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苑思辨錄

發布自己的各種觀點,以求與人共享有益的思想。
正文

回複楊別青“張鵬教授博文”

(2014-02-23 19:51:06) 下一個

 

應當說,雖然張鵬教授的述說與饒毅的述說有出入,而且有意突出他自己對這項發明的作用,但我還是傾向認為他通過其博文比較實事求是地向世人展現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的發明過程。 依據其述說,我將這個過程簡單勾勒一下,以清晰醒目:

始於韓太雲根據榮秀成收集的民間驗方運用中藥砒石和輕粉合用治療“瘰鬁”和“毒瘤”,直接取其有效成分As2O3HgCl製成合劑“癌靈1號注射液”或“713注射液”(19731月)。

第二階段為哈醫大普內血液組,中醫科的張亭棟和金鎮敬運用“癌靈1號注射液”階段。哈醫大普內血液組於1974年(博文中說是1972年,當是筆誤,從下文看當是1974年)將之用於各型白血病,療效並不明顯;1985年(饒毅說是1979,其說法應當更與事實相符)哈醫大中醫科的張亭棟等將“癌靈1號”結合其它中藥及其它化療西藥用於多種白血病治療,總體上完全緩解率26%左右,並且得出了“癌靈一號”之有效成分為三氧化二砷及對早幼粒型白血病效果最好的結論;金鎮敬1990年左右使用“癌靈1號注射液”合6-巰嘌呤治療女性白血病患者董某,病情不見好轉或惡化,中斷治療出院,但約兩年後,董某癌症消失,後來結婚生子,長期存活26年以上。

第三階段為1992年哈醫大中醫科孫鴻德等從哈醫大一院1974年至1985年以癌靈1號為主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篩選出來,總結出完全緩解率高達65.6%

第四階段,張鵬受中藥十九畏“水銀莫與砒霜見”(張說是十八反,不確切,所引原文為十九畏歌訣中語)的啟示,確定了As2O3是治療的有效成分,對其作用原理給出了現代藥理學的解釋,並且排除了其它中藥和輕粉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治療作用。後經大約三年臨床試驗, As2O3)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研究完成(1995年)。

問題是: 我們從這個過程中能解讀出什麽來?

第一,我解讀出中藥的作用不是心理安慰作用。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不管是自然存在物砒霜,還是提純後的三氧化二砷,在此研究中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應當說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樣,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不管是自然存在物砒霜,還是提純後的三氧化二砷,其對人的毒性作用也基本上是相同的,需要強調指出的是三氧化二砷的毒性不會比砒霜的小。砒霜之能治病和砒霜之能毒死人,都是實實在在的,都絕不是能用“心理安慰作用”能解釋得通的。

第二,我解讀出了張鵬對傳統中醫理論的解釋不正確。張鵬作為這個藥物成果的最後環節上的人物,一個方麵,其功不可沒,而且也能比較實事求是的述說其發明的客觀全過程;但是,他在這個方麵上的正確並不必然說明他對傳統中醫理論的解釋也是正確的,而且,在我看來,恰恰不正確。首先,在這個將中藥西藥化的過程中,本身就與中醫基本理論無關,用一個與中醫基本理論無關的過程來評說中醫理論對這個過程沒有作用,這本身就風馬牛不相及。其次,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中藥效果啟迪的結果,作者說中醫理論不起作用,在於突出其發明的原創性和新穎新,而讀者你也認可這個說法的話,就是認可了作者這種忘卻根本的做法。最後,就是在具體操作上,發明者們一直是在使自己的做法更加符合中醫的基本理論,如張亭棟(饒毅認為他才是這個發明的主角,很可能他真是這個“再發明”的主角)結合中醫的辨證施治,如作者的依據十八反十九畏理論,這些不都就是中醫基本理論嗎?中醫基本理論隻能間接地幫助他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三,我解讀出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榮秀成收集到的這張民間驗方,本身可能就被獻方者加了偽裝,很可能原方就沒有輕粉。因為在那個時代,你有祖傳驗方不獻出,你至少得背著道德上的不義,獻方者被逼無奈,既想保護祖傳的知識產權,又不想背道德上的不義之名,所以半真半假地把秘方給獻了出來,結果致使發明者們走了一段很長的艱辛之路,所幸發明者們也足夠智慧,還是把它給重新發明了出來。發明者們先是借公權之便,巧取豪奪了弱者的祖傳知識產權,後來又是相互之間爭奪這個搶劫而來的知識產權,互不想讓,各自利用自己的優長去掩殺對自己最不利者,最終誰也沒得到這個知識產權,讓外國人漁翁得利,也是必然之事。在一個唯我獨尊,不尊重他人,唯我獨利,不利他人的意識占壓倒優勢的民族裏,出現這種事情毫不奇怪。

第四,我解讀出了中醫藥理論的作用無可遮掩。砒霜作為中藥是常用劇毒中藥,既進了中醫本科的教學大綱,也在過去的一些方劑中被實際使用,隻是現代西方醫學傳進後,很多需要用它的地方被西藥替代了,而使用頻率越來越少。但是,中醫對砒霜的認識,或者對砒霜的治療作用絕不就這一方麵,我相信,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甚至包括治療其他癌症在內,隻不過是砒霜醫療作用的一個方麵,即主治“贅瘤”這方麵,它還有別的方麵的醫療作用等著現代“發明者”去發現。在中醫理論中,“砒霜,味味辛酸,性大熱,有劇毒,有腐蝕性。功能強壯、補血、祛痰、截虐、殺蟲、墮胎、蝕惡肉。主治風痰哮喘,久虐痞塊,貧血萎黃,惡瘡,頑癬,痔瘡,贅瘤等症。用量二至五厘。孕婦不可用。”看這這些文字,我想,我們可以進一步去研究它,而絕不可能說它在胡說八道。一筆勾銷這些前人的有實際內容的探索和經驗結晶,於心何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