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在其書之《前言》裏講了他與中醫的關係,但我通篇沒有看到他關於他與中醫的關係的概括性表述,這使我好像在讀中國古時候的那些關於算命的書和看風水的書一樣,標題很是誘人,可是你怎麽也讀不到那種在標題上誘惑你的那種內容的明確表述,通篇的似是而非的語句,使你要麽懷疑自己對漢語文字的理解能力,要麽就得出作者本身就不懂或者沒有把握他要說的問題的內容,胡說八道一大通,不過是要騙騙人以抬高自己而已。好在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對自己對漢語文字的理解能力還是有充分的信心的,所以我得出的結果是後者。事實上是,方舟子不僅在前言裏是這樣,在後麵的論證裏也是這樣,經常使用似是而非的手段去進行批評或論證。這種手段有如下表現:或者先歪曲被批評的對象,然後對被歪曲了的對象進行批評;或者先歪曲作為自己論據的典型材料的意思,然後用被歪曲了的典型材料的名義去批評被批評的對象;或者是既不歸納被批評的對象以明確其放矢之的,也不說明其自己的觀點以明確其射的之矢,用一些表麵有關而實質上無關的語言去誘發讀者用自己之矢去放自己之的,用讀者可能產生的錯誤認識去實現方舟子批評對象的目的。顯然,這僅僅是蠱惑,因而這樣的批評與論證都將歸於無效。方舟子頻繁地在他的書中運用似是而非的論證手段,要麽是他故意為之,要麽是他無意為之,前者為有公正學術心的學者所不齒,後者則說明他思辨水平低下,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無益於嚴肅話題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