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當年在英國老了的時候

(2013-12-02 16:53:22) 下一個
當你在英國老了的時候

最近偶爾在腦子裏閃過退休的念頭。首先是在哪裏退休?這個問題有點難住了我。我會一直在英國幹到退休嗎?如果不是,我在中國又沒有足夠的退休金,維持相對體麵的生活。之所以想這些,一個是太忙,有點壓力,另一個是我身邊的老人太多,他們讓我提前想到了自己慢慢老去的時光會是如何一個滋味。
伯恩茅斯是一個退休氣息濃重的年輕城鎮。每到夏季,年輕人擠滿了酒吧,在夜店門口排隊喧嘩,癮君子和醉漢如雜草一樣,慢慢占據了銀行取款機邊上的門檻,嘴裏絮絮叨叨地重複著"change,change,please"(零錢,零錢)。而這裏的主流,卻是隱藏在蔭翳之後或者憑海臨風的大大小小的酒店裏,他們都是退休的老人。第一次去伯恩茅斯麵試,我住在海灘邊上的皇家浴場酒店,低調卻雍容的老派頭,晚上刷牙時候,我發現洗漱盆裏的陶瓷,有了好幾道裂痕,才知道這家酒店大概很多年沒有裝修了,似乎訴說著它曾經有過一段張揚不低調的時光。

在慢慢住過不同類型的酒店之後,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年久失修痕跡。而我的注意力被酒店裏的老年派對所吸引。早上醒來去吃飯,我常常是最年輕的,穿行在白發蒼蒼的人群中取食,晚上回來,門口的大巴還在是旅行社停在那裏。酒店的酒吧或者大堂裏,有舞會,播放著旋律舒緩,類似於80年代大陸"碰擦擦"節奏的老歌,累的時候,我也去吧台買酒,把自己埋在沙發裏聽聽這些不屬於自己的老歌,覺得自己是一片荒地裏一株野草。

我沒有和這些老人搭訕的興趣,因為我也感覺得到他們對我能否與他們持續地聊天缺乏信心,於是連目光接觸也常常省了。如果把他們的時光倒退四十年頭,和我現在相仿的年齡,那是英國的七十年代,我所知道的是那是政治動蕩的歲月,五六十年代英國從戰後的廢墟中逐漸恢複過來,到了七十代到了了抉擇的路口,罷工和停電成為那個時代的記憶,而古風還有,比如去夜店,人們還需要穿戴整齊,男士帶著領結,就好像我現在酒店裏碰到的老人一樣。

我在伯恩茅斯的酒店輾轉,看過一場又一場的老年舞會,它們就好像黑白默片一樣,我雖然聽得到音樂,卻聽不出年代和裏麵的心情。這激發了我對英國當代社會的好奇。

有一次我坐飛機,碰到一對去上海的夫妻,他們即將退休,居然是在布裏斯托大學讀的本科。我問他們,畢業之後,你們還回去過嗎?他們說有,然而,男士的眼光流露出失望,說今天的布裏斯托已經與他們那個時代完全不聽了,充滿了商業化氣息,喧鬧,擁擠。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張我收藏的70年代的布裏斯托明信片,市中心的街心花園還在,並沒有改造成今天的噴水池,明信片所呈現的色調質地,類似於中國80年代電影院正戲前的紀錄片。

如今,當我們湧入英國,驚詫於我們自以為是的英式或者英倫範,大概是以今日中國為背景,映襯英國的古老,其實在英國自身的曆史社會演進裏,失落的東西,也許比我們想象得要多很多。這大概是我最近為自己退休發愁的原因,自己急於尋找一個未來的模樣,樹立想象的標準,來記錄自己眼前所經曆的一切,為自己未來的回憶儲糧,留住自己在英格蘭生活的痕跡。坦白地說,這段忙碌糾結的生活,也許是最深的一筆。這我留給未來來品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