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話

曆史如小姑娘出門,任人打扮; 未來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難料
個人資料
布周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學習黨史筆記:鍍金理論家王明 (1/2)

(2025-07-04 12:03:27) 下一個

學習中共黨史,總是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帶來了馬列主義”這句話印象深刻。當然這隻是一個比喻,馬列主義是一個大的知識體係,傳播到中國不可能是一聲炮響瞬間的事,肯定要經過一個很長的過程。如今我們在中國大陸的媒體上還能看到學習馬列主義的文章,所以說這個傳播過程一百多年了,至今還未結束。在這個傳播過程中,早年一大批留蘇鍍金的中共幹部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明就是他們中間的佼佼者。需要說明的是,今天我們討論王明,不是翻曆史舊帳,而是試圖從幾個不同的層麵,討論王明為何在曆史上曾使中共遭到災難性的損失,還試圖探索中國大陸一些流行觀點的來龍去脈,供黨史工作者們和理論工作者們參考。由於內容比較多,我們分兩篇文章來討論。

中共對王明早就有結論。王在中共創建初期推行左的路線,在抗戰時期則推行右的路線,均對中共的早期事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在井岡山根據地,人們熟知的博古李德的背後是王明,他們推行左的路線不僅讓中共喪失了井岡山根據地,五次反圍剿和湘江戰役還讓寶貴的紅軍從十幾萬人驟減到三萬人。在抗日戰爭時期,王從蘇聯回國,搖身一變從左傾變右傾,要中共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要八路軍新四軍一切聽從國民政府的指揮。幸虧有毛的抵製,主張中共既要堅持統一戰線,又要堅持獨立自主。結果打了八年抗戰,八路軍新四軍不但沒有被日軍消滅,沒有被國軍消滅,反而在抗戰中不斷發展壯大。如果當年中共搞王明的那一套,可能又一次遭到滅頂之災。一部中共黨史確實如鄧說的那樣,如果沒有毛,今天的中共還可能在黑暗中摸索。

如果我們讀一些中共老人的回憶錄和回憶文章,可以發現當年中共眾多的黨員幹部對王明都有個共同印象,認為王是位優秀的理論家。無論是做報告還是寫文章,王都可以洋洋灑灑,動不動幾千字上萬字,有時還冒出大段的俄語。對馬列的經典名句,王能信手拈來,有些馬列著名文章能大段大段背下來,甚至能指出這些經典出自哪篇文章第幾節第幾段,非常厲害。說幾句題外話,今天在中國大陸也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些喝過洋墨水鍍過金的官員,在公眾麵前也是動不動說幾句“比較優勢”“資源配置”等西方經濟學詞匯,有時還冒出幾句英文,以凸顯自己的理論水平,同當年的王明們何等地相似。

王明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真的很高嗎,這是個疑問。王明在早年有一篇談論中國能否發展資本主義的文章中,發表了這樣的觀點:

“中國有否實行資本主義的資格?—實行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格:(甲)保護關稅;(乙)工商業發展;(丙)武力完備。保護關稅,既可以抵製外貨過量輸入,又可以獎勵國貨盡量生產,相當輸出;所以保護關稅製度,實在是促進自開工業商業發展的不二法門;工商業發展的結果,過剩生產品不能在國內行銷,工業原料品尤不能不向國外取得;於是不得不向外發展,(尋找市場和原料供給地);向外發展時,尤不能不有相當的武力作前驅;這些事實,都是已經實行資本主義的國家,明顯披露的成例。中國的關稅、協定(其實連協定也講不上,實權完全操於外人)、產業情形,尚未脫手工業時代!武力,更不足談了!可見中國全無實行資本主義的資格!”

顯然,當年的王明似乎對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並不清楚,即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由一定的生產力水平所決定;資本主義的上層建築由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所決定。王誤將關稅、武力等當成了發展資本主義的前提條件;而工商業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的萌芽,或者是資本主義的一部分,他也將它當成了發展資本主義的前提條件。如果說王對馬列主義的基本概念沒全搞清楚,思維邏輯有時發生混亂,條件與結果搞混淆了,如今學過一點思政課的人可能都會同意。

本文最後要說,王明等鍍金理論家們在傳播馬列主義方麵,是有功勞有貢獻的,換句話說他們傳播的理論也不全是錯誤的。當年的中國貧窮落後,在中共黨員中,在紅軍、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幹部戰士中,有很大比例都是文盲,連個大字都不識。少數幹部有文化,水平也不高。那時部隊中有個中學畢業生,就已經是知識份子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共眾人對王明等鍍金理論家們心生崇拜,非常合理也非常自然。另一方麵,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建設時期,鍍金理論家們對中共的事業都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貢獻。中共有今天的成就,是從領袖到普通黨員們艱苦奮鬥的結果,其中也包括了這些鍍金理論家們的勤奮工作。對此,黨史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們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和肯定。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