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奚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喀斯喀特山】(1) 背包徒步頭一遭

(2017-08-18 18:17:26) 下一個
背包徒步一直是我覺得可望而不可即的。自從20多年前在黃山上膝蓋出了問題,瘸著一條腿從光明頂一路走下山,更是覺得負重徒步與我無緣了。這些年來計劃旅遊行程的時候,隻要是需要背包露營的地方,都隻好略過。2014年去尼泊爾徒步之前,最擔心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膝蓋會不會出問題。十天徒步,每天成百上千級的台階走下來了,膝蓋沒啥問題,一塊幾十年的心病也好了一大半。那一年在世界風情壇上看到“空心竹”拍的一組巴塔哥尼亞的照片,驚為人間絕色,神往不已。仔細一打聽,那地方想看到日出景色,必須背包露營,心裏這就種下了草。後來讀到一位“也貓”大姐60多歲了才開始背包徒步,更是勵誌,於是蠢蠢欲動起來。
 
 
首先要購置裝備,背包徒步三大件:背包、帳篷、睡袋。在網上尋尋覓覓,發現這麽一個網站:outdoorgearlab.com。 幾乎所有的戶外用品,分門別類,都有詳細的點評和戶外試驗結果,還有編輯的推薦。Osprey Packs Exos 58, 在這裏榜上有名, 據說幾乎就是太平洋山脊步道上的標配,才兩磅六盎司,自然成了首選。買來一試,果然不錯,肩帶腰帶設計獨特,既考慮到最大限度的減輕重量,又兼顧了材料的舒適。裝上30多磅的東西,背起來一點也沒有不適的感覺。這讓我想到以前對負重背包的畏難心理,是出於很大的誤解和無知。四五十磅的旅行袋,我提起來走不了多遠,心想有人能背這麽多去徒步,那得有多麽超強的體格啊,這事豈是我等凡夫宅男能夠嚐試的。出門旅行,有時會把所有的攝影器材都放在雙肩包裏,可以有30磅左右,感覺在機場轉機走那點路都很費勁,完全不能想象自己能夠背負這樣的重量去走山。其實,用來徒步的背包都有一個框架,讓重量都壓到胯上,而不是勒在肩上,這樣背起來的感覺跟普通的雙肩背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要輕鬆得多。
 

 
有人總結出選購背包露營用品的三要素:分量輕、功能強、價格低,三者隻能得其二。自己這樣的背包新手,怎麽樣才能減輕負擔,是主要考慮的因素。巴塔哥尼亞有出了名的狂風,帳篷當然要選個結實質量好的,希望能夠經得住考驗。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價格就不菲嘍。看網上對 Big Agnes Copper Spur UL1 Tent 1-Person 3-Season(2 lb 3 oz) 好評如潮,就是它了。
 
睡袋這東西,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居然能有那麽貴?! 從幾百美元到上千美元的都有。真是錢到用時方恨少啊! 前一年去秘魯之前就需要買一個,當時出現嚴重心理障礙,下不了手,買了一個價格低廉又在高原上足夠保暖的,可是巨大無比,足有七磅多重。在秘魯徒步時好幾個手指頭上裂了口子,每天早上要把這個蠻大的家夥塞進一個不是原配的防水袋,疼得我齜牙咧嘴,吃夠了苦頭。
 
那一次行李是牲口背的,現在要自己背,那個傻大個顯然是不行了,58升的包,能讓它占去大半個。巴塔哥尼亞的秋天據說就很冷了,有個去過的朋友說,她帶了北臉華氏零下20度的睡袋,還覺得冷。可是我查了查,那裏秋天晚上的最低溫度也就攝氏零度左右,而且她說的那隻睡袋也不輕。在戶外因為睡袋不夠暖和,凍得整晚睡不著的經曆,在朋友中時有耳聞,所以不敢大意。權衡之下,還是買了一隻華氏零度的羽絨睡袋 (Feathered Friends Snowbunting EX 0 Sleeping Bag,2 lb 13 oz),另外買了一隻睡袋裏子,這東西號稱能夠增加十度保暖:Sea To Summit Thermolite Reactor Extreme Sleeping Bag Liner (14 oz)
 
歐洲的睡袋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美國的廠家沒有都采用這個標準,所以不同品牌的睡袋保暖性能不容易比較。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睡袋的保暖功效和睡墊的絕熱性能有直接聯係。睡墊的保暖功能倒是有一個標準參數的,R-value, 這個值越高,保暖越好。目前市場上這個值最高的是 Therm-a-Rest NeoAir XTherm Sleeping Pad (15 oz,R-Value 5.7),它不是那種自動充氣的,不過有一個巧妙的設計,可以用裝它的塑料袋來充氣,不需要完全用嘴吹。充滿氣後它有三英寸厚,可是它非常窄,除非能一晚上保持平躺的睡姿,一翻身很容易就滑下去,所以除非到很冷的地方,我更喜歡用那種薄薄的泡沫墊子 (Therm-a-Rest RidgeRest SOlite Sleeping Pad,14 oz,R-Value 2.8),簡單耐用,沒有可能漏氣之虞。
食物餐具往往要占背包裏很大一部分。我先是買了用氣罐的小爐子和鈦合金的小鍋,隨後為了減重又弄了隻39克的酒精爐,後來發現了所謂“無炊”方式,就是隻帶幹糧,把爐子燃料鍋勺全省了。在野外要飲用自然水,一般都需要處理加工,這就有幾種不同的方式。用爐子煮沸是最保險的,除此之外,用藥片或者藥水處理據說會有異味,用紫外線筆消毒,除了要用電池,也不能過濾塵土雜質。市場上有幾種手動水泵過濾器,看上去體積和重量都不小,用起來好像也不是很方便。近年來上市的這種 Sawyer Mini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2 oz),似乎用的人越來越多,物美價廉,我也選用它作為濾水工具。
 
對我來說,在野外,GPS 已經是不可或缺的裝備。很多徒步路線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gpx 文件, 下載到手持 GPS 裏作為指南。另外,為應付意外情況,在手機沒有信號地方(近年來我去玩的地方大多如此)最好有其它通訊方式應急。租用衛星電話不僅花費不低,而且體積重量都不小,不是理想選擇。 SPOT Satellite GPS Messenger 大小和手機被發明之前的呼叫器差不多,可以發短信,被跟蹤,缺點是使用年費模式,而且不能接收短信。不過很多年來它是獨此一家,沒有競爭。可是 Delorme 推出了 inReach Explorer GPS,可以雙向收發短信,恐怕 SPOT 不久就要被淘汰了。inReach Explorer 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具備衛星雙向通訊功能的 GPS,跟手機藍牙配對,可以免費下載高清地形圖(topo map)到手機上,是集地圖,指南針,路標,衛星通訊為一體的利器。(Delorme 已被 Garmin 收購)Delorme 除了收取 $35 的年費,主要使用四個價位的月費模式,隨時可以啟用或者停止,對我這樣一年裏隻需要用幾周的人來說,價格合理,經濟實用,最為理想。
 
 
讓我有點失望的是,inReach Explorer 使用內裝電池,(不如我原來的 Garmin 60x 係列 GPS, 使用兩節 AA 電池,多天徒步時隻要多帶兩節電池備用就行了)需要充電。它的屏幕很小,要看地圖就得用手機,所以手機也得帶上,也得考慮充電。多天徒步時,就得帶上我幾年前買的太陽能充電器(Poweradd™ Apollo 7200mAh Solar Panel Portable Charger Power Bank)。太陽能技術日新月異,我想這類產品會不斷地被更新換代,越來越好。實地使用後發現,inReach Explorer 的內裝電池可以持續四五天,而 Garmin 60x 的兩節AA 電池隻能持續三天左右。
 
大多數背包徒步的人至多隻會帶一隻小巧輕便的全自動(傻瓜)相機,或者就用手機拍。可是俺用慣了單反相機,心裏就是邁不過這個坎。長焦段的鏡頭可以放棄,可是以我多年養成的拍攝習慣,最起碼要帶一個中焦一個廣角鏡頭。為了減負,我決定不帶漸變濾鏡,留給後期處理。另外,進了個市場上能找到的最輕的碳纖維三角架:(還有幾款更輕的,不是碳纖維)Sirui T-024x Carbon Fiber Tripod with C-10S Ball Head (941g)
可是我那佳能5D相機加上鏡頭,還是顯得太重太大。一邊在把背包裏的每樣東西一克一克地斤斤計較,一邊一下子要加好幾磅器材,似乎太不合理。於是我開始研究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微單(Interchangable Lens)相機。索尼的全幅 a7 係列,在所有微單相機裏獨占鼇頭,評價最高,可是加上相配的兩隻鏡頭,體積重量都直趕一套單反器材了,所以不予考慮。讀過大量其它評論後,我的選擇在索尼 a6000 和富士 XT 之間。索尼的手感好,富士的鏡頭好。不好決擇之際,讀到一篇專業攝影師評論,說是與 a6000 相配的索尼鏡頭質量有問題,(作者連試三隻同型號的鏡頭,前兩隻都有明顯問題)這些專業評論的網站,大多都是廠家讚助的,很少會有對產品太差的評價,作者自己也說從來沒有對哪個產品寫過這麽差的評論。這麽一來就讓我對索尼的質檢很沒有信心。而一位資深色友對富士的 x-pro1 推崇備至,所以最後決定了這麽一套:(X-T10 用的是和 X-Pro1 同樣的 sensor)
Fujifilm X-T10 Mirrorless Camera with 18-55mm Lens (35mm equivalent 27-82mm)
Fujifilm XF 10-24mm f/4 R OIS Lens (35mm equivalent 15-36mm)
 
 
富士的這個係列,全是複舊式樣(retro style),各種控製都有手動旋鈕,有 "photographer's camera" 之說,看著讓人愛不釋手。相機和鏡頭一起可以裝在一隻小小的腰包裏,徒步的時候不需要從背包裏取用,非常方便。可是與索尼相比,造型沒考慮到小機身的手持穩定性,單手操作不如索尼,幾乎不行。後來還發現一個設計缺陷:三腳架雲台的快裝板(quick release plate)被裝上時,擋住了電池蓋,無法換電池。相比單反相機(一節電池往往可以拍上千張照片),所有微單相機都更耗電,一節電池一般隻能拍到兩百多張,所以更換電池也頻繁得多。因為這兩點,我並不推薦我的選擇。

裝備一件件地慢慢置辦齊了,還要做體力上的準備。把所有的東西裝進包裏試了試,三十磅左右。背上身走走,似乎還可以,可是不知道背著上山感覺會怎樣,真想到哪兒試一下。可是德州南部一馬平川,方圓幾百裏連個小山包都沒有。無可奈何,除了每周去健身房鍛練兩三次,隻好希望去巴塔哥尼亞前有機會找個長周末到什麽地方徒步一次。

一六年九月朋友邀請同去加拿大落基山的計劃因為工作上的時間衝突沒能成行,十月份倒是有一星期的時間,於是我開始尋找目標。這時候科羅拉多的秋色正濃,是個好去處,可是第一次背包徒步,我不想讓可能有的高原反應增加對身體的負擔。加州的內華達山是我一直想去的,可是發現那裏的最佳徒步季節是夏天,十月份有些地方已經可能下雪了。西南的亞利桑那州有大峽穀和我最喜歡的一些地方,可是這時候可能氣溫還太高,在荒漠裏行走需要大量飲水,沒有經驗不好掌握。這麽考慮下來,我把方向定在西北的華盛頓州,想起以前讀到過的一個非常神往的地方,叫 "The Enchantment"(魅境),上網查了查,發現是要許可證的,早半年就發放完了,當天可以抽簽。十年前經過波浪穀,有幸抽中當天進穀的許可證,心想這次也可以去碰碰運氣。不過計劃一次旅行,當然不能假設就能抽到,何況這地方一進山就得四五天,上下山的路都比較陡,好像難度比較大,不一定適合我這樣初試徒步的新手。所以最後把目標定在那裏周圍喀斯喀特山(The Cascade Mountains)裏的幾個去處,每處露營一晚或兩晚,從起點到營地的路程也不遠。

這樣臨時計劃,自然不容易找到同伴。戶外活動,為安全起見,最好避免單獨行動。不過我仔細研看了準備去的幾條路線,路程都不長,網上看去的人也很多,不是什麽冷僻偏遠的地方,心想問題不大,何況都能找到 gpx 文件下載到 GPS 上,走錯迷路的可能性大大減小,單人獨行似乎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冒險。

就這樣,帶著一點興奮,一點顧慮,十月初的第一個周末,我登上去西雅圖的飛機,開始了一種自己從未嚐試過的旅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ali88 回複 悄悄話 收藏,期待後文。
為寫而寫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分享.。收藏了!
MoatCity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and will save the blog for future reference in purchasing gears. You did your homework, and decisions are made carefully. Camera is a pain in the rear, and whe hiking 10 to 15 miles a day, extra weight becomes an issue. I took my Nikon D7500 to a 120 mile hike this summer, and everyday was a struggle in decidng if I should carry the heavy camera (hut-to-hut, we used luggage transport service).
riverstone 回複 悄悄話 勇氣可嘉!
Pillar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ext pos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