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對日本二戰罪責的追究及其他(三)

(2015-05-26 15:42:21) 下一個

美國:帝國的思維

——二戰勝利七十周年思辨之三

  決定戰後日本命運的不是日本自己。既然日本選擇了戰爭的道路,日本的戰後命運就由不得它自己來決定了。

    如果二戰之後國際社會充分而公正地追究了日本的罪責,日本社會自上而下徹底反省了自己的曆史惡行,就如同二戰後德國和意大利向世界所展示的那樣,日本今天與鄰國的關係就不會出現如此多如此深的齟齬,日本今天也沒有機會與戰爭期間密布日本上空的軍國主義陰魂明通款曲、暗送秋波。不幸,日本的戰爭罪責並沒有得到充分而公正的追究。所以今天的日本還沒有從七十年前那場戰爭中真正走出來。

嚴格地說,不是國際社會不去追究日本的戰爭罪責。受到日本發動二戰之害的國家多數在戰後都被剝奪了追究日本戰爭罪責的權利。因為舉世周知,是占領了日本本土的美國獨斷了決定戰後日本命運的大權。經曆了二戰,世界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美國的政治經濟實力得到極大的提高,成為西方世界的龍頭老大,其戰略目標的觸角開始伸展到全球每一個角落。當時擋在美國全球戰略麵前的一道巨大屏障是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也被稱為東方陣營。除了西歐和東歐之間的西線交錯地帶對於美國遏製蘇聯首當其衝尤其重要之外,亞洲的日本正處在西方陣營從東線向社會主義陣營擠壓的無可替代的絕佳地理位置上。在這種戰略格局之下,如何充分利用、發揮日本的種種戰略資源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所用,就顯得比如何追究日本的戰爭罪責更其重要了。如果兩者之間出現衝突,那麽毫無懸念地使後者讓位於前者更加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深知隻有全麵收服日本才能從日本得到最大戰略利益。而收服日本必須恩威並重:立威已經通過軍事打擊和軍事占領完成;可是收服日本人心需要施恩,於是就有了單方麵赦免日本天皇罪責、保留天皇體製、寬恕日本戰犯(隻有少數戰犯被處以極刑)和扶持日本經濟的種種大動作。這些舉動對於二戰中受害國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美國不在乎別國的感受,實力和利益總是美國思維方式的優先選項。

事實證明:美國對戰後日本命運的戰略策劃對於謀求自身利益確實具有遠見卓識。美國從收服日本的種種舉措中收益極大,從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遏製前蘇聯、封鎖新中國、控製太平洋及至布防導彈防禦係統,日本都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全球戰略前沿重鎮和安全屏障。一旦與宿敵蘇聯(現俄國)或潛在對手中國發生任何衝突,日本都是一塊進可攻而退可守的盾牌。今日的日本,其獨立國格已經被大致閹割,從而淪為美國的附屬國。在釣魚島歸屬、琉球群島美軍基地、亞投行等問題上,日本政府實際上都在履行一個火中取栗的角色。為自身利益計,作為一個島國日本首先應與韓國、中國等鄰居友好親善。不與自己的鄰居友好親善,卻要為遠在太平洋彼岸的某國利益火中取栗,與近鄰為敵,難道符合自己民族的利益?將來如若有島國沉沒的一天,莫非日本人民舍近鄰不靠,而要遠渡重洋遊往大洋彼岸?日本人民自己做出明智決斷吧。你們至今依然無法決斷,或者是你們缺乏戰略智慧,或者是你們完全沒有主權。人們隻能如此理解了。

此外,美國戰略家的高超之處還表現在其它方麵:例如布賴頓森林體係製定的美元定位令美國長期享盡金融、貿易領域的好處而成本極低,以致種種原來隻有通過戰爭才能實現的目標現在隻需要通過合法體麵的手段就得以實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及早期聯合國等全球性機構的規則製定,都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有所傾斜;美國吸收全世界頂尖人才的政策和條件如同巨大吸盤挖走了各國眾多精萃;曾經和現行的航海、航空和航天規則的製定等,都首先要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稍有不合,美國有否決權或者根本就無視規則,如減少排放的國際協議等。在實力基礎上運用謀略和蠻橫交織的方式為美國謀取最大的國家利益,是美國一批極有智慧的專家學者的重大成就。

但是,與曆史上任何一個帝國的思維一樣,美國今日的霸權思維仍然走不出單極世界的模式。美國上述謀求的所有利益,都是獨贏、獨享、獨斷的思維結果,都是以別國、別族的犧牲、付出、損失和痛苦為代價,其本質與二戰時日本帝國、希特勒第三帝國所謀求的目標和思維方式並無二致。在根本利益上與世界大多數國家和民族無法調和的前提下,一國的霸權統治能夠永久持續下去嗎?稍知曆史的人都知道有史以來所有的帝國霸權概無例外地都沒能一勞永逸地輝煌下去。從波斯帝國、亞曆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漢蒙帝國到大英帝國、第三帝國都從短暫的輝煌鼎盛走向了窮途末路。美國今日的輝煌當然沒有例外,必有沒落的一天。原因在於美國的戰略製定者與以往任何帝國的締造者的獨贏獨享獨斷思維一脈相承,他們隻知道謀取、維護自身的終極利益。當他們實現自身最大利益時,必然伴隨著別國、別族的相對受損、受害,也必然伴隨著別國、別族不斷的反抗。人在做,天在看;所有的消費都有償還的時候。這就注定所有這些帝國在創造、享受利益的同時也為自己的衰落及至滅亡掘好了墳墓。這是所有帝國的最後局限和最終宿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yuan222 回複 悄悄話 這位作者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看美國,當然會得到不符合曆史的結論。

縱觀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70年(1945-2015),是世界曆史長河裏戰爭最少的70年,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70年,是世界老百姓生活改善最快的70年(從人均壽命就可得出這個結論),是世界各國領導人和老百姓相互交流最多最頻繁的70年,也是民主自由被世界廣大老百姓接受,成為曆史潮流的70年。美國做為世界警察,為世界的進步發展居功致偉,功不可沒。難道你讓德國法西斯當世界老大?讓日本軍國主義,讓斯大林的共產主義蘇聯,讓毛澤東領導的紅色中國統治世界?讓殘暴的金日成北朝鮮統治整個朝鮮?讓薩達姆的伊拉克統治中東,讓塔利班那樣的極端政權統治阿富汗?請你讀一讀70餘年前美國和英國發表的大西洋憲章,你就知道美國追求的是什麽了。

美國在二戰後一手建立了聯合國。這是世界各國領導人交流的主要平台,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你在世界曆史中從沒有見到過各國領導人如此頻繁的會麵討論,消除分歧,解決糾紛。作為世界警察的美國當然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但是美國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

談到二次世界大戰,美英蘇是協約國的主力。你是否知道,美國當時提供給蘇聯幾乎25%的食物?一萬餘架飛機,還有其他各種物資?你是否知道由於美國在太平洋對日本軍隊的毀滅性打擊,迫使日本軍國政府把幾乎全部精銳部隊調到了太平洋戰場,實際上從物資到各個方麵都極大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日戰爭。當時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已經全部調到太平洋戰場,以及日本本土,遭到了美軍的毀滅性打擊。蘇聯當時消滅的關東軍已經是從新組建三流日本部隊了。你是否知道美國對中國蘇聯二戰時的支持,基本上沒有收錢?請大家讀一讀美國太平洋戰爭的每個重大戰役,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塔拉瓦戰役---菲律賓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東京大轟炸。那時回腸蕩氣,令人激動。在美軍的毀滅性打擊下,日本軍國部隊大敗潰輸。實際上是美國打敗了日本。蘇聯當時的海軍並不強,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中國當時國力不強,幾萬日本部隊的大掃蕩,就把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打得招架不住。十幾萬日本軍隊在1944年豫湘桂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桂柳戰役,都是日本方麵獲勝。中國蘇聯都為打敗日本軍國主義做出了貢獻。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除了美國,全世界都被美國搞亂了,貨幣都變成廢紙了,那麽美元不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貨幣了嗎?

那樣美國就可以任意印美元了。

因為美元雖然貶值了,但是卻變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貨幣。

這就是美國的貨幣戰爭!

烏克蘭危機是被美國一手製造出來的。

《美國的全球戰略與國際熱點衝突》

ht tp://bbs.tianya.c n/post-worldlook-1024227-1.shtml

(去掉網址中的兩個空格!)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蔣介石對日“以德報怨”考

按照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的說法,蔣介石的對日“以德報怨”包括四大內容:1、讓200多萬日本軍民平安返日;2、阻止列強如瓜分德國一般瓜分日本;3、保留天皇製度;4、放棄戰爭賠償請求權。岸信介認為,這四大“德政”,對日本的戰後複興,有巨大的實質貢獻。下文即逐一還原這四大“德政”產生的曆史邏輯。

“以德報怨”是日本媒體對蔣介石講話的概括

蔣介石的對日“以德報怨”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8月15日所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蔣氏在該講話中說道:

“我中國同胞們必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性。我們一貫聲言,隻認日本贖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打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忠實執行所有的投降條款,但是我們並不要報複,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汙辱,我們隻有對他們為他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迫而表示憐憫,使他們能自撥於錯誤與罪惡。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複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複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決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

這篇由蔣氏親自撰寫、宣播的講話,其主旨是“不念舊惡”和“與人為善”,當中並無“以德報怨”的字樣;“以德報怨”這個詞,實際上是日本新聞媒體在報道蔣氏該講話時所代擬的標題。當然,蔣氏對日本媒體的這一概括,並無異議,而且多次引用(如1946年指示駐日代表朱世民),顯示相當認同。

“德政”一:蔣介石優待日本軍民,有需要依靠他們遏製中共勢力擴張的因素

蔣氏的講話,有明顯的針對性。其一: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深受“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的毒害,對“優勝劣汰”信奉到了變態的地步,這是其發動二戰的深層原因。蔣氏曾精細研讀孫中山《建國方略》,該書對“社會達爾文主義”有過深刻反思,認為基於“道德仁義”的“互助”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其講話也確實對信奉“優勝劣汰”的日本產生了很大衝擊。九一八事變策劃者石原莞爾即認為講話愈加凸顯出了日本的戰敗不但因為軍事的失利,更因為道德的墮落。

但更重要的針對性,是國共政爭的現實需要。蔣氏對戰後受降問題十分焦慮,1945年9月9日,他在日記中寫道:“黨國之危機,九一八以來未有甚於今日者也。……此時唯一政策,在接受國內各地區敵軍之投降與繳械,其次為接受東北之失地。”受降意味著土地及物資,尤其是武器。按中共的要求,是就近受降;而按盟軍的指示,是隻能向蔣介石及其代表投降。一方麵,中共解放區與日軍占領區犬牙交錯,而國民黨部隊大部分在後方,輸送頗費時日;另一方麵,日軍受盟軍指令隻能向國民政府投降,但同時又受到中共部隊要求受降的軍事壓力。此種情形下,蔣介石選擇的辦法,是與日軍“合作”:蔣要求已經投降的日軍不得放棄武裝,在國民黨軍隊抵達放區之前,必須堅守陣地。

8月15日的“不念舊惡”、“與人為善”的講話,顯然有安撫日軍、激勵其替國民政府堅守陣地的目的。8月18日,岡村寧次即公開回應“所有武器、裝備、器材一律移交給中央政府,不但不接受中共的任何要求,且必要時將斷然采取自衛武力行動”,也很顯然與蔣氏15日的講話有莫大關係。稍後,9月11日,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改稱“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而其原有架構,則全然未動,僅更名而已;已經辦理投降宣誓手續的日本官兵,也不稱戰俘,而稱作“徒手官兵”,其原有部隊的指揮體係亦繼續維持;且“徒手官兵”納入國民政府軍的補給體製,與國軍官兵享受同等補給,拿同等薪資。而日軍為了替國民政府守住陣地和物資,自8月15日宣布投降,至次年1月10日,僅華北地區死傷及失蹤不明人數,即達9000餘人。

基於上述的政治背景,在華日本軍民在之後的遣返問題上頗受優待,也就不足為奇了。據日本防衛廳統計,日本宣布投降時,其在中國的總兵力有1847800人,包括中國“本土”1055700人,東北66400人,台灣128100人。其中由國民政府負責的受降區,有日本現役軍人1183800人,平民999470人,合計需遣返2183270人。這些被國民政府遣返的日本軍民,事後大都對蔣介石感懷不已。其緣由有三:其一,遣返效率頗高,國民政府動用了中國航運力的80%來運輸這些歸心似箭的日本軍民,1946年7月即遣返完畢;其二,國民政府允許每位遣返的日本軍民,可帶1000日圓回國,較之其它戰區不許攜帶任何錢幣財物,有天壤之別;其三,允許每位日本軍民攜帶30公斤行李回國,其時,日本國內因長年供應戰爭且飽受美軍轟炸,糧食及物資極端匱乏,攜行李回國的日本軍民,生活往往因此比本國居民更寬裕。60年代以後,以這批軍民為基本骨幹,日本成立了許多以“感謝蔣介石”為宗旨的“日華親善協會”一類的民間組織。許多人還為蔣介石建廟立碑以示紀念,如劉紹唐主編《民國大事日誌》1985年3月4日條下就記載有:“日本人建‘以德報怨之碑’於千葉縣呷町,以示對我先總統蔣公永誌不忘。”

“德政”二:蔣經國說,為防止蘇聯占領日本,中國中止了對日派遣軍

日本戰後沒有像德國一般被瓜分占領,與蔣介石放棄派遣軍隊占領日本或許有關。其曆史根源,可追溯到1943年的開羅會議。會議期間,羅斯福曾向蔣氏探詢過中國派軍隊占領日本的意願,蔣氏以無力負擔婉拒。美國稍後遂製定了一個美英蘇中四國占領日本的計劃,但因日本放棄“本土決戰”選擇無條件投降而中止。美軍實際控製日本後,又製定了美軍主導、中國軍隊協防的新計劃。該計劃出於意識形態因素將蘇聯排斥在外,邀請中國則是為了消弭日本民眾當中仍普遍存在的“種族競爭”思想,避免給日本人造成一種白種人統治有色人種的印象。

據美國外交檔案記載,中美雙方一度就派兵赴日問題達成協議。按照協議,國民政府將於1946年底組織派遣軍15000人赴日,駐軍三年,美國將提供運輸器材及2500萬美元的軍事物資支持。但這一計劃最終沒有實施。中止的原因,蔣經國後來有一段解釋:“當時,美軍曾經洽請我國派遣占領軍,我們如果照辦,當然不會有人反對,可是蘇聯也就會堅持主張其為交戰國,應有權利派兵進駐。這樣一來,則日本便會像東西德、南北韓之形成分裂,陷於無法收拾的混亂局麵,為此,我們乃建議由美國一國的軍隊占領日本。”蔣介石自己也說:“如果中國軍隊進駐日本的話,我判斷蘇聯一定以此為借口使紅軍進駐。”

雖然在效果上,中國駐日派遣軍的退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製約了蘇聯,是個很可疑的問題,但蔣介石希望籍此遏製蘇聯的擴張,則是毋庸置疑的。抗戰末期,蔣經國曾與斯大林會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擴張欲望印象極深。據蔣經國回憶——斯大林問蔣經國:“你們對外蒙古為什麽堅持不讓他‘獨立’?”蔣經國答:“你應當諒解,我們中國七年抗戰,就是為了要把失地收複回來,今天日本還沒有趕走,東北、台灣還沒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之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支持抗戰;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並給俄國。”斯大林回應道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蔣經國反問:“你為什麽一定要堅持外蒙古‘獨立’?外蒙古地方雖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沒有什麽出產。”斯大林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要這塊地方的。……非要把外蒙古拿過來不可!”如此鋒芒,不能不讓蔣氏父子如芒在背。

“德政”三:蔣介石提議“由日本國民依照自身的意思來決定”天皇的存廢

日本天皇製度的保留,雖然主要取決於美國占領軍方麵的的態度。但《波茨坦宣言》中,預先為天皇製度的保留提供了法理保障,也是事實。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表示願意以《波茨坦宣言》為基礎商談投降事宜,唯一要求是希望保留天皇製度。對此,美蘇英中四國商以後回應:“日本政府之最後形式,將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願定之。”這一條款,實際上成了以後日本新憲法中天皇條款存在的法理依據。

該條款的最早的提議者,正是蔣介石。據美國外交檔案記載,1943年11月23日,羅斯福在開羅會議期間就“戰後是否應該廢除日本天皇製,征求蔣委員長的意見”,蔣氏表示:“此將牽涉到日本政府的組織問題,為了避免在國際關係上犯了遺恨千載的任何錯誤,這個問題應該留待戰後由日本國民依照自身的意思來決定。”因為蔣氏的這一意見,開羅會議沒有將天皇製的存廢列入討論議程。蔣氏的意見,對日本天皇製的存廢,顯然不具備決定性作用;美國政府最後下定決心保留天皇製,已是占領日本之後的事情。但相比其他就天皇存廢公開表態的國家而言(如蘇聯、菲律賓等),中國是唯一持善意中立態度者。而1945年中國國內輿論,廢除天皇製的呼聲其實也極高。蔣氏既沒有支持這種呼聲,也沒有反對這種呼聲,而取“日本國民依照自身的意思”這樣的中立態度,顯然,既有不能逆國內民意的考慮,也有需照顧200餘萬日本在華軍民情緒的客觀需要,誠如曾擔任國軍軍官的曆史學家黃仁宇所言:“終戰時日軍百餘萬仍占領中國大部所有重要城市鐵道港口,當中發生任何事故,都足以為患深遠或至不可收拾”——天皇製度,恰恰是這些在華日軍的精神圖騰,蔣氏無論如何,不可能在此刻公開主張廢除天皇製來刺激他們。

“德政”四:“反對報複性賠償”,但實際僅得到2200多萬美元物資設備

岸信介將“放棄戰爭賠償請求權”算入蔣介石的“以德報怨”政策當中,其實是個誤解,應該修正為“反對報複性賠償”。“放棄戰爭賠償請求權”是蔣氏敗退台灣之後,在美、日的壓迫下的不得已之舉,算不得什麽“以德報怨”。

日本侵華十餘年,中國損失巨大。1943年11月23日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提出:戰後日本可用實物作為支付中國賠償的一部分,日本的許多工業機械與設備、軍艦與商船、車輛等,可移交中國。羅斯福對此表示讚同。此中不難看出,蔣氏更關注戰爭賠償對中國迅速恢複工業化的幫助。1945年的《波茨坦宣言》,則明確了中、美、英三國的對日索賠原則:1、盟國不向日本索取現金賠償,但令日本也工業設備及生產品等實物賠償,以消除去戰爭潛力;二、盟國像日本索取賠償設備與產品的同時,須顧及日本戰後能維持一合理的經濟生活水準。總體而言,即蔣氏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中所謂的“我們並不要報複”,反對“反對報複性賠償”。之所以如此,與盟國充分吸取了一戰後的索賠政策的教訓有很大關係。

但因為美、蘇、英等大國操控下的處理戰後賠償問題的遠東委員會爭執不休,對日索賠決議在無限期的討論中最終流產。直到1947年4月,美國政府才決定拋開遠東委員會,采取單獨行動,拿出部分設備先行予以拆賠,這部分物資分配給因日本侵略受害最深的中國、菲律賓、緬甸等國。至此,對日索賠才真正付諸實施。但這項暫行指令,在1949年5月又被美國喊停,原因是國共內戰的結局已經明朗化,美國政策已轉向扶植而非壓製日本。在這期間,中國政府從日本拆遷裝運回國的物資設備,僅為2200多萬美元,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賠償委員會提供的抗戰八年中國損失數據是:人口傷亡12784974人,財產損失559億4384萬4000美元,其中,1931-1937年間的損失,及東北、台灣和解放區的數據,尚未算入其中。

拆賠被美國喊停後,國民政府也曾表示過公開抗議,但其無效也可想而知。1950年10月,杜勒斯向台灣“駐美大使”顧維鈞提議放棄對日索賠,顧雖然表示拒絕,但台灣“外交部”則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關於賠償問題,我於不得已時可酌情核減或全部放棄”。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為了換取日本一句模棱兩可的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表述,台灣當局連日本的勞役服務賠償權利也被迫一並放棄了,而其他舊金山和約國則仍然享有該項權利。[詳細]

結語

蔣氏善待日本在華軍民,實屬國共政爭的形勢使然;對天皇製度的存廢持中立態度,也有不欲刺激在華日本軍民的考慮;至於阻止列強瓜分日本,動機在於遏製對中國威脅極大的蘇聯勢力的擴張;“反對報複性賠償”,則係盟國商定的原則性索賠方針,並非蔣氏一人意見;而“放棄戰爭賠償請求權”,則純屬美、日壓迫所致,並非蔣氏之本意,自然也算不得什麽“以德報怨”之舉。通觀蔣氏整個對日“以德報怨”政策,其利益著眼點仍在自身,而不在日本。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看過【戰後的天皇】這部影片,講述了當時美國在決定日本戰後的一些決策過程,感觸很深。今天美國能一極獨大,既有硬實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軟實力。當然美國當時的決策正確與否要從幾方麵上看。第一是否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應當說是沒有什麽問題。不像有的國家砸鍋賣鐵幫助別人,到頭來沒成朋友,反成仇敵。第二是否符合當事國日本的長遠利益,應該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日本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是優等生。日本這個國家在曆史轉變的緊要關頭都從善如流,而不是從惡如流。不像有的國家在曆史的緊要關頭都是走最差的一步棋。第三是否有利於其他國家。這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當時冷戰環境裏,日本在哪個陣營,至為重要。在以後的朝鮮戰爭中,沒有日本這個後方基地,韓國這個國家是否存在都要打個問號。對於中國而言,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日本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當然不承認也沒有辦法。再擴大一點看,日本保持民主自由體製,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國民的創造性,製造了無數改變人類生活的產品,這也是有目共睹的。還有一個日本對於戰爭的反省問題。它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但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價值,即使是戰敗國也有自己的戰爭道歉的方式。中國古人說,聽其言,觀其行。應該是後者重於前者。戰後七十年日本在維護世界和平上,應當算得上屈指可數的優等生吧!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在西線的加入,你以為蘇聯在東線能夠打贏希特勒?當日本封鎖了中國沿海所有的交通要道,在軍事物資極其缺乏的時候,如果沒有美國飛行員保護滇緬公路補給線,中國能夠抵抗日本人深入到內地以及整個國家嗎?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意識形態的不同是客觀事實,沒有人可以去否定。但是除了意識形態之外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這樣啊。千萬不要讓意識形態這東西作為有色眼鏡去看待一切。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請作者也不要在中國正在崛起的時候,用這樣的話來論述別入。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在西線的加入,你以為蘇聯在東線能夠打贏希特勒?當日本封鎖了中國沿海所有的交通要道,在軍事物資極其缺乏的時候,如果沒有美國飛行員保護滇緬公路補給線,中國能夠抵抗日本人深入到內地以及整個國家嗎?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意識形態的不同是客觀事實,沒有人可以去否定。但是除了意識形態之外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這樣啊。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在西線的加入,你以為蘇聯在東線能夠打贏希特勒?當日本封鎖了中國沿海所有的交通要道,在軍事物資極其缺乏的時候,如果沒有美國飛行員保護滇緬公路補給線,中國能夠抵抗日本人深入到內地以及整個國家嗎?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意識形態的不同是客觀事實,沒有人可以去否定。但是除了意識形態之外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這樣啊。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在西線的加入,你以為蘇聯在東線能夠打贏希特勒?當日本封鎖了中國沿海所有的交通要道,在軍事物資極其缺乏的時候,如果沒有美國飛行員保護滇緬公路補給線,中國能夠抵抗日本人深入到內地以及整個國家嗎?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意識形態的不同是客觀事實,沒有人可以去否定。但是除了意識形態之外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這樣啊。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二戰如果沒有美國在西線的加入,你以為蘇聯在東線能夠打贏希特勒?當日本封鎖了中國沿海所有的交通要道,在軍事物資極其缺乏的時候,如果沒有美國飛行員保護滇緬公路補給線,中國能夠抵抗日本人深入到內地以及整個國家嗎?這些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意識形態的不同是客觀事實,沒有人可以去否定。但是除了意識形態之外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這樣啊。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沒有必要為其它國家的興衰而幸災樂禍。美國有她自身的問題,美國人民清楚得很。當她越來越脫離上帝的教導,讓人的私欲罪法律的保護下無限製膨脹的時候,到是非不分的時候,一定是這樣發展,沒有什麽好稀奇的。人類的曆史就是這樣的吧。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也有必要討論一下美國對其它國家的的貢獻和好處啊。一分為二麽。客觀一些。我們能夠打贏日本的侵略戰爭,美國的貢獻不小啊。但好像沒有向中國索取什麽。曆史需要從多角度去審視才比較有幫助。
Pinghu3 回複 悄悄話 也有必要討論一下美國對其它國家的的貢獻和好處啊。一分為二麽。客觀一些。我們能夠打贏日本的侵略戰爭,美國的貢獻不小啊。但好像沒有向中國索取什麽。曆史需要從多角度去審視才比較有幫助。
lio 回複 悄悄話
有些不全麵,沒有共產勢力,美國就沒有必要扶持日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