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國此時支付俄國的石油款額不是賣國行為

(2015-11-17 13:58:39) 下一個

今日網上讀了一篇宏文,斷言找到賣國賊了。

        說是中國有人最近支付了俄國一筆兩年前與俄國簽約的石油巨款,相當於每桶107美元,而現在國際市場的石油價格是每桶40美元。於是作者斷言做出這筆交易並支付交易款的掌權人是賣國賊或者至少有賣國賊之嫌。那麽按照作者的意思,是不是中國對這筆石油交易作違約處理,拒不付款,才算是愛國了呢?

        我們暫且不論賣不賣國,就以當年的石油價格談談公平交易吧。兩年前的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大約徘徊在90-120美元的區間。考慮到簽約之前的幾年石油價格曾經達到過145美元的最高紀錄,當時中俄雙方以107美元的價格簽約,也屬中間價位。當時誰也沒有把握預測到兩年之後的石油價格會出現我們今天已經清楚看到的下行走勢。因此,這筆交易按照常理應該屬於公平交易。如果公平,就不能扣上賣國的帽子。

        中國此時踐約支付合同款額,更可起著一石二鳥的作用。

        首先,無論盈虧,中國人建立自己的信用本身就是一筆不可小覷的資產。簽約之時,簽約雙方就承擔著石油價格漲跌的風險,哪怕今天石油價格瘋漲到200美元或者下跌到20美元,一經簽約,就必須履行各自的責任,這是國際間國家關係的基本準則。這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定約,而是所有國家之間的定約。須知,在履不履行你的定約問題上,製約你的並不是相關的另一個國家而是所有國家。所有國家的眼睛都在注視著你的信用。一旦你違約毀了自己的信用,以後你再想與其他國家做任何交易,你都麵臨巨大的信用破產的危險。所以說,盡管今天石油價格下行,中國仍然嚴格遵守約定價格付款,雖然按照今天的價格計算是虧了,可是由此建立起來的信用卻比金子還要可貴百倍。

        其次,如果將國際政治因素考慮進去的話,中國此時踐約支付合同款額,符合自身的國家利益。我們知道,當今世界獨霸的美國,已經將中國作為最大的假想敵看待。俄國自前蘇聯分裂之後已經沒有實力對美國的霸權構成勢均力敵的挑戰。在近兩年的國際局勢變化中,尤其自烏克蘭危機、收複克裏米亞、石油跌價及至最近的介入敘利亞亂局,俄國處於戰略攻勢、經濟守勢,經濟處境艱難,許多人都在等著看俄國經濟崩盤的好戲。無需細想,一旦俄國被經濟拖累而轟然垮台,美國去除了一個心腹大患,騰出手來第一個要收拾的會是誰?恐怕不用我說,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吧。盡管你們說的國家利益是第一位的,俄國與中國的關係決不是什麽親兄弟、好鄰居那麽簡單的關係,我都同意,可是中俄兩國之間眼下的共同利益總比利益衝突更多,尤其是在對待美國的共同擠壓之下更是如此,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大家心裏都明白,以美國的國力,要掃平ISIS並不困難,可是為什麽美國要給ISIS留條生路呢?就是因為美國需要借助ISIS的力量打擊敘利亞合法政府。強大如美國者尚且懂得借助別力而用,自忖不如美國強大的中俄國為什麽就不能相互借力呢?中國以支付合同交易的方式緩解俄國經濟的燃眉之急,使得俄國有實力在敘利亞問題上打擊被某些勢力所利用的ISIS,從而支持保障俄國利益的阿薩德政府得以維持,同時也牽製美國分心別處,分散它們在中國南海、東海等處製造麻煩的力量,這不是一步好棋麽?如果這就算賣國的話,那麽賣國的涵義恐怕就要重新界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