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天涯

人生是霧,文字是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趣話芬蘭語

(2007-11-30 17:51:31) 下一個
          
           趣話芬蘭語

            唐夫

來芬蘭的中國留學生,很少主動或留意學芬蘭語,久居達十年以上不會的很普遍。當然,可能是英語太普及,大家變走“捷徑”打懶注意。在北歐五國,隻有芬蘭不屬斯坎底納維亞民族,芬蘭話來自匈亞利語係。據說老匈大概是北匈奴被漢代孫立人竇憲同誌趕跑之後,那後代中出了醜人阿提拉,這家夥橫掃歐洲之後而建立。眾所周知,南匈奴全盤漢化(改姓劉,難怪少奇倒黴),這匈奴與中國往來密切,是不爭的事實。由此可見,芬蘭語和漢語有點淵源共性,他們也把姓擺在首位,在歐洲“違規”。為此,我將芬漢之間的語言關係套乎一下,看其中三味。

 寫此文時我在這裏當工人(現在不是了),也屬全芬蘭被剝削階級分子之一,天天玩笑話,趣話,帶點粗話倒是琅琅上口。當然,一般的禮貌用語,比如說:“擺娃!”或者“得兒為!”都是意指“你好”的問候。英語叫哈羅(哈的重慶話意為傻,老外就叫外哈)。“擺娃,得兒為,”不消說就是要照顧孩子,擺娃逗弄,關心也。“得兒為”字麵一看便函蓋人生奧意,為得兒子呀,天!這麽說來,比中國人還重男輕女。芬蘭國家人口不多,“‘擺娃’‘得兒為’”是頭等大事,問候之殷切可馨。就象我們中國人曆來為榮的是“吃飯了嗎?”,吃、很榮宗耀祖,沒吃、算倒行逆施。關鍵時候連人也吃。西方人傻,從來不問“吃麵包,舔黃油了嗎”。

當芬蘭語再把“得兒為!”升華為“得兒為肚落娃!”意思就是很殷切的“歡迎!”。“肚落娃!”就理解為“肚”子裏“落”下“娃”來,天大喜訊。這可能比我們的“歡”中之“迎”感人至深。孩子重要,嬰兒湯萬萬不可(據說有的向農村打工妹肚皮訂餐)。

當芬蘭人之間彼此很熟悉了,就簡單問候:“摸衣!” 話意好比娘兒們在彼此評價料子質地,也涵蓋所有,觸景生情,情到多時必然摸,親熱之極哉。下一步呢?我不知道了。摸者觸也,與吻大慨不同,更全麵吧。也好,摸摸人家的衣服,就象我們的握手,抱一抱。聽到這樣的話,對方也會對你笑笑,回答也是“摸衣!”。於是,這就像兩人的事:你摸我,我能不摸你嗎,又不是木偶。摸就摸吧,摸而必往,君子口手齊動。

  要是強調一件事“必須”“一定”呢,芬蘭語就說:“八哥!” 鳥兒話語滔滔不絕,最通人性,任何事加個“八哥”,就是很強調,八哥嘛,每句話要久久不停的說唱。那會給人影響特別深刻。

  再如有點生氣的話,就說:“百兒隔裂”,想想,把那麽多孩子隔開,令人不愉快。再進一步說:“黑耳唯滴!”表示很生氣,看!耳朵都黑得要爛了,還不嚴重?再氣,就罵開,如:“唯獨!”這就是我們的國罵焦點,漢語居然沒有這個俗字,我們的文人們居然這方麵很文明,隻意會,現在人亂些,有的進口P代替,惑解。“唯獨”也可理解獨則私也,隱私外露,還不害羞生氣麽。再氣十分就把“摸衣,”之後連帶“唯獨!”這話就很侵權的,摸衣摸到隱私,不成了第三者。給人戴綠帽子,還能不氣!好萊烏裏說“發蓋“,是不是意指避孕套,要問美國華人了。

  所以,來芬蘭旅遊,就多想想逗弄孩子――“擺娃”,“得兒為肚落娃”更不難記住;少想點“摸衣”。
  但絕不能“唯獨”,這些“八哥”知道。

  2006-11-15 修改舊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