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轉貼:重磅!38年前那場大討論存在重大錯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第一標準而不是唯一標準!

(2016-01-28 18:34:34) 下一個
重磅!38年前那場大討論存在重大錯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第一標準而不是唯一標準!2016-01-26 愛上微事通原標題:用“唯一”混淆“第一”是形而上學猖獗 1978年5月10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表,文中指出:“科學無禁區。凡有超越於實踐並自奉為絕對的‘禁區’的地方,就沒有科學,就沒有真正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而隻有蒙昧主義、唯心主義、文化專製主義。” 既然“科學無禁區”,那經過35年的實踐,就以《唯一標準》的標準,回頭來看“唯一標準”。不敢“妄議”,這是“彌天大謊”,這是巨大的政治陰謀,這是拉開全麵否定毛澤東的序幕,這是全麵複舊的開端。而僅從學識、學理、學術上看,這個“唯一標準”的本身,就是形而上學。而由一個形而上學猖獗的觀點,怎麽能引領出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一、“唯一”和“第一”有本質不同 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於客觀世界及規律的正確反映。而如何驗證主觀認識的正確與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提出一個“唯一標準”。 表麵看,用實踐作為“唯一”標準來檢驗,同堅持“實踐第一”,似乎沒啥區別,可深入剖析一下,兩者的實際區別大去了,甚至有本質的區別。因“唯一”一詞,無論是唯有一個,唯有一人,惟有一次,唯有一張等,都具有絕對地排它性。而作為“第一”一詞,隻表明排在最前的、最好的、最棒的,而非絕對排斥第二、第三、第四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最大的“理論貢獻”,就是提出了“唯一標準”,也絕對的排斥了其它標準。可毛澤東在《實踐論》突出和反複強調的,也是核心的觀點,則是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強調“實踐、生活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這既強調了實踐的第一性,又保持了“實踐第一”的統領性,讓“第一”與第二、第三、第四等,形成一個對立統一體。這一點,對於認識實踐的作用和地位,具有帶根本性的,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第一性”隻在極有限的範圍才有意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是兩大對立的思想體係,而這兩者的最根本區別就在於,是堅持物質第一性,還是堅持精神第一性。 請特別注意:馬克思主義劃分兩大對立的思想體係,從來都是強調第一性,而不是強調唯一性。或者說,馬克思主義從來沒否認相互對立的兩大思想體係之間,超出“第一性”之外的統一性。 而就是堅持這個界定清晰的第一性,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這篇哲學名著中,還提出一個極其重要,卻極少被關注的一個經典觀點:就是物質與意識的對立,隻是在“誰決定誰”為“第一性”,這個認識論中極其有限的範圍,才有決定性意義,超出這個範圍,一切都在作用和反作用之中。而在所有作用和反作用的運動中,物質和精神的相互作用,則最為精彩,最有意義,最有意味。 三、檢驗真理的標準具有多樣性 “第一性”,隻在“誰決定誰”,這個極其有限的範圍,才有決定性意義。那麽,檢驗真理的標準,也隻有第一性,而絕無“唯一性”!可除了實踐檢驗真理這個第一性,其所統領的第二、第三、第四的檢驗標準都是什麽? 歸納起來至少有五個主要標準和手段:一是邏輯的判斷性。人們不可能什麽都要去實踐和試驗,通過一般的邏輯判斷,就完全可以分出是非。或者說,憑良心都可以判明是非。 誠如習總在痛斥:“憑良知就能明斷是非,但一些案件的處理就偏偏弄得是非界限很不清楚”中,就明確指出“憑良知就能明斷是非”;二是坐標、法條的參照性;三是高級推理(福爾摩斯推理法)的演算;四是實踐的和理論相結合的手段;五是社會實踐的手段等。 尤其,需要指出的,科學的發現“真理”,往往都離不開理論思維的照耀。牛頓通過萬有引力定理,揭示了天體運行規律。康德依據觀察到的天體運行材料,依據辯證法關於運動的永恒性原理,提出了星雲假說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高度評價康德發現“真理”,“用的是很科學的方法”。 科學的方法,是認識科學的途徑。而當科學的方法,能夠認識和驗證科學,這方法的本身,也往往就是標準! 所以,馬克思才在《資本論》的序言中指出,在全部科學中,最有意味、最為生動、最為迷人,最有個性的就是方法論。也正因為馬克思第一個將辯證唯物主的方法應到經濟領域,他才自豪地說:他創立了政治經濟學! 四、“實踐第一”堅持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從實踐第一的觀點來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複。在這個“實踐第一”中,理論從來都是實踐的不可或缺。也可以說,在“實踐第一”的基礎上,理論和實踐是同一事物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 毛澤東在《實踐論》講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於為爾後革命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 毛澤東這裏是說“不但”、“而且”,而非“不是”、“而是”。這清楚地表明,毛澤東極為重視實踐第一,但並不否定和排斥理論思維的真理性,並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才成了中共的優良學風、優良黨風和優良傳統。 為此,可以十分肯定地說,毛澤東在《實踐論》等哲學巨著中,在反複強調 “實踐第一”的前提下,又堅持“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可以變物質”,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完整、準確、係統、深邃地發展。 也可以十分肯定地說,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為基礎和指導,就絕對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產生,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中,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更是最為重要的思想。 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中,毛澤東濃墨重彩地寫下兩筆:一是濃墨強調和堅持了實踐第一,破除了“本本教條”,解放了全黨的思想,形成了中共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是重彩地演繹了物質和精神互變,他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把物質和精神互變,演繹發揮到了,雄偉壯麗,驚天動地,精彩紛呈,美輪美奐,千秋驚歎! 五、“唯一標準”的唯心主義要害在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將“唯一標準”都製到了標題,這充分說明,文章的主題就是集中和突出闡述“唯一標準”。可恰恰這個“唯一標準”,就是形而上學,也讓此文墜入了形而上學。 其一、“唯一”是似是而非的欺騙。 似是而非,最有欺騙性。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提出的“唯一標準”,就是似是而非。 列寧在論《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隻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 而“左派”常常犯的幼稚病,就是總為顯示自己的先進,在真理的範疇多邁了一小步。而將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由“第一”定為“唯一”,雖改動了一個字,也似乎看起來是更重視了,也似乎將檢驗的地位和標準提得更高了,可就是這個似是而非,正是所有修正主義慣用的手法,那就是欺騙! 其二、“唯一”的絕對化是“神化”。 “唯一標準”雖多走了一小步,但卻無可爭辯地墜入了“一點論”,墜入了絕對化。這種絕對化的要害,就是斷然割裂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否認了物質和精神的作用和反作用,否認了精神的巨大能動作用。 所以,“唯一標準”的認定本身,就是人為地“神化”了實踐的標準。而用這個至少也是機械唯物論的觀點,來指導整個改開,也否認了中共的一大優良傳統,即,“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就是這種“神化”實踐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泛濫,又恰恰“庸俗化”、“簡單化”、“泡沫化”了實踐檢驗真理。也為“唯生產力論”、“瞎摸論”等提供了所謂的哲學根據,而用這些繆論指導改開,不僅產生了思想的誤導,更在實踐中造成種種災難。 其三、“唯一”是絕對地排斥理論思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第一部分就用了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牽強附會,斷章取義地,來證明“唯一”的正確,來闡述“唯一”的正確。可理論和實踐是同一事物,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麵。 對此,毛澤東在堅持“實踐第一”的前提下,一方麵明確指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複,才能夠完成。” 這是肯定理論在實踐中的不可或缺;另一方麵明確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是充分肯定理論的先導作用。 而“唯一標準”閉口不談,理論在實踐循環中的重要,那對理論在實踐的地位,理論的預見和指導作用,根本無法解釋,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正是這個“唯一標準”的泛濫,讓全社會學哲學用哲學的風氣蕩然無存?讓領導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拍屁股走人,成為積重難返的官場常態,也讓缺乏理性、缺乏理智、缺乏理論,成了烙在整個改開時代,一個極為驚心的時代特色。 總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精心提出的“唯一標準”,這是徹頭徹尾的主觀唯心主義,這是典型的形而上學猖獗! 而用這樣形而上學的觀點,怎麽能引領出“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至於“唯一標準”,到底是“解放了思想”,還是“搞亂了思想”,經過近40年的實踐,人民最有評判權,人民自有公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