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平常心看改革,著重點搞集權

(2013-11-02 05:58:03) 下一個

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開幕,民間期待很高,“改革”兩個字頻頻使用。然後,中國政治曆來是結果極富戲劇性的,如同美劇般出人意表,過程卻如京劇一樣地程式化演出。這種政治運作的特點,表麵波瀾不驚,給掌權者提供極大的操作空間,這也是過去一年來,習李體製運作的特點:左右開弓,消除不穩定因素,自己掌舵改革。

還會是穩字當頭,中國外交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中國外交部在大陸網絡之中淪為一個被諷刺的對象。然而,過去一年,中國在外交方麵的布局卻令人感到背後有能人。中國在東盟和亞洲外交取得極大進展,已經與日本展開了對抗,也間接地將中美關係外交引入了亞太地區,而不是著眼於美國本土。同時,在西北和中亞,習近平對俄羅斯和中亞的訪問,為未來的反恐和西北局勢打下來了一個防護體係。本周發生在天安門汽車衝撞事件,不管是否有恐怖襲擊背景,對中亞的經營布局,是有遠見的行為。

對內,對於網絡媒體的整治,是觀察這次三中全會的一個角度。過去十年,特別是胡溫體製最初被媒體喊成“胡溫新政”,當時媒體意氣風發,試圖成為影響中國政治改革路線圖的。十年過去了,中國媒體對於政治的影響力逐漸耗盡,自身卻麵臨著生存危機,是一個處在轉型期的行業。

中國政治運作的腳本裏,當權者對給自己設計台詞的媒體和輿論有種抵觸心理,務必要體現了中共的主導權。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讓在政論界熱議“頂層設計”的擁護者略為有些失望。

即將到來的的改革,更多是從具體政策和具體部門入手。最理想結局,不是消除既得利益集團,而是讓他們浮出水麵,讓政策與部門背後的既得利益者形成相對透明的集團,讓中國政治看起來更像一場正常的博弈,這也許是改革真正要達到的目標。

這個最終目標,可能會催生類似英美的兩黨模式機製。假如西方政治學界常用的“太子黨-團派”,真正能夠成為一種模式,對於中國來說,並非是壞事。上個月紀念習仲勳誕辰紀念,是太子黨一次集結號,著眼十年以後的政治生態。

鞏固權力,比改革重要,知青出身的政治局領導深諳此道。尤其是太子黨,他們肩負著上一輩繼承而來的政治遺產,同時,底層開始的知青生涯,直到今天的政治權勢,沒有理由讓他們把自己手中辛苦拿到的牌,讓別人教自己怎麽打。

一句話,不要教土豪怎麽玩,要和土豪做朋友。分權也許可行,但是前提是要把已經有的權力用足,鞏固自己的優勢地位。按照目前的形勢,未來還會有很長的一段相對沉悶的時期,“改革”越來越成為一個技術活,特別不適合價值觀的生存,或者說中國政治還缺一個有平常心的價值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