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貿易戰中美雙方的思維差異
常樂俠
廣州話形容兩方接觸卻無法溝通時常常說“雞同鴨講”。中美貿易戰曆時一年多來,雙方你來我往談判十數輪,至今談不到一起,用“雞同鴨講”形容恰如其分。雙方無法談攏的症結不是語言障礙,是思維差異。
2018年7月6日,隨著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第一輪加征關稅開始,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正式拉開帷幕(也有認為貿易戰早在2018年3月即已開始的說法)。
貿易戰正式開打之前,川普總統就曾經意氣風發信心滿滿地通過其推特向世人宣稱:貿易戰“很好而且很容易贏”。那口氣,如同一位街坊在星巴克裏淺抿一口咖啡後的隨意聊天。短短一句話的雲淡風輕,不難品味出其成竹在胸的霸氣。如果按照2018年5月19日中美雙方曾經達成的聯合聲明所確定的6項內容付諸實施,美國今天的確可以宣告輕而易舉地贏得了這場舉世矚目的貿易戰,盡管中國當時自詡這份聯合聲明算作“雙贏”。不曾想,美國並未見好就收、滿足於那份聲明所確定的各項條款——順帶猜測一下,是否中國明明做出了大幅退讓卻仍然嘴硬堅持說結果“雙贏”並美其名曰“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活生生一副自己摔倒了還非得說是為了去抓一把泥沙的樣子刺激了對方的神經,讓美國對此心有不甘,於是橫下心來打下去,非得逼迫中國明確認輸才甘心偃旗息鼓?——顯然,美方對於貿易戰還有更大的企圖心。於是世人看到貿易戰還未正式開打便要收場之際,美國很快就全盤否決了那份已經由雙方斟酌磋商且發布於世界麵前的聲明。正所謂“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若不是美國突然反悔推翻前議,世人看到的就是中國一直隻有招架之功絕無還手之力的窩囊一麵,無非就是繼銀河號事件、台海風波、大使館被炸和南海撞機等一係列屈辱事件之後,再添加一樁被羞辱的事件而已,中國的抗壓本能也許就長久地被這份意味著中華民族再次蒙屈受辱的聲明所掩蓋,被小小寰球一眾從旁觀望的吃瓜國家竊竊恥笑。
一年多過去了,貿易戰談談打打,仍然未見停歇的曙光。2019年5月1日中美第十輪貿易談判開始,由美方起草的一份150多頁的談判文本提交到中美貿易戰談判桌前。這份文本,既沒有得到中方的認可讚同,也沒有達到雙方可以簽署的成熟階段,更沒有被談判雙方發布於世人麵前。麵對這份洋洋灑灑的一麵之詞,僅因為中方提出異議便被美方指斥為反悔,誓言短期內要以關稅大棒伺候。相比於一年前美方反悔的情形,這一次中方沒有讚同、沒有簽署、沒有承諾、沒有發布文本,不知何悔之有?
經過一年多雙方一係列你來我往的交手過招,我們大致可以概括出雙方主導貿易戰的思維差異來。
中方多次強調,“互利共贏”,“和則兩利,鬥則俱傷”, “贏”、“利”出現的頻率甚高。“利字當頭”、互利互惠的思維方式,主導了中國對外貿易以及對美關係的發展主幹。無利可圖的貿易,或者以傷害對方作為獲利代價發展出來的貿易,在中國的貿易曆史上還真找不出先例。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過這樣的貿易關係,相信也難以維持下去。這種趨利避害的思維方式,一般人非常容易理解,也是最為普遍的思維方式。誰會腦子進水和“利”過不去呢?利之所至,物必趨之。不獨資本如此,人如此,國家亦然。
和則兩利、互利共贏、經濟互補、合作分工的貿易關係,可謂當下國際貿易最理想的貿易模式,當然也是中國追求的理想模式。可是,世界上哪有這麽理想的事情?任何交往,隻要發生接觸就必然出現犬牙交錯的利益糾葛。哪怕雙方沒有根本利害衝突,也會出現利多、利少之爭執。在中美貿易戰中,我們看到處於弱勢的中方思維方式是:避免一戰,哪怕在“共贏”、“兩利”中讓對方多贏一些、讓利一點,也比付諸一戰兩敗俱傷來得劃算。所以去年5月那份聯合聲明中的6項內容,很明顯是在中方咬著牙關承諾做出大幅讓步背景下簽署的。
貿易戰是一場無利可圖的戰爭——這是中方對於貿易戰思維方式的單純理解。利字當頭的中國,清楚知道貿易戰中美國同樣必將蒙受其害,於是以一己之心度對手之腹,試圖對美曉之以理、誘之以利,以“和則兩利、鬥則俱傷”的道理勸導美方以和為貴,一切都好商量。可惜中方的思維邏輯與美方的思維邏輯不咬弦,雙方算的不是一筆帳,改變美方咄咄逼人執意要掀起兩國之間貿易戰風浪的意誌這把算盤落空了。當大局已呈不可逆轉的態勢下,中方才無奈表示了“對於貿易戰,中國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這個態度一直沒變”的姿態。以中方在貿易戰緣起、醞釀、談判、猶疑、退讓乃至開打整個過程中的表現,可以確認中方肯定是不願打的被動一方。依在下一孔之見為中方貿易戰中的表現做個小結,就是:主觀上不想打,客觀上不願打,嘴巴上不怕打,心理上不敢打,行動上避免打,最後被打了才不得不打,打了然後才知道美帝也不是不能打,索性橫下心來陪著美國打。“兔子急了也咬人”,形容的正是當下的情況。四十年來看慣了中國東亞懦夫的形象,這次讓世人眼前一亮:哦,原來中國也是有性格的!不知道這是中國的幸運,還是不幸?
美方對貿易戰的思維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美方在貿易戰中的思維核心,不偏不巧恰好與上述中方“利”字相對:非“害”字莫屬。
美方對於貿易戰的態度,與什麽“和則兩利、互利共贏”的思維相去甚遠。這種思維未免太看低美方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了,甚至就是對美國“尊榮高貴”身份的一種侮辱。且別說什麽超越,就連別人與他平起平坐、平頭並進都令美國難以容忍。美國追求的是“非贏即輸”的絕對境界,而且贏家還隻能非他莫屬。什麽叫做“利害關係”?在“美利堅合眾國”(好好琢磨“美利堅”三個字的含意吧)的字典裏,“利”與“害”是一件事物形影不離的兩麵,隻要有人得利,必然就要有人受害。所以他斷然否認“和則兩利、互利共贏”的思維方式。他的每一宗“利”,都必然伴隨著有人受“害”;或者反過來說,別人的每一宗“利”,都必然伴隨著自身受“害”。說得通俗一點,與美國談“利”,無異於與虎謀皮。那麽,美國在貿易戰中到底要做什麽呢?謀財?未必。害命?也許。“害字當頭”、以害謀利的思維方式,主導了美方對貿易戰及對華關係的發展主幹。目前中國國內正在討論的一種說法是,美方在貿易戰中要的不是中方的錢,而是中方的命。說法不同,意思相合。
有資料統計,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來,竟然經曆了兩百多場戰爭!在下沒有核實過這一數據的真實性。如若屬實的話,則美國的國家實力就是拜戰爭之賜毫不誇張。戰爭者,以國家的名義殺人害命之謂也。從兩百多年來連綿不斷的各種戰爭、從一戰到二戰一路走來,伴隨著每次戰爭眾多民眾受害死亡,美國卻都能從中獲取利益,而且奪得了世界老大的頭把交椅位置。真是越害越利,越利越堅。美國龐大的軍工企業、黃金儲備、美元霸權與石油定價權,全拜戰爭所奠基、全因戰爭而強大、全與戰爭共存亡。
上述提到,中國理解的貿易戰是一場參戰雙方都無利可圖的戰爭。其實這樣的理解未免過於單純而且失於偏頗。不要忘記,上世紀80年代美日之間發生的貿易戰,美國可是大贏家。與美國從中得利受益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日本深受其害的“失落的十年”。再往前回顧二十八年,與美國從“兩霸”爭奪戰脫穎而出成為“獨霸”的輝煌戰果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前蘇聯深受其害的轟然解體和一落千丈。再往前回顧一百年,與美國取代前世界老大地位的轉折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日不落帝國”英國深受其害的黯然謝幕。哪一次衝突的結果,不是利於美國而害於對手?倘若美國當初以中國提出的“和則兩利、互利共贏”思維對待日本、前蘇聯和英國,還會有今天獨霸全球的美國嗎?不能不說,中方向美方提出的這種思維方式,真是太天真、太幼稚、太無知了。這種思維方式,中國可以對任何國家提出,唯獨不能對美國提出。在美國的戰略意圖中,眼前中美之間這場貿易戰極有可能就是上次美日貿易戰的重演,連操盤手都是同一個人:萊特希澤。
想想也是。中方之所以對於某些既於人有害又於己無利甚至於人於己均為有害的事物諸如貿易戰,為什麽美方還要偏執著去做抱持著難以理解的心態,是因為中方看不透其中美方思維方式所追求的利益所在而已。美國曆屆決策集團絕對不傻,非但不傻,他們還是截止目前世界上最為精明的國家利益精算者。其建國兩百多年的短短曆史中,他們從未做過利人不利己、害人不利己或者中國思維中所指的“鬥則俱傷”那樣害人又害己的事情。作為世界老大的美國,怎能容忍老二的緊追不舍?哪怕給你一分利,都構成對自己十分的害。弄明白其中的邏輯,就不要再誤認為美國什麽“害人不利己”、“害人又害己”了。一句話,害你沒商量,害你就是利己。所以,寧可害你一萬自傷八千,絕不“和則兩利、互利共贏”。
打個比喻:
我們的世界,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賽場。過去數千年,居於世界領先位置的國家數度更迭。目前美國跑在領先位置,中國緊隨其後,其餘各個國家也都盡力趕超前麵的對手。如同我們常常看到的賽跑領先者,都會非常警覺地用眼角餘光瞄向緊隨其後的追趕者,計算著彼此差距,謹防被超越,那種焦灼感委實揪心。反而位居老二的追趕者沒有負擔,位居第二、第三甚至第四並無本質區別。他隻顧努力前奔不作他想,超越老大固然心喜,繼續追趕也是欣然,即使被老三超越,並無實質損失:隻要不負我心就好。反觀老大瞻前顧後,心身俱憊。他眼望前程無邊無際:繼續保持優勢,難免後繼乏力;遵守遊戲規則,又恐無限可能;目睹自身沒落,實在心有不甘。世道艱難如此,眼前隻有一條險招兼絕招:為了永遠保持領先,隻有使盡全力給後來者設陷阱、使絆子、設障礙、立規矩:能使對手甘於認命束手屈服最好,奪取對手性命以絕後患次之,哪怕令對手斷腳跛足終生殘廢也能為保持自己優勢留出一息希望,順帶給一眾後來者立下殺雞儆猴之威。害字當頭,利在其中,這樣的思維邏輯一般人難以理解,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眾人本不知道那是路,但血流多了、淚流多了、虧吃多了,就逐漸看出來那是一條路,是一條以害謀利之路。
這樣來觀測老大的思維,許多以前我們看不透的事情,現在看就豁然開朗了:
譬如,除了上述引用川普總統的話“貿易戰很好而且很容易贏”之外,他還幸災樂禍地說中國股市跌了很多,中國的工作機會大幅減少,他們很難過(大意,限於時間無法引用原文)。
譬如,川普總統說自己對中國巨額商品加征了關稅,他們會承受所有的負擔。還說,如果無法達成貿易協定,或許對美國更好。
譬如,川普總統說美國企業必須撤出中國,回不回美國不要緊,隻要不繼續留在中國就行。
譬如,美國國內的基礎設施形同第三世界,卻仍然不顧天文數字的債務增長,每年都大幅增加軍費預算。
譬如,對華為、對中興等中國公司的打壓和圍剿,對中國留學生的留難,對美籍華裔的懷疑和調查。
譬如,美國大基金會的創始人索羅斯說:“我對打敗當下中國的興趣,超過了對美國的國家利益的關心。”我對索羅斯此話的直接解讀是:他對加害中國的興趣超過了為美國謀利的興趣。當然,還有間接解讀:打敗中國是美國政治利益、長遠利益所在,是追求美國經濟利益、暫時利益無法比擬的。
等等。
這些姿態,以前人們都認為是害人而不利己的事兒,現在就比較清晰了。貿易戰也好,大額增加軍費也好,打敗中國也好,到處挑起戰爭也好,都是害字當頭,利在其中,後麵隱藏著重大的國家戰略利益。
如何調整思維差異?
和平,本應是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觀之一。可惜在西方價值體係裏,並沒有為和平留下一席之地。中國自古就有“和為貴”的傳統。在中美之間存在著對貿易戰的思維差異情況下,有沒有可能對美曉之以理、貴之以和、誘之以利?我認為大多數的人對此都抱持懷疑態度。
為了營造一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以和為貴、和則兩利、互利共贏以及此前由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沒有錯。那麽在處理中美關係,具體地說在處理中美貿易問題時中方的思維方式錯在什麽地方了呢?錯就錯在缺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那一點心眼兒,錯就錯在以自己的善良謀利標準,去操心對手的前途和目標,以為對手也會大發善心,也會為利所動。
這一年來的貿易戰,主動權無疑操掌在美方手中。隻是眼下已經進行了十數次的談判,仍然處於如火如荼的膠著狀態。中方數度做出退讓姿態,釋放休戰意願。美方卻誤解為那是壓倒駱駝的征兆,反而步步緊逼、得寸進尺,大有置對方於死地之意。
事到如今,估計中方也看清楚美方司馬昭之心了。一年多來中方確實吃了不少苦頭,經濟發展放緩,對美出口萎縮,就業率受到影響,投資減少……該遭遇的困難,都遭遇了;該品嚐的苦頭,都品嚐了;該顯現的困境,都顯現了。起初的方寸大亂,到如今的站穩腳跟,漸入吟唱“你狂任你狂,清風拂山岡,你橫任你橫,明月照大江”的佳境。中國麵對極限施壓的承受力、堅韌力和反抗力,讓美方始料不及。淩厲攻勢之後,美方再接下來已經是“再而衰、三而竭”的強弓之末。繼續追加關稅至50%?100%?200%?正所謂“虱多不怕咬”,關稅對於中國的威脅效果越來越失去功效。相反,在中方抵擋住美方的三板斧後,現在貿易戰造成的負麵衝擊波正開始傳導到美國自身。美國做好了承受經濟衰退準備了嗎?美國民眾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忍受生活出現倒退?貿易戰第一回合比的是國家硬實力,看看誰的肌肉更強壯:這一回合美國暫時領先;第二回合比的是國家忍受力,看看誰更能忍受艱難困苦,在極度困境中恢複元氣:這是中國的強項,美國要做好反轉的準備;第三回合比的是國家持久力,看看誰更有雄厚基礎和底氣維持政治經濟持續性運轉:是自由的美國,還是集權的中國?是空間廣闊的美國,還是時間無限的中國?是害字當頭的美國,還是利字當頭的中國?是繼續領先的美國,還是窮追不舍的中國?川普總統貿易戰“很容易贏”的豪言,已經被事實啪啪地打臉,淪為難以回收的笑柄,必將成為被國內政敵援引為政治誤判導致美國無法再次偉大的例證。美國會不會將戰火從貿易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中國不是英國,不是第三帝國,不是日本,不是前蘇聯,更不是伊拉克、阿富汗。能夠戰勝中國,美國可能將更加強大。如果不能戰勝呢?美國不能不考慮這樣的可能性。
理想固然美好,但骨感的現實才是最好的老師。它將教會中美雙方如何麵對自己的思維缺失,在利害之間做出最優化的調整。最後結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