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人們常說,天使曾降臨這裏,所以,這是一座天使之城。
而華馨總覺得,這裏應該是洛神住過的地方,是謂洛城。
在她眼裏,這座城市,就像曹植對洛神的詠歎,“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多少次,華馨曾站在山頂,看初升朝陽,一點點勾勒出這座城市的輪廓;
她也曾佇立海濱,看落霞餘暉,一瞬間將這座城市染得嫣赤橙黃;
她還曾走在白色的月光下,回望這座城市的萬家燈火,心情也隨之明暗;
她更無數次穿行於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從一張張熟悉和陌生的麵孔找尋答案。
有多少迷失的靈魂曾在這座城市反複徘徊,就像華馨一樣?
她記得搬到洛城的那天,是一個陰天,厚厚的雲團堆滿天,從海邊一直壓到城市中心,盤踞在人們的頭頂,牢牢遮住這裏一年三百六十天不落的豔陽。打發走搬家工人以後,華馨坐著不開燈的房間,發了一會兒呆。她周圍是一堆堆未開封的紙箱,每一個都沉甸甸,仿佛她的心,裝滿憂傷的秘密,痛苦的回憶。她遲疑著不願打開,不願麵對過去。
無意中,華馨摸到手邊的一卷畫軸,那是一幅清明上河圖的仿製工藝品,幾米長的畫麵,描繪出昔日繁華的京都汴梁。她一點一點展開這幅畫卷,看到的仿佛是眼前的洛城,車來人往,喧囂嘈雜,剛好契合她當時退隱於市的心情。
四年過去,又是一個陰天,華馨收拾整理完大部分行李,將過去幾年的記憶又一次打包封存。五個小時後她就要離開洛城。也許是暫離,也許是永別,她還不知道,雖然她很清楚,自己不會就此歸野山林。城市是她所習慣的環境,那裏有她熟悉熱愛的世間萬象,人生百態。
華馨再次打開那個藍色的筆記本,輕輕翻過第一頁,那一頁上的留言她已經爛熟於心。在第二頁的標題欄上,她揮筆寫下大大的兩個字 ——“洛城”。本來,她想寫“我的洛城”,可是這樣忙碌這樣巨大的一座城市,何曾屬於她一個人?每一天,每一分鍾,每一秒,有多少人在這裏築巢,棲息,歸來,複去?
華馨輕歎口氣,習慣性盤腿而坐,閉目沉思。
恍惚之間,就在麵前攤開的筆記本上,矗立起一棟一棟高樓,打開一扇一扇門窗,轉出一張一張麵孔,那不是她記憶中最熟悉的洛城嗎?
華馨忍不住睜開眼睛,重新拿起筆,一頁一頁地,記錄她所了解的洛城,這四年來她所認識的洛城,帶給她歡笑,淚水的洛城,令她思考,痛苦的洛城,也讓她成長,成熟的洛城。
這記錄,是她心中的洛城賦,也是她眼裏的生活繡,浮世圖。
這記錄,開始於第二頁,回轉到一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