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中美貿易戰輸贏
常樂俠
2018年5月19日,中美兩國第二輪貿易談判結束,雙方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了聯合聲明。至此,這一輪貿易戰暫告一段落。客觀地說,這一暫時的結果對於中國方麵來說,還不算是壞消息。至於是否就算是贏了——即便是“雙贏”,那還得看你的戰略目標實現了與否,以及雙方得利的程度。
且說某人下棋,連弈三局。旁人問道:“結果如何?” 答曰:“首戰我沒贏。再戰他沒輸。三局我們沒和。”三個回答,都沒有實質性地給出結局,都回避了一個“輸”字。最後某人總結:“雙贏”。真乃神解。
對弈是否“贏”了,本應有個明確的界定。譬如發生在68年前的朝鮮戰爭,如果從北朝鮮的立場看,起於三八線而終於三八線,似乎是平局。但是半島原來的三千裏江山經過戰爭鐵與血的蹂躪,生靈塗炭,家園破敗,家庭失散,廢墟一片,還虧欠了兩大緊鄰的情債財債義債,如此衡量謂之為“輸”亦無不可。對於美國來說,以世界老大之地位,挾二戰所向披靡無所不克的雄風,萬裏迢迢日耗數百萬金,決心將北朝鮮從地球抹去。卻不料碰到一塊意想不到的鐵板,損兵折將,死傷數萬,最終被迫在三八線簽下史無前例的“停戰協議”,評價其“輸”也有道理。對於新中國而言,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以一窮二白的國力和衣衫襤褸、武器陳舊裝備的軍隊,能夠抵擋住16國聯合國軍的進攻就已屬不易,還能夠將實力雄厚的對方趕回三八線以南,令世界大呼意外,更屬神跡。說中國“贏”了,應該有目共睹。記得數年前朝鮮戰爭停戰60周年之際,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評價朝鮮戰爭時說美國贏了,這就很奇怪:除非美國本來就做好了被趕出朝鮮半島的準備,卻不曾想還能分界而治,將其視為額外收獲。
話說回來:中美貿易戰,中國到底贏在了什麽地方?
假如以這一輪貿易戰開始的地方為起點,以5月19日發表聯合聲明的雙方立場為終點,那麽可以看出中國實質上是單方麵做出了大幅讓步的:
1. 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途徑不是減少中國向美國出口,而是增加中國從美國進口。具體地說,就是“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為了凸顯這種途徑不是向美國屈服,所以有人解釋為是“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還加一句“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真有些你不說我還清楚,你越說我反而越糊塗了。前一句解釋實在讓讀者費解:既然中國人民有這樣的消費需求及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為什麽早不主動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非要等到美國政府施加壓力後才考慮到人民原來有此需求及能夠促進經濟發展?這豈不是意味著人民的需求及促進經濟發展沒有得到自己政府的及時考慮,反倒讓外國政府給優先考慮了?不知作此解釋的人到底是什麽邏輯?後一句解釋也有問題:中國政府應該考慮的是自己國家的經濟增長和人民就業問題,至於外國的經濟增長和外國人民的就業遠不是中國政府應該考慮的問題。就像川普總統也犯有同樣錯誤:他在其推特發文稱,為了中國“不會流失太多工作崗位”,習近平主席和他正在共同工作,為中興通訊提供一條快速恢複業務的途徑。乍一看好像川普總統大發慈悲心腸,儼然一個慈善家模樣。其實中國的工作崗位流失與否並不是一個美國總統、尤其不是一個商人應該考慮的問題。實話說,他也不會。在商言商,川普非常清楚美國製裁中興的連鎖反應:芯片問題已經為中國政府所警醒,無論製裁與否,中國最終是要走上自己研發創新的道路,隻是時間問題而已。更何況美國相關產業失去了中興這一大客戶即意味著失去一大市場,恐怕很快就會被其他國家、其他公司填補空缺,對於美國自己也是一大損失,也將會導致工作崗位的流失。與其製裁,不如順水推舟,表麵上粉飾是為了中國“不會流失太多工作崗位”,實際上是為了防止美國“不會流失太多工作崗位”,也順便給習主席一個麵子。如此既得裏子又得麵子的好事,精明的商人總統何樂而不為?一群美國左棍不明就裏,拚命攻擊川普總統“賣國”,其實他們哪裏是川普總統的對手?綜上分析,中國在第一點並無贏分,而且在宣傳上簡直是嚴重失分。
2. 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非常明顯,是中國承諾進一步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和美國能源,即向美國擴大開放農產品和能源市場,這一點美國為贏家是不容置疑的。至於具體數額,容後再由具體部門、具體公司商談。在向美國開放了農產品和能源市場的前提下,中國是否還有贏的機會,需要看具體的進口價格、承購數額以及對於國內、國外其他國家的相關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才能判斷。
3. 製成品和服務貿易,留待下一步談判:這兩項內容,中美各有優勢。但是,談判的前景是美國提供產品的空間巨大,而中國提供產品的空間相對窄小。否則,中美之間的巨額貿易差永遠難以收窄,也就失去了本輪談判的意義。這就意味著中國會在這兩項領域的談判中處於守勢,幾乎無分可得。
4. 知識產權領域:目前中美在知識產權方麵的差距很大。中國對美國的需求較之美國對中國的需求大得多。就是說,中國相對而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要遠遠高出於美國所需。如果美國願意提供自己的高科技產品產權,中國肯定是願意付出代價的。問題是美國願意提供多少高科技產品產權。如果美國願意向中國提供中國想要的高科技產品產權,估計中美之間的貿易差很快就可以達到平衡甚至倒掛。這才是中美真正雙贏的合作領域。問題是:美國願意嗎?現實地看,中國將在有限的知識產權合作空間裏增加付出和提高自己應盡的責任,而美國明顯是收益一方。在這一領域,中國暫時無分可加。
5. 在投資領域,雙方強調公平競爭。這是美國在此次聯合聲明中唯一對華采取守勢的一項條款。比較以上各項領域來,這一條款中國贏分可能更多一些。
6. 中美相關磋商將機製化。這一條款對於今後中美貿易的發展前景留下了無限想象空間,但堵死了單向挑起事端的路徑。日後無論發生任何爭端,都需要遵循磋商的機製加以解決。對於中國而言,這是理性處理貿易爭端、保證雙方回到遵守既定貿易框架的唯一合法途徑。若論雙贏,這最後一條實至名歸。
在過往的十數年中,中美貿易長期存在的順差/逆差是客觀的,無人可以漠視。美國對於現狀不滿意可以理解,也可以正常表達、正常磋商。中國也應該向美國提出自己的申辯,將貿易差的原因一一詳列陳述,譬如許多產品是從國外來料加工再出口美國,不能將產品所有價值強加在中國的貿易總額之中;譬如美國對出口中國的產品諸多限製,也是嚴重影響雙方貿易差的主要原因,等等。即使中國既往在對美貿易中得到很大的順差,那也是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巨大勞動價值,往往還是以極低價格出口到美國的。美國社會長期都在享用著這些價廉物美的消費品,而不是中國方麵強行賣給美國的。
回溯以上六條,中國得分並不多,甚至比美國得到的少了不是兩個三個量級。即便不說中國全麵失守,也算大步退讓。硬說中美雙贏,實在沒有太多的說服力。譬如兩位孩子參加考試,一位孩子哭喪著臉出來說:“我隻得到97分。”他受到家長的巴掌回應。另一位孩子考完出來,滿臉笑容說:“我超過及格一分!”他受到家長獎賞的巧克力。對於輸贏,端看你的標準是什麽。如果你對自己的標準很低,你就很容易滿足一點點的收獲。希望中國在這場博弈中不要成為那個僅得61分就心滿意足的小朋友。就當那個沒有滿分而被家長懲罰的孩子,敢於承認失敗,並不恥辱。
中國在此輪貿易戰暫停之際,可以說有失有得:失的是現實利益,得的是長遠利益;失的是曾有的既往優勢,得的是可能的未來優勢;失的是戰術,得的是戰略;失的是閉關自守、夜郎自大,得的是知恥後勇、自知之明;失的是空間,得的是時間;失的是東隅,得的是桑榆;失的是物質,得的是人心;失的是單純幻想,得的是經驗教訓。
停戰的最大爭議是中國誌願軍戰俘的遣返問題。美國要求自願遣返,也就是誌願軍戰俘想回中國就會中國,不想去中國,就去台灣或者其他地方。中國的要求是全部回中國。
停戰的另外一個爭議時先停火,後和談;還是先和談,後停火。當然按照美方的提議,不停火,先談判。
實際上,朝鮮戰爭打到最後,南朝鮮越打越強,不願意停戰。最後甚至沒有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是希望停戰的。北朝鮮則越大越慫,金日成向中國政府抱怨,每天見不到敵軍,但是美國飛機的轟炸,每天要死幾百人。毛澤東則不顧誌願軍的死活,還想打下去。但是蘇聯政府在斯大林死後,主張停戰。毛澤東隻好聽從蘇聯的指示停戰了。
中美貿差巨大對中國一直是一個定時炸彈,不像川普說的那樣盈餘就是占便宜。且不說本國的經濟和就業依賴於外國以及高昂的環境代價,中國的高額美債和美元儲備處境尷尬,其價值一直都在被美聯儲增發貨幣所稀釋。一旦美元跳水或中美交惡那就白白給美國打工了。說得難聽點,債主是孫子,欠債的才是爺。所以縮減貿差應該是雙方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