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煙去河橋鎮上學後不久,第二次天目山保衛戰爆發。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建立了若幹敵後遊擊區,其中以中條山、大別山和天目山三大根據地最為有名。但是中條山根據地已在1941年5月丟掉,日軍投入10萬兵力,打垮了衛立煌的18萬大軍。此役日軍僅傷亡3000人,而國軍損失超過10萬,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大別山根據地則由21集團軍建立,一度勢力很大,但因擊落敵11軍司令官塚田攻的座機,1942年12月遭到日軍三個師團大約1.7萬人的報複性進攻。由於國軍指揮失當,日軍得以長趨直入,一舉拿下根據地首府立煌縣,所到之處殺光、燒光、搶光。等附近的桂係王牌第7軍反應過來,日軍已經從容撤回。大別山根據地在這場戰役中遭到巨大破壞,從此一蹶不振。
這兩個根據地解決掉以後,天目山更成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在1942年的浙贛會戰中,日軍雖然所獲不菲,但是天目山根據地並未遭受損失。由於山中藏有國軍大量兵力,日軍不敢據守金衢盆地,而隻是占領金華一角——此地出產日本需要的戰略資源瑩石,用於煉鋼煉鋁。隨著太平洋戰場節節失利,日軍越來越擔心天目山成為盟軍的反攻基地。這裏距海不過200公裏,中美合作建有情報基地,分支機構遍布江浙上海,廣泛搜集氣象、海防信息,對日本艦隊構成很大威脅。衢州等地機場修複之後,“空襲東京”的噩夢有可能再度降臨。1943年9月,法西斯軸心國之一的意大利宣布投降,更使日本產生巨大的心理恐慌。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促使日軍在10月對天目山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此次戰役,日軍調集三四萬部隊,兵分七路,由皖南、蘇南、浙西三個方麵向天目山根據地壓迫。其中浙西方麵的三路日軍在攻取孝豐之後,直接進入天目山區,企圖南下於潛,端掉浙西行署和28軍總部。這個行動方向與1937年的天目山保衛戰大體相同,但是日軍此次投入的兵力要大得多,並且準備充分,由外線到內線層層推進,連重炮都化整為零運進山中,可謂勢在必得。天目山地形複雜,難以在局部投入重兵。日軍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同時出動多股部隊,希圖在某條路線上打開通往告嶺的缺口。其中還有一支類似“忍者”的特攻隊,配有帶著鐵釘的皮靴和皮手套,身懷利器,從懸崖絕壁處向上攀登,以達偷襲之目的。
針對日軍進攻,28軍進行了周密部署,除令62師據險禦敵外,還把平素在天目山外圍活動的192師調入。這是非常重要的舉措:根據事後的戰況分析,僅憑62師一己之力,天目山非丟不可。大別山根據地被日軍“掏心”,正是因為國軍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放著“鋼七軍”不用,而以弱旅對強敵,焉有不敗之理?此次日軍進攻天目山,起初也是從多個方向同時進兵,搞得國軍摸不著頭腦。不過28軍始終沒有貿然出山,而是加強內線防禦,算有自知之明:離了天目山,28軍就什麽都不是了。
盡管如此,第二次天目山保衛戰依然驚險無比。日軍攻勢淩厲,一度奪取了告嶺頭和旁邊的羊角嶺。在關鍵時刻,28軍兩個師長都衝到陣地上,親自率隊與敵決戰,並從附近高地調來重炮,向日軍後援部隊猛擊,終於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演出了一幕隻有在共軍作戰的影片中才能看到的英勇場麵。如果讓日軍鐵蹄踏入於潛,類似立煌縣的大屠殺必將重演。老煙正在幾十裏外的河橋鎮上學,就算僥幸逃脫大難,恐怕今生再難見到母親和兄姐了。這真是千鈞一發的時刻,但少年老煙仍然懵懂無知地在校園裏胡打亂鬧,全不明白自己的命運正掌握在天目山上的兩國士兵手中。
28軍保住關鍵陣地不失,隨後轉入全麵反攻,把日軍壓縮在山穀之間,施加密集火力,造成很大殺傷。為避免被圍殲的命運,日軍不得不撤出天目山。28軍得勢不饒人,炮轟孝豐,又殲敵1200,餘者北逃,從而完全解除了天目山根據地的險情。
第二次天目山保衛戰,從10月1日打到10月28日,為國軍守住了最後一塊戰略根據地。28軍這支戰績平平的湖南部隊,終於贏來了自己的巔峰時刻。包括老煙一家在內的浙西人民都要感謝這支部隊,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黎民百姓將陷入巨大的災難之中。
在這場戰爭中,浙西行署也傾盡全力給予配合。黃紹竑1937年到浙江時,當地武裝十分薄弱,若非他長袖善舞,硬把兩支過路桂軍忽悠上陣,日軍早就蕩平浙江全境了。廣西百姓好勇鬥狠,一遇招兵,便聚族而往,甚至抬著山炮投軍。浙江民風則比較文弱,大戶雖然有錢,卻組織不起來強大的地方武裝。黃紹竑深知“全民抗戰”的重要性,待局勢稍穩,馬上動手組建“國民抗敵自衛團”。他是個建軍高手,沒過多久居然嘯集十萬之眾,遍布各鄉各鎮,自己也堂而皇之地當起“國民抗敵自衛團總司令”。
自衛團不是正規軍,從國民政府手中得不到軍餉和武器,黃紹竑就自己想辦法。軍餉除由財政負擔之外,還由地主大戶們資助,類似於舊時團練的做法。譚世昌就領了這樣一支武裝,不僅“衛國”,而且“保家”。至於武器,黃紹竑在浙南麗水搞了個鐵工廠,劃拉了一批從杭嘉湖撤過來的機台,比照著一支漢陽式79步槍,一挺捷克造機槍,一顆國軍用的手榴彈,就開始研發自己的產品,一年功夫便能定型生產。後來規模搞得越來越大,工人超過4000名,機器超過1000台,不僅設有三個分廠,還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研製出好幾款新式武器。到了1941年,“浙江省鐵工廠”每月能夠生產1000多支步槍,50多挺輕機槍,五、六萬枚手榴彈和槍榴彈筒。這些“浙江造”的武器除了滿足本省需要外,還賣到福建、兩廣、貴州,甚至甘肅。黃紹竑幹“洋務”的本事真是超乎想象。
“國民抗敵自衛團”搞到這麽大規模,讓蔣介石很不放心。須知黃紹竑與白崇禧同為保定軍校同學,後來共同輔佐李宗仁,成為桂係三巨頭之一。在北伐戰爭中,桂係勢力得到極大擴張,第7軍所向披靡,被稱作“鋼軍”,成為能夠左右戰局的一支關鍵力量。當時李任軍長、白任參謀長、黃任黨代表(政委),第7軍實際上是三巨頭的私家部隊,不可能不為老蔣所忌憚。北伐結束以後,三次“蔣桂戰爭”便接連爆發。蔣介石縱橫捭闔,最終將三人收服,但也搞得筋疲力盡。
對於黃紹竑,蔣介石是賞其才,慎用其人。他讓黃紹竑去浙江當自己的父母官,但絕不允許黃把浙江變成第二個廣西。當自衛團發展到危險地步,蔣介石便於1941年春派親隨俞濟時到浙江,把這支部隊接收過來,改編為國軍四個步兵師,黃紹竑的“總司令”自然被摘了牌。不過各地自衛團並沒有全部加入正規軍。黃紹竑折騰一把,浙江的民間武裝已成燎原之勢。第二次天目山保衛戰期間,這些“鄉勇民團”紛紛參戰,在各地襲擾日軍。除此之外,浙西行署控製的青年營和特務團也都直接投入天目山,在關鍵時刻有力支援了28軍。應該說,沒有黃紹竑的苦心經營,天目山根據地不可能一直堅持到抗戰最終勝利。
20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