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洛城》第九章 孿生的靈魂(五)

(2013-10-18 07:03:27) 下一個
華馨和顧明宇介紹的這個創業團隊約了早上九點見麵開會。她比平時更早去辦公室,想在會議之前抓緊時間再預習一遍他們之前發來的背景技術資料。就在電梯就要關閉的一刻,她急匆匆地跑進去,向那個撐著門等候她的好心人說聲謝謝,卻發現此人正是Adam
 
“咦,你怎麽會來洛城分部?”華馨大感意外。
 
Adam解釋道,所裏拿到了趙宏達所在企業的案子,他們決定在洛城反訴對方,並要求將原來的訴訟案移交至洛城所在的聯邦巡回庭。Adam正是為此事過來,但下午他就要飛到所裏的總部,和那裏的訴訟團隊合議討論,所以沒有聯係華馨,因為連吃午飯敘舊的時間都擠不出。
 
盡管停留時間短暫,華馨還是建議他和洛城分部的幾個大合夥人打個招呼,尤其是訴訟業務的頭兒,主動介紹一下自己,也算是在律所內部自我推銷。像威爾遜這樣規模的大律師樓,各個分部之間的人員相互不太認識,以至於局限在自己所在的分部,沒有進一步施展專長的機會,所以有時候要見機行事,在律所內部給自己尋找更廣闊的天地。Adam點頭稱是,說他接下來因為這個訴訟官司來洛城的機會可能比較多,到時候再找她慢慢聊。
 
兩個人一路說著話,從電梯間走進辦公室,就此分開,各自去忙自己的工作。
 
華馨將手頭的筆記又看了看,圈出重點要問的問題。前台的接線生告訴她客戶已經到了,於是她動身前去“接客”。
 
她走出自己的辦公室,差點迎麵撞上Doug。他拿著一個法律記事本,哀求華馨說,“我能不能參加你這個客戶的發明討論會?就當是旁聽,我不會記錄工作小時,也不會給客戶造成額外律師費。”
 
Doug最近沒有什麽活兒,不是因為他業務能力不夠,而是他越來越“貴”,小時費率太高,“老鴇們”寧願把工作派給年輕肯幹又便宜的“姑娘們”,以此控製成本,尤其是有的客戶已經明言律師費不得超過一個特定的數目。Doug沒有自己的客戶,一向為他人做嫁衣,如今麵臨的處境就比較尷尬。Jeff和華馨談話時,就暗示過Doug可能被掃地出局的命運。
 
為所裏勤勤懇懇地工作了上十年,最後“年老色衰”而被攆走,Doug的遭遇讓華馨對他頗為同情,以至於對他之前不合時宜的表示也既往不咎。眼下的這個會議,讓他參與也無妨,反正受聘協議裏寫著由華馨代理這個客戶,負責安排工作事宜。況且,以Doug的豐富經驗,也許能幫她充分設想,深入挖掘發明的各個方麵,做進一步調查詢問。華馨這樣一想,便點點頭,同意Doug臨時加入會議。
 
兩人從前台接待處將三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接到會議室。
 
為首的那個人叫秦文瀚,瘦高的個子,看上去有些文弱。他是上海人,在國內讀完大學以後來美國留學,念計算機博士期間又在商學院讀了個技術管理的碩士,畢業後進了一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得到人人夢寐以求的職位和薪水,但是沒做一年就辭職,因為放不下自己的創業夢想。
 
他最初的搭檔,也是他的博士同學,Kyle,長得有點象臉書的創始人,一問之下,果然也是猶太裔美國人。Kyle從中學起就開始編寫程序賣給軟件公司,他根本無意就業,於是選擇念博士,混在校園裏,同時靠他的各種軟件產品生財,隨時將知識轉化成財富。
 
Kyle和秦文瀚屬於不打不相識,有個企業在他們學校讚助了一個創業大賽,結果Kyle的計劃書輸給了秦文瀚,很是不服,遂與他約戰。兩個人從編程,速算到遊戲進行全方位比拚,各有勝負,最後惺惺相惜,反而成了合作夥伴。
 
第三個人叫陳海帆,博士在讀,專業是材料工程,他是秦文瀚的中學同窗,大學時去了不同城市,後來在洛城重聚,被秦文瀚招募到他的團隊。陳海帆是典型中國理工科學子的樣子,看上去有些書呆子氣,時不時推一推鼻梁上的眼鏡。
 
一行人坐下,秦文瀚首先概括介紹他們的發明:
 
“簡言之,我們的發明相當於一個輻射監測和預警裝置。如果以一個家庭為單位,我們設計的程序可以隨時監控這一戶人家所有電器產品的輻射,例如手機,電腦,網絡路由器,電視機等等,將全部輻射值累計,顯示給用戶,一旦輻射累計值超過人體安全承受的範圍,就會自動產生預警,提醒用戶關掉某些電器產品,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改善自己的輻射環境。”
 
“也就是說,你們的發明有點象監測空氣汙染PM2.5的裝置,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測的是大氣中對人體有害的顆粒物,而你們測的是人們周圍每天麵對的輻射危害。”華馨用這個類比來確認自己理解正確。
 
“是的,”Kyle接過話頭,說,“我們的軟件程序還有一個模塊,同時監視各種電器產品的能耗,以便於用戶及時減少或停止不必要的電器使用,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這就像一個室內溫度計,人們根據溫度顯示決定開不開空調,開到什麽溫度。”Doug插進來,也用一個比喻表達他的理解。
 
“那麽,你們可以給我們詳細講講這些功能是怎樣實現的嗎?比如,如何監測輻射,怎麽累計輻射值,采用怎樣的用戶接口,如何進行後台數據分析?”華馨引導他們進入具體的技術討論。
 
這時,一直沉默的陳海帆開始詳細解釋輻射監控的原理和過程,用他所學的材料背景,舉例說明不同材料有不同程度的輻射吸收力。當他提到其中一種抗輻射材料時,Doug插進來說他以前在空軍服務時,有些軍用產品就是用這種材料製成。
 
“是的,這種材料成本昂貴,所以目前隻用於軍隊國防。我現在的研究課題正是從合成這種材料的多種方式裏尋求一種成本更低的方法,使這種材料的運用能更加普及,適合民用。”陳海帆講起他的研究課題時變得興致勃勃。
 
Doug也似乎很興奮,說,“那就太好了,如果這種材料可以直接用於電器的包裝外殼,例如手機套,就可以大大消抵產生的輻射。”
 
華馨趕緊把話題引導回這個團隊的輻射監測發明。畢竟,陳海帆的材料研究不是他們當前討論的重點,很可能牽涉到另外的發明,而該發明所有權屬於陳海帆的大學,而且,如果他的研究有政府資助,他可能還受製於特定的保密協議,實在不適合在這個會議上談論太多。
 
三個人分工配合,詳盡解釋他們的發明。華馨邊聽邊記筆記,有時會發問,最後,特別了解他們的產品時間表,譬如,何時開始程序的設計,何時會對外演示demo,以便及時應對,合理安排工作。
 
會議結束後,華馨和Doug將他們送到大樓電梯口,和每個人握手告別。秦文瀚緊緊握住華馨的手,笑著對她說,“顧明宇的推薦沒錯,他的眼光很好。”
 
華馨一楞,旋即回答,“你們的投資人當然有眼光,不然也不會投資你們的團隊,不是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