預備生活,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練習戰勝困難,隻要一出門,就會受失敗之苦。
榮卡爾認為父母以為他們的自我犧牲就是慈愛,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沒有能力愛孩子,也沒有能力愛自己。所以他們過度保護孩子,以此來補償他們的能力不足。
孩子再大也是孩子?
這種說法是沒有把孩子看成是獨立於自己之外的個體。
屯尼爾醫生說:“所有的心理學家都知道,母愛的本能可以成為控製的源泉,從而有害於孩子的成長發育。”
“母親必須讓孩子有權利過自己的生活,生、死、痛苦、喜樂。這些是最基本的人權。
我想讓你幸福,我想不讓你受苦的之類的話是可怕的。看起來慈愛,實際上殘酷,隻不過是試圖扮演上帝的角色。”
懂得慈愛的父母具有以下素質:
不希望孩子成功,隻希望孩子成人。
理解孩子不是完美的。 沒有心理負擔,不會總挑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嚴格要求孩子。
理解愛不是自我犧牲。不把愛當做交換的手段。
看重自己,不刻意展現自己的美德。
意識並及時回應孩子的需要。
不以負疚感教養孩子。
懂得放手。
慈愛的誤區:父母,尤其是母親身心太累,沒有能力和力量給予慈愛。
“...信任”慈愛導向信任感。孩子因著慈愛獲得安全感。父母親未必做得盡善盡美,能持之以恒地,跟孩子建立一種溫暖的關係,滿足孩子的情感發展需要。 這樣孩子將來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求助於別人,也有能力相信別人的力量、能力和好心。
如果孩子沒有機會在小時候建立信任感,將來他對人就會猜疑,因為害怕失敗緊緊保護自己。他會認定“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靠我自己。”這種生活的態度會導致產生偏執型人格障礙。
能夠給予孩子慈愛的父母會在以下幾個方麵幫助孩子:
* 懂得如何敏感地回應孩子的需要。
* 懂得幫助孩子建立溫暖的關係。
* 懂得幫助孩子接受不同成長時期的挑戰 。
信任感的誤區:從小就教孩子害怕。 給孩子打上“敵對世界”的烙印,那孩子將來就以為世界上都是敵人。 當父母用真理和慈愛給孩子注入信任感之後,孩子就會生勇氣。
因此,孩子會懂得:·
生活就是在恐懼和勇氣之間。人生活中最先有的挑戰是人內在的力量。
人的內心有三種挑戰:欲望、恐懼、憤怒。如果人沒有方向可循,而隻曉得滿足最原始的需要,他就會產生許多內在的衝突,導致他不開心.
有勇氣的人麵對困難、挫折、威脅和危險等,能夠控製自己,不受他人影響。
孩子會懂得勇氣的概念不符合人的邏輯性。物質不能夠代替人的性格質量。
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無法回答當今父母養育孩子的問題,滿足父母養育孩子的需要。歐博士給父母之愛所下的定義,給了父母之愛提供了一個堅實框架,使父母親懂得如何在這個框架裏愛自己的孩子,並且知道自己不在框架裏的時候;
在這個框架裏的父母之愛,並不是父母自我感覺如何愛孩子,或者想要怎樣愛孩子等來自動物本能的情感,以及主觀上的意願這個框架裏的父母之愛,是父母觀察和滋養孩子的本性,按照孩子成長的規律,讓孩子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而不是父母親想要成為的人。
簡單地說,這個定義使得父母能夠裝備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隻要在這個愛的框架裏,父母不必謹慎該如何把握“度”的問題,因為父母都有自身的限製,都不可能做得完美;事實上每一個父母在育兒的整個階段中,都會犯下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但是如果父母更好地得到做父母的裝備,許多錯誤可以避免,許多遺憾不會產生,許多孩子可以健康地長大成人,許多社會悲劇也不會發生。裝備自己做父母,對於父母自己也是在心智上成長的過程。
與子同行,與子共同成長,難道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快樂嗎?
--更多文章請見:www.ailv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