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行李,我們馬上出去靠山路上吃飯。去了那家很多人推薦的“冬陰功”(Tom Yum Kung)飯館。從我們的GH左轉,走50米就到了。“冬陰功”的飯菜還是不錯的。它的冬陰功湯是我喝過最好喝的。
吃完已經半夜了。睡覺。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吵醒了。不是被熱鬧的靠山路——白天的熱鬧根本沒法比晚上的,而是GH裏打掃衛生的阿姨。阿姨們談興很高。她們若無旁人地大聲嘮嗑,在原本寂靜的清晨聽起來格外響亮。迷糊了一小會兒,起來洗澡。
早餐由GH供應。再次證明泰國人民普遍地飯量較小:兩個小荷包蛋,兩塊超小型的白麵包,一杯紅茶,一小塊超薄型的貝肯,都比我的胃需求量少了至少50%。這個半饑不飽的感覺充斥了我這次整個東南亞之行。
離開澳洲的時候,我忘了帶上老婆相機的充電器,被好一陣埋怨。也難怪,因為我負責包裝電器這類東西的。為表誠意,來曼穀的第一個早上,我們就先去暹羅中心(Siam Centre),購買充電器,還有其他商品,賠罪。
早上的靠山路跟昨晚看到的有大不同,沒多少人,倒是有很多的突突車和出租車在那裏排隊等客。我們沒去招惹那些停著等客的突突車,它們宰得很凶。招手,攔了一輛路過的突突。老婆負責砍價,到Siam Centre,150銖。
一路上看到的曼穀,非常像小時候的家鄉街道景象:一樣大片大片陳舊的樓房(不過皇家的房舍除外);一樣的汙痕遍地的馬路牙子和行人道;一樣年久失修的小商鋪門麵和顏色不再鮮豔的裝飾、招牌等。但我對遠行始終興致高昂的原因,主要在於旅行帶給我的不同經驗。這些經驗包括不同的人群和社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的曆史和現實給不同地方的人帶來的不同的性格、素養和為人方式等,甚至包括不同地方相似的環境和生活場景。。。。。。它們都給我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情,也豐富了我的思想和內心世界。
這是Siam Centre附近的街景
到Siam Centre的時候,大概9點,人還不多。拍到一張照片。“Flood Over Sales”,意即“水災後大甩賣”,雖然是商家做生意的噱頭,卻也體現曼穀的真實一麵。2011年我們到曼穀1個多月之前的水災不是第一次,以後還會有。曼穀人可能會像威尼斯人一樣,生活在常常要被大水浸泡的城市裏。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去華南篷火車總站(Hua Lamphong Train Station),買去清邁的火車票。去華南篷要看從哪裏出發,如果在地鐵附近,乘車到華南篷地鐵站下車,走200米就到買票的大樓;如果你在靠山路附近,那就坐出租或突突。60銖左右。
到那裏一看,當天是12月14日,要訂12月20日的票已經差不多賣完了。隻能訂到2張上鋪,1張下鋪。晚上10:30發車,第二天下午1:45到達清邁。然後又訂了24日返回曼穀的火車票。3人往返清邁,總共4000株左右。
又在那裏的一家旅行社訂了下麵這些項目:
1. 12月26日去暹粒(Siam Reap)的巴士票(800銖/每人)
2. 26日晚上在暹粒的住宿
3. 16日去阿育陀耶(大城,Ayuttaya)一日遊(700銖/每人)
4. 19日去芭提雅(Pattaya)和20日回曼穀的巴士(1000銖/每人)
5. 清邁3晚住宿
接著步行來到位於唐人街區的金佛寺(Wat Traimit)。
金佛寺裏的金佛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據說該寺由3位華人集資建成,故又稱三華寺。金佛重5噸多,高3米多,鑄成於素可泰時代。
從金佛寺出來,我們花了兩個多鍾頭,把唐人街的那條主街——耀華樂路(Yawarat Road)——從頭到尾走了一遍。
天正好是灰蒙蒙的。耀華樂路上堵車很厲害,汽車噴出的廢氣、飯店和小食肆蒸發的油煙味、擁擠的無法更擁擠的狹窄行人道,卻讓我感覺到窒息中帶著親切感——一眼看過去,全是漢文化元素。
喜歡唐人街的一種新鮮石榴汁,40銖一小瓶,無論甜度、鮮度和解渴度都是一流。
買了一大堆水果帶回GH吃。吃完後,評價如下:巨大的梨子味道太淡;巨大的蘋果爽口、味道也太淡;巨大的、小號的石榴都很味道鮮美、甜、水分足,是石榴中的上品;還有一種看上去是橙、吃上去像柚子的水果,味道也一般。
滿街的糖炒栗子,味道馬馬虎虎。泰國不出產栗子,多半是從中國進口的。中國的栗子主要產區是北方唐山、承德一帶。
買了林香珍的牛肉幹,無論“大辣”還是“小辣”,總之是不夠辣。味道方麵,不如那次在澳門試過的肉脯。小女兒卻挺喜歡。魷魚幹也一般。後來看到唐人街上有好幾家“林香珍”,心裏嘀咕誰是正主?
還有一樣東西,這麽大熱天合起來挺爽的,就是泰國產的啤酒“Chang”。我買了一邊走一邊喝著。泰語“Chang”意為“大象”,比如景點“象島”,泰語就是“koh chang”。另外還有一個泰國啤酒,叫做Singha。Singha是印度神話中的魔獅。我在香港的時候,也喝過,記得那裏叫“勝家”啤酒。Singha前幾年與Chang有過激烈的市場爭奪戰。最後的勝者是Chang。魔師沒幹過大象。
在Singha啤酒瓶的上方,還有一個Garuda的標記。Garuda是印度神話中的巨鳥——主神毗濕奴的坐騎。佛教吸收此鳥為天龍八部之一,其形象隨佛教傳入東亞,中文常譯為金翅鳥或大鵬金翅鳥。Chang、Singha和Garuda這三樣東西在泰國旅行中到處可見,在東南亞各國的旅行中同樣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