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洛城》第八章 屬猴的女人(五)

(2013-10-02 17:28:08) 下一個

(五)

 

婚禮那天,華馨開車載上鄭東旭,向著名的富人區馬裏布進發。兩人坐在她的敞篷小跑車裏,沿著太平洋的海岸線飛馳,一路海景美不勝收。

 

鄭東旭很興奮,不停對華馨說,“今天可賺大發了。香車美人,我鄭某人別無所求啊。”

 

華馨隱隱覺得他的話有些不妥,比起往日嚴肅持重的鄭老師,鄭東旭今天聽起來有些輕浮孟浪。也許他隻是太開心了吧,她試圖將自己心裏那不太舒服的感覺按下去。

 

鄭東旭品評著海邊的海景別墅,隨口問華馨有沒有投資買房。她搖搖頭說,“買了自住倒是想過,但是我現在的狗窩還挺舒服的,住習慣了,上班也近。投資嘛,管理起來太麻煩。”

 

“你這麽想就錯了。買房出租是最保守最省心的投資方式,找個人管理不就行了,雖然回報率不會太高,但反正是長期投資。”鄭東旭似乎很有研究,講的頭頭是道。

 

大多數律師因為忙於本職,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考慮自己的投資理財,隻好選擇專業人士打理。華馨就直接將積蓄委托給季唯,放在她所在的理財機構。她沒有什麽專業的房地產意見可發表,就隻好靜靜地聽鄭老師侃房市心得。

 

原來,鄭東旭有意在洛城多逗留幾天,順便看看房子。即使以他的高收入,要在北京好的地段再買一套房也負擔不起,所以過去一兩年,他已經放眼京城以外的海濱城市,從青島到三亞,看到後來,覺得還不如直接來美國買房呢,價格上更優惠,這邊空氣也更好。

 

類似的心理很普遍,所以這幾年來美國的中國購房團越來越多,熱情高漲。次借貸危機以後,美國的房市跌進穀底,各種預測都說複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可是,來自中國的“大媽”們很快將華人聚居的幾個州的房價再次炒高,形成本地人都買不到房的瘋搶趨勢。Doug就跟華馨抱怨過,他們家本想趁房地產低穀換一個大點的房子,可是好幾個看上的房子都競價失敗,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人全現金付款,將其買走。

 

別說Doug這個美國人對中國人一擲千金的豪富瞠目結舌,就連華馨一個作地產經濟的中國朋友也感歎那些“先富起來”的同胞買房如買菜一般,眼都不眨的果斷。她帶的那些來自中國的購房客戶,有的一個星期就能買下兩套房,還有的回頭客把自己的親戚朋友都帶來看房。她跟華馨開玩笑說,“沒多久咱們就都住回中國了,因為周圍都是中國移民啊。”

 

華馨不太理解中國人的購房熱情,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炒成天價,如今又轉戰於北美。還是她那個作地產的朋友對此有深刻的認識,按照她的說法,中國人沒有安全感,曆經各種天災人禍,土地是賴以生存的基礎,要在土地裏刨食,否則,為什麽曆史上那麽多農民起義都打著和“打土豪,分田地”差不多的口號?況且,隻有房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真正的不動產,再不濟,至少還有那房子和地,別的投資像股票,債券什麽的,很可能完全打水漂。

 

華馨想,這恐怕也是中國企業舍不得花錢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因之一吧,看不見摸不著的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錢投進去也聽不見一個響。而且,反正大家最後都抄來抄去,山寨產品紮堆,李逵打不贏李鬼,也惹不起李鬼,何必費那冤枉錢去保護創新呢?甚至,也別費勁兒創新,等別人的創意出來直接照抄。

 

這種短視造成的後果就是,但凡一個新的產品出爐,無論是商業還是文化產品,大家蜂擁而上,自相殘殺,直到將整個產品路線做死堵死,整個行業做垮做塌。說得不好聽,就像一群強盜,無所事事地等在路邊,一旦看到路人經過,手裏捧了一小碗米羹,便紛紛搶上前去分一勺,最後碗被打碎,米羹掉在地上,誰也沒吃飽。而他們明明可以想辦法自己種地,豐衣足食,或者,虛心向路人求教,深入上遊學會燒火熬湯,或者挖掘下遊引車賣漿,將一小碗羹湯做成一個食品連鎖產業,讓人人有飯吃,吃的心安理得。

 

鄭東旭兀自不休地聊著房經,華馨的思維卻已經跳躍到自己專業領域裏的產權,直到被他突然的發問打斷。

 

“你工作之餘有什麽娛樂愛好?”鄭東旭的問題讓她覺得有些意外,因為他們之間的談話總是以工作為主題,頂多講講別人的八卦,從不談及彼此的個人生活,哪怕興趣愛好。

 

Jenny有一個觀點,男女之間,當男方開始有意詢問女方的業餘愛好,那很可能是一個表示他興趣的信號,想要進一步了解她,也可以投其所好,順水推舟地提出約會的邀請,讓女方不知不覺地上套中招。

 

華馨很警覺,不想向鄭東旭這個她眼中的師長展示自己的個人生活,於是敷衍道,“沒什麽業餘時間,主要還是忙工作唄。”

 

“那可不行,你別學我這種工作狂。”鄭東旭似乎對自己的人生開始深刻反省,痛心疾首地告誡她,“有事業心也要適可而止。不要變成我們所的那個冷若冰霜,從聖女耗成聖姑,終於在升級成聖婆之前將自己嫁出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