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天涯

人生是霧,文字是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傑克.倫敦

(2007-11-30 17:11:57) 下一個
讀傑克.倫敦

唐夫

昨天終於將傑克倫敦的長篇小說馬丁伊甸結束,還想著第二遍第三遍,又覺得時間不待,欲罷不能。

作品中那烈火般的文字,山巒似的激情,象浪濤般咆哮,象閃電在夜空。每句話,每個情節,每種動態都激動人心,那凹凸突兀的場麵,生動活躍的人物,陽剛之氣的內涵,溢滿頁麵。在大家手筆中,傑克倫敦是個異數,他以浩瀚廣博的學識為底蘊,用艱難困苦的生涯作基石,強烈的個性灌注字裏行間,使作品晰晰生輝,令人高山仰止,無法見賢思齊。

作品的主人馬丁,從一個毛頭小夥的水手,社會底層的下流粗人,由本能的愛好閱讀,天生的求知欲使他在愛情的遭遇中激烈的爆發,為了愛露絲,這個生活在溫暖舒適的上流社會人家的女孩,為了和她結合而需要金錢和地位,馬丁不顧生死,求學奮鬥成名,曆經萬難千險,絕境環生,百折不饒之後在功成名就時,看透了社會的虛榮和冷酷,愛情和世情都是在金錢地位利益的支配下的奴隸,他奮然絕望而自殺。

這部小說的手法技巧用得非常嫻熟,回憶穿插,對比引典,個性描繪,情節思路,在每一個細節都能讓讀者產生興趣,每一個人物都能讓讀者熟悉,栩栩如生,曆曆在目,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用得恰到好處,形成一個巨大的磁場,緊緊的抓住讀者,不得不歎服傑克的文字功底深邃飽滿。記得我在三十年前閱讀過傑克的“海狼”和一本傳記作品,以及“荒野的呼喚”等唯有的幾本,還在間隔時間很長期內,那是書籍可遇而不可求的年代,留下過印象,而今再從網絡上拷貝到這本小說,有了更深的體會。

作品中的馬丁伊甸其實就是傑克倫敦自己,作品中的主角生涯就是他的經曆,想不倒傑克自己竟然選擇的就是那樣的下場。盡管有不少的疑點,但在生命的旺年的傑克,才41歲就在一係列的打擊中死去,不能不說是天大的遺憾。我想,在人生不斷的自我否定中,不能脫離生物本能來看待社會。從某種意義而言,人和動物沒有區別。人的升華也全憑精神領域占居的位置,如果為了追求一種虛幻的完美,難免會步入絕境而不能自拔,那最終的絕望就會徹底毀滅自身。類似的事件使不少的名人進入這個怪圈。

作者是留下個巨大的問號,他自己也無法解答,那就是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人類社會是沒有完美可得,精神和物質間在衝突中相互刺激,並進而構成社會進步。這本身就沒有止點,人生的理想可以是兩畝地三頭牛,也可以是兩袖清風,也可以富若金山,但不可能有完美的樂園。貧富高低之分並不能改變人的本質。對於人生而言,曆經苦難其實是最好的資源,將這樣的資源化為文字必然是神奇的火炬。人生莫非是在一係列的問號逗號中尋找一個又一個的句號,由此而構成一篇完整的作品。這麽說,世情練達即文章之語,真是入木三分。也許傑克的人生就是為了完成文字,象海明威,覺得自己成了江郎,就離開人間。所有的財富便是一篇篇閃光的作品。

但人的本性又是那麽貪婪,得寸進尺的欲望,在大作家中,馬克吐溫富了就想做生意,反而弄得債台高築,迪根斯投資生意潰敗,傑克倫敦經商四處碰壁,最後的那棟豪宅竣工之後被一火燒盡。我想,要是他們一生孜孜不倦的耕耘,恐怕才是最好的歸宿。

從這個角度而言,我覺得錢穆真是不錯。這大慨是中文的功勞,一定的時候,恐怕還是中庸點好,但不能萎靡和頹唐。西方人的銳氣,真是沒有竹竿一樣的柔性。而傑克又是其中的矛頭。說來,我仿佛有點為他遺憾。

用這點文字對傑克執著的感受,當然不行。別的,我又說不出來了。

2004/10/31 清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