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文獻:《新民主主義論 1940年1月》(節選)
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鬥,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鬥;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
**** ***** ***** ***** ***** ***** ***** *****
自周秦以來,中國是一個封建社會,其政治是封建的政治,其經濟是封建的經濟。而為這種政治和經濟之反映的占統治地位的文化,則是封建的文化。
自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中國社會又逐漸地生長了資本主義因素以來,中國已逐漸地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現在的中國,在日本占領區,是殖民地社會;在國民黨統治區,基本上也還是一個半殖民地社會;而不論在日本占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都是封建半封建製度占優勢的社會。這就是現時中國社會的性質,這就是現時中國的國情。作為統治的東西來說,這種社會的政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其經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而為這種政治和經濟之反映的占統治地位的文化,則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
**** ***** ***** ***** ***** ***** ***** *****
中國革命的曆史進程,必須分為兩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義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的革命,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而所謂民主主義,現在已不是舊範疇的民主主義,已不是舊民主主義,而是新範疇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
由此可以斷言,所謂中華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所謂中華民族的新經濟,就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所謂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
這就是現時中國革命的曆史特點。在中國從事革命的一切黨派,一切人們,誰不懂得這個曆史特點,誰就不能指導這個革命和進行這個革命到勝利,誰就會被人民拋棄,變為向隅而泣的可憐蟲。
**** ***** ***** ***** ***** ***** ***** *****
中國革命的曆史特點是分為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步驟,而其第一步現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義,而是中國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那末,這個曆史特點是怎樣形成的呢?它是一百年來就有了的,還是後來才發生的呢?
隻要研究一下中國的和世界的曆史發展,就知道這個曆史特點,並不是從鴉片戰爭[5]以來就有了的,而是在後來,在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才形成的。我們現在就來研究這個形成過程。
很清楚的,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中國現時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這個第一步的準備階段,還是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來,即中國社會開始由封建社會改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來,就開始了的。中經太平天國運動[6]、中法戰爭[7]、中日戰爭[8]、戊戌變法[9]、辛亥革命[10]、五四運動[11]、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直到今天的抗日戰爭,這樣許多個別的階段,費去了整整一百年工夫,從某一點上說來,都是實行這第一步,都是中國人民在不同的時間中和不同的程度上實行這第一步,實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為了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而鬥爭,為了完成第一個革命而鬥爭。而辛亥革命,則是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個革命。這個革命,按其社會性質說來,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這個革命,現在還未完成,還須付與很大的氣力,這是因為這個革命的敵人,直到現在,還是非常強大的緣故。孫中山先生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就是指的這種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
然而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自從一九一四年爆發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以來,起了一個變化。
在這以前,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是屬於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之內的,是屬於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
在這以後,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卻改變為屬於新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而在革命的陣線上說來,則屬於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了。
為什麽呢?因為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曆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曆史的時代。
在世界資本主義戰線已在地球的一角(這一角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崩潰,而在其餘的角上又已經充分顯露其腐朽性的時代,在這些尚存的資本主義部分非更加依賴殖民地半殖民地便不能過活的時代,在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建立並宣布它願意為了扶助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運動而鬥爭的時代,在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一天一天從社會帝國主義的社會民主黨的影響下麵解放出來並宣布他們讚助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運動的時代,在這種時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如果發生了反對帝國主義,即反對國際資產階級、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屬於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範疇,而屬於新的範疇了;它就不再是舊的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這種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經不能當作世界資本主義反革命戰線的同盟軍,而改變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戰線的同盟軍了。
這種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第一階段,第一步,雖然按其社會性質,基本上依然還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它的客觀要求,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然而這種革命,已經不是舊的、被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的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在第一階段上建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和建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因此,這種革命又恰是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掃清更廣大的道路。這種革命,在其進行中,因為敵情和同盟軍的變化,又分為若幹的階段,然而其基本性質是沒有變化的。
這種革命,是徹底打擊帝國主義的,因此它不為帝國主義所容許,而為帝國主義所反對。但是它卻為社會主義所容許,而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國際無產階級所援助。
因此,這種革命,就不能不變成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這一正確的命題,還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國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就提出了的。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提出,而為當時一切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的人們所讚成的。不過那時這一理論的意義還沒有發揮,以致人們還隻是模糊地認識這個問題。
這種“世界革命”,已不是舊的世界革命,舊的資產階級世界革命早已完結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而是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同樣,這種“一部分”,已經不是舊的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這是一個絕大的變化,這是自有世界曆史和中國曆史以來無可比擬的大變化。
**** ***** ***** ***** ***** ***** ***** *****
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這一正確的命題,是根據斯大林的理論的。
斯大林還在一九一八年所作十月革命一周年紀念的論文時,就說道:
“十月革命的偉大的世界意義,主要的是:第一,它擴大了民族問題的範圍,把它從歐洲反對民族壓迫的鬥爭的局部問題,變為各被壓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從帝國主義之下解放出來的總問題;第二,它給這一解放開辟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這就大大地促進了西方和東方的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把他們吸引到勝利的反帝國主義鬥爭的巨流中去;第三,它從而在社會主義的西方和被奴役的東方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建立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12]
從這篇文章以後,斯大林曾經多次地發揮了關於論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脫離了舊範疇,改變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一部分的理論。解釋得最清楚明確的,是斯大林在一九二五年六月三十日發表的同當時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者爭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載在張仲實譯的《斯大林論民族問題》一書上麵,題目叫做《再論民族問題》。其中有這麽一段:
“舍米契引證了斯大林在一九一二年年底所著《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那本小冊子中的一個地方。那裏曾說:‘在上升的資本主義的條件之下,民族的鬥爭是資產階級相互之間的鬥爭。’顯然,他企圖以此來暗示他給當前曆史條件下的民族運動的社會意義所下的定義是正確的。然而,斯大林那本小冊子是在帝國主義戰爭以前寫的,那時候民族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者看來還不是一個具有全世界意義的問題,那時候馬克思主義者關於民族自決權的基本要求不是當作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當作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自那時候起,國際形勢已經根本地改變了,戰爭和俄國十月革命已把民族問題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變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了,——要是看不清這一點,那就未免太可笑了。列寧還在一九一六年十月間,就在他的《民族自決權討論的總結》一文中說過,民族問題中關於民族自決權的基本點,已不再是一般民主運動的一部分,它已經變成一般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構成部分了。列寧以及俄國共產主義的其它代表者關於民族問題的以後的一些著作,我就不用講了。現在,當我們由於新的曆史環境而進入於一個新的時代——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舍米契在這一切以後卻引證斯大林在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所寫的那本小冊子中的一個地方,這能有什麽意義呢?它隻能有這樣一個意義,就是舍米契是離開時間和空間,不顧到活的曆史環境來引證的,因而違反了辯證法的最基本的要求,沒有考慮到在某一個曆史環境下是正確的東西在另一個曆史環境下就可以成為不正確的。”
**** ***** ***** ***** ***** ***** ***** *****
由此可見,有兩種世界革命,第一種是屬於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範疇的世界革命。這種世界革命的時期早已過去了,還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爆發之時,尤其是在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之時,就告終結了。從此以後,開始了第二種世界革命,即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這種革命,以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為主力軍,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壓迫民族為同盟軍。不管被壓迫民族中間參加革命的階級、黨派或個人,是何種的階級、黨派或個人,又不管他們意識著這一點與否,他們主觀上了解了這一點與否,隻要他們反對帝國主義,他們的革命,就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們就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同盟軍。
中國革命到了今天,它的意義更加增大了。在今天,是在由於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已經一天一天把世界拖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是在蘇聯已經到了由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期,有能力領導和援助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反抗帝國主義戰爭,打擊資本主義反動的時候;是在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正在準備打倒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時候;是在中國無產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和其它小資產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偉大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的時候。在今天,我們是處在這種時候,那末,應該不應該估計中國革命的世界意義是更加增大了呢?我想是應該的。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偉大的一部分。
這個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其中又分為許多小階段),其社會性質是新式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還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但早已成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現在則更成了這種世界革命的偉大的一部分,成了這種世界革命的偉大的同盟軍。這個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階段,決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社會,而是要建立以中國無產階級為首領的中國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社會,以完結其第一階段。然後,再使之發展到第二階段,以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
這就是現時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特點,這就是二十年來(從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算起)的新的革命過程,這就是現時中國革命的生動的具體的內容。
**** ***** ***** ***** ***** ***** ***** *****
中國革命分為兩個曆史階段,而其第一階段是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的新的曆史特點。這個新的特點具體地表現在中國內部的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上又是怎樣的呢?下麵我們就來說明這種情形。
在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前(五四運動發生於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國主義大戰和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是中國的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他們的知識分子)。這時,中國無產階級還沒有當作一個覺悟了的獨立的階級力量登上政治的舞台,還是當作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追隨者參加了革命。例如辛亥革命時的無產階級,就是這樣的階級。
在五四運動以後,雖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繼續參加了革命,但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已經不是屬於中國資產階級,而是屬於中國無產階級了。這時,中國無產階級,由於自己的長成和俄國革命的影響,已經迅速地變成了一個覺悟了的獨立的政治力量了。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和整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徹底的綱領,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而土地革命的實行,則是中國共產黨單獨進行的。
由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資產階級,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所以,雖然處在帝國主義時代,他們也還是在一定時期中和一定程度上,保存著反對外國帝國主義和反對本國官僚軍閥政府(這後者,例如在辛亥革命時期和北伐戰爭時期)的革命性,可以同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聯合起來,反對它們所願意反對的敵人。這是中國資產階級和舊俄帝國的資產階級的不同之點。在舊俄帝國,因為它已經是一個軍事封建的帝國主義,是侵略別人的,所以俄國的資產階級沒有什麽革命性。在那裏,無產階級的任務,是反對資產階級,而不是聯合它。在中國,因為它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被人侵略的,所以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還有在一定時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革命性。在這裏,無產階級的任務,在於不忽視民族資產階級的這種革命性,而和他們建立反帝國主義和反官僚軍閥政府的統一戰線。
但同時,也即是由於他們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資產階級,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是異常軟弱的,他們又保存了另一種性質,即對於革命敵人的妥協性。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即使在革命時,也不願意同帝國主義完全分裂,並且他們同農村中的地租剝削有密切聯係,因此,他們就不願和不能徹底推翻帝國主義,更加不願和更加不能徹底推翻封建勢力。這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兩個基本問題,兩大基本任務,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解決。至於中國的大資產階級,以國民黨為代表,在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這一個長的時期內,一直是投入帝國主義的懷抱,並和封建勢力結成同盟,反對革命人民的。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曾在一九二七年及其以後的一個時期內一度附和過反革命。在抗日戰爭中,大資產階級的一部分,以汪精衛[13]為代表,又已投降敵人,表示了大資產階級的新的叛變。這又是中國資產階級同曆史上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特別是法國的資產階級的不同之點。在歐美各國,特別在法國,當它們還在革命時代,那裏的資產階級革命是比較徹底的;在中國,資產階級則連這點徹底性都沒有。
一方麵——參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麵——對革命敵人的妥協性,這就是中國資產階級“一身而二任焉”的兩麵性。這種兩麵性,就是歐美曆史上的資產階級,也是同具的。大敵當前,他們要聯合工農反對敵人;工農覺悟,他們又聯合敵人反對工農。這是世界各國資產階級的一般規律,不過中國資產階級的這個特點更加突出罷了。
**** ***** ***** ***** ***** ***** ***** *****
在中國,事情非常明白,誰能領導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誰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為人民的死敵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而特別是帝國主義的緣故。在今日,誰能領導人民驅逐日本帝國主義,並實施民主政治,誰就是人民的救星。曆史已經證明:中國資產階級是不能盡此責任的,這個責任就不得不落在無產階級的肩上了。
所以,無論如何,中國無產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其它小資產階級,乃是決定國家命運的基本勢力。這些階級,或者已經覺悟,或者正在覺悟起來,他們必然要成為中華民主共和國的國家構成和政權構成的基本部分,而無產階級則是領導的力量。現在所要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隻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共和國。
這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一方麵和舊形式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共和國相區別,那是舊民主主義的共和國,那種共和國已經過時了;另一方麵,也和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相區別,那種社會主義的共和國已經在蘇聯興盛起來,並且還要在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來,無疑將成為一切工業先進國家的國家構成和政權構成的統治形式;但是那種共和國,在一定的曆史時期中,還不適用於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在一定曆史時期中所采取的國家形式,隻能是第三種形式,這就是所謂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是一定曆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 ***** ***** ***** ***** ***** ***** *****
在中國建立這樣的共和國,它在政治上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在經濟上也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
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製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製資本之要旨也。”這也是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的莊嚴的聲明,這就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經濟構成的正確的方針。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性質,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但這個共和國並不沒收其它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並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還十分落後的緣故。
這個共和國將采取某種必要的方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實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號,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係,把土地變為農民的私產。農村的富農經濟,也是容許其存在的。這就是“平均地權”的方針。這個方針的正確的口號,就是“耕者有其田”。在這個階段上,一般地還不是建立社會主義的農業,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各種合作經濟,也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
中國的經濟,一定要走“節製資本”和“平均地權”的路,決不能是“少數人所得而私”,決不能讓少數資本家少數地主“操縱國民生計”,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決不能還是舊的半封建社會。誰要是敢於違反這個方向,他就一定達不到目的,他就自己要碰破頭的。
這就是革命的中國、抗日的中國應該建立和必然要建立的內部經濟關係。
這樣的經濟,就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
而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就是這種新民主主義經濟的集中的表現。
**** ***** ***** ***** ***** ***** ***** *****
這種新民主主義政治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共和國,是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都讚成的,舍此沒有第二條路走。
走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之路嗎?誠然,這是歐美資產階級走過的老路,但無如國際國內的環境,都不容許中國這樣做。
依國際環境說,這條路是走不通的。現在的國際環境,從基本上說來,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鬥爭的環境,是資本主義向下沒落,社會主義向上生長的環境。要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首先是國際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不容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曆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曆來中國革命的失敗,都是被帝國主義絞殺的,無數革命的先烈,為此而抱終天之恨。現在是一個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打了進來,它是要把中國變成殖民地的;現在是日本在中國發展它的資本主義,卻不是什麽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現在是日本資產階級在中國專政,卻不是什麽中國資產階級專政。不錯,現在是帝國主義最後掙紮的時期,它快要死了,“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14]。但是正因為它快要死了,它就更加依賴殖民地半殖民地過活,決不容許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建立什麽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正因為日本帝國主義陷在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深坑之中,就是說,它快要死了,它就一定要打中國,一定要把中國變為殖民地,它就斷絕了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和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路。
其次,是社會主義不容許。這個世界上,所有帝國主義都是我們的敵人,中國要獨立,決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國家和國際無產階級的援助。這就是說,不能離開蘇聯的援助,不能離開日本和英、美、法、德、意各國無產階級在其本國進行反資本主義鬥爭的援助。雖然不能說,中國革命的勝利一定要在日本和英、美、法、德、意各國或其中一二國的革命勝利之後,但須加上它們的力量才能勝利,這是沒有疑義的。尤其是蘇聯的援助,是抗戰最後勝利決不可少的條件。拒絕蘇聯的援助,革命就要失敗,一九二七年以後反蘇運動[15]的教訓,不是異常明顯的嗎?現在的世界,是處在革命和戰爭的新時代,是資本主義決然死滅和社會主義決然興盛的時代。在這種情形下,要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勝利之後,再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豈非是完全的夢囈?
**** ***** ***** ***** ***** ***** ***** *****
不走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路,是否就可以走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路呢?
也不可能。
沒有問題,現在的革命是第一步,將來要發展到第二步,發展到社會主義。中國也隻有進到社會主義時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時代。但是現在還不是實行社會主義的時候。中國現在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這個任務沒有完成以前,社會主義是談不到的。中國革命不能不做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而且第一步的時間是相當地長,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們不是空想家,我們不能離開當前的實際條件。
**** ***** ***** ***** ***** ***** ***** *****
但是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似乎並無惡意,也迷惑於所謂“一次革命論”,迷惑於所謂“舉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的純主觀的想頭;而不知革命有階段之分,隻能由一個革命到另一個革命,無所謂“畢其功於一役”。這種觀點,混淆革命的步驟,降低對於當前任務的努力,也是很有害的。如果說,兩個革命階段中,第一個為第二個準備條件,而兩個階段必須銜接,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這是正確的,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發展論。如果說,民主革命沒有自己的一定任務,沒有自己的一定時間,而可以把隻能在另一個時間去完成的另一任務,例如社會主義的任務,合並在民主主義任務上麵去完成,這個叫做“畢其功於一役”,那就是空想,而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 ***** ***** ***** ***** ***** ***** *****
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個主義比較起來,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第一,相同部分。這就是兩個主義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上的基本政綱。一九二四年孫中山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中的革命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這三個政治原則,同共產主義在中國民主革命階段的政綱,基本上是相同的。由於這些相同,並由於三民主義見之實行,就有兩個主義兩個黨的統一戰線。忽視這一方麵,是錯誤的。
第二,不同部分。則有:(一)民主革命階段上一部分綱領的不相同。共產主義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綱中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力、八小時工作製和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則沒有這些部分。如果它不補足這些,並且準備實行起來,那對於民主政綱就隻是基本上相同,不能說完全相同。(二)有無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不同。共產主義於民主革命階段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因此,於最低綱領之外,還有一個最高綱領,即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製度的綱領。三民主義則隻有民主革命階段,沒有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因此它就隻有最低綱領,沒有最高綱領,即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製度的綱領。(三)宇宙觀的不同。共產主義的宇宙觀是辯證唯物論和曆史唯物論,三民主義的宇宙觀則是所謂民生史觀,實質上是二元論或唯心論,二者是相反的。(四)革命徹底性的不同。共產主義者是理論和實踐一致的,即有革命徹底性。三民主義者除了那些最忠實於革命和真理的人們之外,是理論和實踐不一致的,講的和做的互相矛盾,即沒有革命徹底性。上述這些,都是兩者的不同部分。由於這些不同,共產主義者和三民主義者之間就有了差別。忽視這種差別,隻看見統一方麵,不看見矛盾方麵,無疑是非常錯誤的。
明白了這些之後,就可以明白,資產階級頑固派要求“收起”共產主義,這是什麽意思呢?不是資產階級的專製主義,就是毫無常識了。
**** ***** ***** ***** ***** ***** ***** *****
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農民,這是小學生的常識。因此農民問題,就成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農民之外,中國人口中第二個部分就是工人。中國有產業工人數百萬,有手工業工人和農業工人數千萬。沒有各種工業工人,中國就不能生活,因為他們是工業經濟的生產者。沒有近代工業工人階級,革命就不能勝利,因為他們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他們最富於革命性。
**** ***** ***** ***** ***** ***** ***** *****
中國自從發生了資本主義經濟以來,中國社會就逐漸改變了性質,它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了,變成了半封建社會,雖然封建經濟還是占優勢。這種資本主義經濟,對於封建經濟說來,它是新經濟。同這種資本主義新經濟同時發生和發展著的新政治力量,就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政治力量。而在觀念形態上作為這種新的經濟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並為它們服務的東西,就是新文化。沒有資本主義經濟,沒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沒有這些階級的政治力量,所謂新的觀念形態,所謂新文化,是無從發生的。
**** ***** ***** ***** ***** ***** ***** *****
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中國共產主義者對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也是這樣,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公式的馬克思主義者,隻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開玩笑,在中國革命隊伍中是沒有他們的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