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評】雖然文革是“整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運動,但由於毛年事已高,隻要“走資派”韜光養晦一段時期就可以東山再起。因此離間毛林聯盟、挫敗毛的接班戰略,無疑是當年“走資派”最有利的黨內鬥爭策略。大家知道中國政壇上有一個傳統,對各種場合下的排名十分重視,在中共取得全國政權後尤其如此。大到全國性的會議,小到同領導者的合影,領導人的位置和排序是不能亂的。但在文革中卻出現了一件十分詭異的事,一份由林彪向全國簽發的命令被人命名為中央一號命令,有意無意地把林彪排在了毛澤東的前麵。據汪東興先生回憶,毛讀了這份命令後很不高興,當即將其燒掉。這件事到底是辦事官員的無心之作,還是離間毛林聯盟的一個精心安排的環節,是解讀毛林聯盟為何分裂的又一重要線索。吳回憶錄稱,將林彪的指示起名為“第一號命令”,是因為“軍委辦事組轉移到西山以後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從第一號編起”。現在看來這個理由是有些荒謬的。軍隊指揮機關轉移是極平常的事,對黃永勝、吳法憲等身經百戰的將軍來說更是如此,又不是新兵,轉移指揮機關算不上什麽大事,為何連作戰命令都要重新編號?因此用“指揮機關去西山”做理由很難說通。
===========================
(以下為引用吳回憶錄第十二章的部分內容)
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決定,撤離北京的不光是毛澤東、林彪及中央其他領導人,國務院各部門、軍隊各部門的領導也進行了相應的疏散。中央、國務院各單位的疏散工作由周恩來和中央辦公廳負責,其它各單位自行負責。這次中央領導人和老幹部的疏散工作,從擬定名單到具體安排去的地方,全部都是他和汪東興及中央辦公廳一個一個研究決定,並具體辦理的。
由於這次緊急疏散行動,草率進行,以至在對一些老同誌的安排上發生了問題,對他們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一些傷害。例如造成了劉少奇主席病逝在開封,實在是令人遺憾。
至於以後有些報紙、文章把這個帳統統算在了林彪的頭上,說林彪為了迫害老幹部,處心積慮地搞了個“一號命令”,一下子把老幹部都轟到了外地,從而造成了劉少奇等人的死亡。我認為,這是不符合曆史事實,也是極不負責任的說法。緊急疏散這件事情是黨中央、毛主席、林彪、周恩來和中央常委、政治局共同決定的,具體執行的是周恩來和中央辦公廳。如果周恩來在世的話,他是不會同意這樣說的,許多老同誌自己也可以作證。為什麽隻講林彪和我們而不講毛主席和周恩來呢?這是不公平的。應承擔這個責任的,絕對不應該是林彪和我們。
從時間順序上來看,緊急疏散的決定與林彪的“一號命令”沒有關係。“一號命令”是在中央政治局正式作出疏散的決定之後發出的。林彪十月十六日到了蘇州,十七日下午他才找秘書口授了“防備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的六條指示”。這六條指示的主要內容是:“一、要防備蘇聯以十月二十日開始談判作煙幕,實行突然襲擊,尤其是十九日和二十日應該特別注意;二、全軍各部隊特別是”三北“地區的各軍區,要立即將坦克、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實行緊急疏散,對戰備工事、重要目標要采取隱蔽措施;三、要保證通訊聯絡的暢通;四、加緊國防工業的生產,特別是要迅速抓緊布置反坦克武器的生產;五、各軍區立即組織精幹的指揮班子,進入戰時指揮位置;六、戰略導彈部隊要作好發射準備。
林彪口授後,讓秘書整理成記錄稿。然後,葉群要秘書把記錄稿再抄一份,由她自己通過電話傳給武漢的汪東興,請汪東興立即報告毛澤東,另一份由秘書傳給北京的黃永勝和軍委辦事組。在傳給黃永勝之前,葉群要秘書加上了這樣一句話:“以上六條,已經請汪東興同誌報毛主席,如毛主席另有指示,當以毛主席的指示為準。”後來,汪東興給葉群來電話,說毛澤東對林彪的“六條”沒有提出什麽意見。
黃永勝接到林彪的“六條指示”以後,把閻仲川叫到軍委辦事組,向他作了傳達,閻仲川作了記錄。傳達時,我、李作鵬、邱會作和李德生都在場。傳達完以後,黃永勝告訴閻仲川說:“你去傳達吧。”
閻仲川問:“怎麽傳達呢?”黃永勝說:“先用電話向各大軍區首長傳達。”
閻仲川回到總參作戰值班室以後,同作戰部一起擬了一個電話稿。他考慮,這是軍委辦事組轉移到西山以後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從第一號編起,於是就要值班參謀將這個命令編為“第一號號命令”。所以,這個“第一號命令”的名字還是閻仲川給起的。
以後有人說,林彪的“第一號命令”是“反革命政變”的總預演,這不是實事求是的。
第一、當時林彪的地位沒有受到威脅,“九大”以後接班人的位置名正言順,沒有必要搞政變。說林彪當時搞政變沒有任何證據。
第二、從一九六九年初開始,防範蘇聯突然襲擊的戰備問題,是毛澤東、林彪、周恩來以及中央常委會、中央政治局、中央軍委共同決策。毛澤東、周恩來對此有過多次講話、指示,中央發過多次文件,這都是有案可查的,不能因為林彪一個倒了,就把責任全都推到林彪一個人身上,甚至把本來正確的東西說成是錯誤。
第三、當時的中蘇關係確實錯綜複雜,以後的多種材料也證實,當時的確存在發生戰爭的危險。世界上有很多因缺乏及時、有效防備而遭到慘重損失的例子,也有不少因采取了措施,而使戰爭沒有打起來的例子。實事求是地說,建國以來,毛澤東、黨中央在戰備問題上采取過多次防範措施,是不是事事都料事如神?那也不是。同樣,林彪也是人,預防了一次沒有打起來的戰爭,為什麽就說他是神經質,說他要搞政變呢?
第四、說許多老同誌的疏散,是因為“一號命令”而起,這就更不是事實了。實際上是戰備疏散在前,“一號命令”在後。這件事情,隻要稍稍一查證,就可以弄明白了。
關於這件事情,以及其它與此類似事情的一些說法,當時是為了穩定局勢的需要,有傾向性,對事實有歪曲。但是現在,我們應該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對過去的事情加以評價,最起碼也要尊重基本的曆史事實。
現在看到這個名字 還有點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