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問評:軍報《敵對勢力企圖把我軍從黨旗幟下拉出去》

(2013-11-16 18:35:57) 下一個

   一,軍報文章摘要
    
   解放軍報近日刊發題為《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文章,談認真學習貫徹習主席在接見全軍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代表時的重要指示。文章稱,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堅持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根本著眼點,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軍隊黨的建設,這是習主席在接見全軍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代表時突出強調的重要思想。又稱,我軍是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製度,是被實踐反複證明了的科學製度。不管軍隊怎麽發展,改革怎麽推進,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文章說,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尖銳複雜,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特別是敵對勢力滲透破壞花樣翻新,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企圖把我軍從黨的旗幟下拉出去。又說,必須鑄牢忠誠之魂,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製度,打好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主動仗,堅決抵製“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幫助官兵認清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曆史的必然、科學的真理,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二,問和/或評
    
   1. 誰是敵對勢力?
   根據百度的官方定義,敵對勢力有二類:一是,因為國家利益之間的天然衝突,形成國家之間力量的對抗,這是國際關係的永恒現實,有國家差別在,就有利益差別,好比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一樣,無法避免,隻能通過妥協談判來調節利益關係,形成相對穩定的國家關係;如果以戰爭思維來看待國家之間的衝突,積極備戰,崇信武力,那就會步步走入國家武力對抗的深淵,最終隻能兩敗俱傷。
   二是,指因為政治關係而流亡國外的力量,主要指流亡海外的宗教和民主人士。如對流亡海外的中國宗教人士,根據百度的官方權威,我國政府對待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活動的政策是:不允許任何境外宗教團體和個人幹預我國宗教事務,在我國設立辦事機構,建立寺觀教堂,進行傳教活動。對來自境外的宗教書刊、音像製品和其他宣傳品,由政府有關部門製定管理辦法,加強管理;凡有煽動反對四項基本原則、反對政府等反動內容的,要依法收繳。任何人不得接受來自境外的、以滲透為目的的宗教津貼和傳教經費。我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接受境外宗教組織和宗教徒的大宗捐贈,要經省一級人民政府或國家宗教事務局批準。等等。
   中國政府對流亡海外的民主人士的政策跟對上述流亡海外的宗教人士相仿,主要也是采取"堵"的方法,不同之處那些方法一般不"對外公布"。
   所以,從定義和我國的政策看,我國的敵對勢力是指“境外”的敵對勢力。對第一類敵對勢力(因國家利益之間的天然衝突形成國家之間力量的對抗,如歐美國家等)我國的政策是積極備戰,但不崇信武力,避免兩敗俱傷。而第二類敵對勢力(為政治關係而流亡國外的力量,如在海外流亡的中國宗教和民主人士)我國的政策是積極防堵,盡量避免滲透到國內。
   總結成一句話:我國的敵對勢力在境外,我國對敵對勢力的政策是積極備戰和積極防堵。
    
   2. 軍人的主要職責?
   軍人是“戰爭機器”的直接操作者、執行者。他們的職責是使用“戰爭機器”來保家衛國、進行侵略行為和來維護世界和平。根據我國“永不稱霸”和“不結盟”政策,中國軍人的主要職責對“外”而不是對“內”,也不打“主動仗”。主要職責因該是“守衛”國家領土的完整。
   如軍人把境內的“敵對勢力”當作敵對勢力來打擊,則軍人犯了軍人違反職責罪,必須上軍事法庭。
   從上第一問題也可知道,國家不但根本沒有要求而且也限製軍人去跟敵對勢力打“主動仗”。尤其是第二類的敵對勢力,那是政府部門的事(如公檢法、海關和民政部門等),跟軍人無關。
    
   3. 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國家憲法上哪一條、哪一款上有規定的“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如沒有,那是信口雌黃,是強奸民意和對法律的褻瀆。某黨如動用軍隊去鎮壓和屠殺公民,那麽該黨就犯下反人類罪,必須受到人民和曆史的審判。如屠殺六四學生,共產黨永遠賴不掉!
   不從黨性角度而從人性角度作一下換位思考吧:軍隊是納稅人養活的,不是某個黨養活的,憑什麽服從服務某個黨?而不服從服務“納稅人”,甚至鎮壓和屠殺“納稅人”?
    
   4. 軍人不能幹涉政治、不能幹涉民事
   今年6月10日,本人在博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請李殿仁中將脫下軍裝》的文章,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李殿仁中將在媒體上公然聲稱,微博已成為極端及反體製言論的集散地,各種勢力尤其是敵對勢力已經把滲透的重心和重點放在網絡媒體特別是微博上,並稱要“注意”中國國內的三種“思潮”:政治上的憲政主義、經濟上的新自由主義和曆史虛無主義。文章指出, 這是繼“六四”事件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對中國公民進行武力恐嚇的又一嚴重事件。軍人的職責是對外而不是對內。由於軍人的特殊性,軍人的任何公開表態常被解讀為武力恐嚇。國人在國內爭論、吵架很正常,都是人民內部矛盾,也是公民的權力。即使有刑事犯罪,也應有公檢法部門處理。
   軍人不能幹涉政治、不能幹涉民事。如軍人要政治訴求或表達政治觀點,須脫下軍裝退出軍界。
    
   5. 共產黨什麽時候從革命黨轉為執政黨?
   記得2008年習近平還在“儲”位的時候就說過共產黨要從革命黨轉為執政黨。為此本人當時十分讚歎習近平智睿, 並十分看好他以後在“皇”位時的政改。
   為此本人在2008年11月11日在博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取消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央政法委員會------ 給全國人大和中共中央的建議》的文章。文章認為, 革命政黨的主要特徵是其黨的從“武”性,即其黨控製國家的軍隊、國家的武警,和國家的司法。從而達到一黨專製,一黨利益之上之目的。以前將介石的國民黨和以前毛澤東的共產黨都是典型的革命政黨。現在的中國共產黨還明顯保留著革命政黨的“武”性:在黨內設立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央軍委)直接控製國家軍隊;在黨內設立中央政法委員會(政法委)直接控製國家司法。這是最典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章又認為,革命政黨在非和平戰爭時期也許是必要的,但在和平建設時期革命政黨有明顯的危害性。國人(上至國家主席,下之平民百姓)如有對黨“不滿”或有“反黨”行爲,就會受到黨軍的鎮壓和黨法的製裁。毛澤東時期的革命政黨鎮壓了成千上萬的反革命,右派,走資派,把國家主席投入大牢;鄧小平時期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下令開槍鎮壓六四學生;當今的政法委率領公檢法、“拆遷公司”在光天化日下之強拆私房,強征農地。。。。。。
   所以本人在文章最後建議:一是, 取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由國家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國家軍隊;實行“囯”指揮槍來取代黨指揮槍。二是,成立國家政法委直接領導國家司法部門,取消(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實行“囯”指揮法來取代黨指揮法。
   整整5年過去了,習近平在“皇”位也有一段時間了,但現在的共產黨還是典型的革命黨。希望習近平在“皇”位期間,實現你的男兒承諾,完成你的政治抱負,把共產黨手中的“軍”權和“法” 權交給國家和人民。使共產黨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執政黨。
    
   6. 把黨的權力關進籠子裏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在演講中說,“人類千萬年的曆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訓服,實現了把他們關進籠子裏的夢想。隻有訓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裏向你們講話”。為什麽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裏? 看看籠子外麵有什麽就知道了:選票,言論自由、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和三權分立。
   把“權力關進籠子裏”的思想,已經成為這個世紀最為經典的治國名言。“把統治者關進籠子”是二百多年前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偉大創舉,並且早已成為世界主流社會公認的定理。名言和定理如記不住就需要背誦,如象江澤民背林肯詞(1997年十月江澤民訪美時,曾當眾背誦林肯的“Gettysburg演說”)、習近平複布什意(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也說,要“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
   如光背不去理解內涵不行,這裏把內涵分析一下:是把誰的權力關進籠子裏?是把統治者權力關進籠子裏!這是因為統治者很容易變成比獅虎更凶殘的猛獸。不把統治者關起來,老百姓就不得安寧。 當今中國大陸誰是統治者?中國共產黨!所以“把權力關進籠子裏”的中國版的就是“把黨的權力關進籠子裏”!
    
   7. 反黨的壟斷
   但光說不練更不行。怎麽練?共產黨目前壟斷了似乎所有國家的物理和意識資源,所以要從反壟斷開始。商業壟斷百姓應該有體驗的,如它漲價就漲價,而且說一不二,你敢怒不敢言,即使你敢,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越叫越絕望。給人希望的辦法就是商業反壟斷,商業反壟斷法在海外和中國都有,其法的要點都是公平競爭、也不把壟斷者一棍子打死,隻是把其壟斷者的權力關進籠子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黨壟斷比商業壟斷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裏不需列舉了,因為絕大多數百姓都是黨壟斷的受害者,反黨的壟斷最有效方法也應該是“分”:
   黨/國分開、黨/黨分開、黨/政分開、黨/軍分開、黨/法分開、黨/教分開。。。。。。
   分才能明:統治者才能開明
   分才能裂:權力利益集團鏈才能斷裂,
   分才能享:百姓才能分享民主和法治的成果,
   分才能合:中華民族才能最終合一。
   讓我們一起唱起新的《大刀進行曲》:“八刀”向共產黨的頭上砍去。。。。。。
    
    
   三鞠請安
    
   2013年11月10日
   於美國新澤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