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園裏政府管理掛著“DO NOT FEED THE BIRD”(禁止喂鳥)牌子,但我還是看見許多老人邊曬太陽邊向鴿群灑玉米粒兒。有時,你在人行道上騎自行車會發現鴿群在你麵前徜徉,根本不把你當回事,揮之不去。更可氣的是,原來我們大樓的車庫屋簷下有許多鴿子棲息,弄得門口鴿糞狼藉。於是物業管理公司買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假貓頭鷹裝在上麵,可是好了沒幾天,鴿們發現了那玩意兒不是真的,就站在貓頭鷹頭上拉屎拉尿,整個是“佛頭著糞”。後來我總結出來一個道理,不是車子殺死了鴿子,而是鴿子自己殺死了鴿子。如果一種生物在沒有天敵和過於嬌寵的環境中生長,早晚會失去自衛能力、競爭能力,甚至生存能力。
鴿子如此,人亦如此。前段時間我寫過一篇關於加拿大“粥棚”的文章。描述了在加拿大慈善救濟機構主辦的食堂裏的見聞。為寫文章我做了些調查,並吃了幾次免費午餐。發現享用免費就餐的人中90%以上是當地的白人。其中,許多人是流浪者,也有一些是低收入者。在餐桌上他們往往顯得很有紳士風度。比如,服務者送上了食品他們一定會言謝,並加一個Sir字。
我有時很奇怪,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找工作應該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首先是他們沒有語言問題。在排隊等候的時候,他們中許多人都在看書看報,有個別人的著裝讓你覺得他就是一個教授。而中國移民為什麽找工作難,首先就是一個語言問題,有的人甚至一輩子沒有學好英語。你在唐人街會看到許多操廣東話的老華僑,他們就是不會說一句像樣的英文。這幾年來的大陸新移民更是痛感語言關之難過。有的人盡管讀出了碩士和博士,但一開口還是一口中式英語。他們中很多人甚至不敢接家裏的電話,而讓在這裏出生或受教育的子女接。
有一老人家曾說過一句話:外國語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真是切中肯綮。他老人家盡管智商超人,但外國語,不管是俄語還是英語,都沒學好。然而,作為英語是母語的流浪者,他們寧願像鴿子一樣活著,靠人們的施舍,靠政府的補貼過著風餐露宿、席地幕天的日子,也不願意去找份工作自食其力。同時,他們並不因為目前的處境而降低對生活的要求。
於是我想起了中國的古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和動物的生命力是會隨著競爭能力的增強而更加蓬勃的,唐詩有言:人在虎豹叢中健,月在峰巒缺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