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英國最宜居的城市

(2013-10-21 09:10:49) 下一個
上周五,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報道了英國最宜居的城市評選結果,布裏斯托是冠軍。我在微博上發了這條消息,居然這兩天每天都有二十多條的轉發,扣除顯而易見的僵屍帳號,估計每天轉發或者評論的,也有個七八條吧,對我的微博帳號來說,就是海量傳播了。

我就住布裏斯托,住了十年了,甚至在同一個區裏住了十年,而自己的小公寓,也有了七八年的年頭了。這十年的生活裏,我去過很多地方,在不同的地方工作謀生,但是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我的博士是在布裏斯托大學拿到的,剛剛開始工作時候,我曾經對我的導師說,我不想做一隻跟著骨頭跑的狗,骨頭扔到哪裏,我就追到哪裏,這樣的生活我不想過。

當初說這句話,其實我也沒有底氣,更多地是表達一種文人式傲氣和貌似機智的比喻。然而接下來的日子裏,命運之神仿佛是聽到了我的那句豪言,他出於威脅與暗示,把我的朋友一個個送回中國,或者誘惑他們去倫敦,又報複性地把那根骨頭越扔越遠,而我出於倔強的個性,每個星期都從外地叼著一根骨頭回到家,回到布裏斯托,回到自己的小公寓。即使在周末,外麵風雨肆虐,我也會手捂著一杯茶,靜靜地看著外麵的牆和樹木,想象著也許有一雙蒼天的眼睛在看著這樣一條叼著骨頭的狗,就好像我偶爾看見窗外的鬆鼠、貓和鴿子一樣,雖然毫無惡意,不願意看到它們受傷害,卻又滿足地凝視著它們與食物、樹木和環境之間的掙紮。

如今布裏斯托得獎了,仿佛也是對這麽多年來我對這座城市不離不棄的獎勵。然而,我大概知道自己為什麽不離開布裏斯托。布裏斯托已經成為我除了故鄉之外,居住的最久的城市,排它之後是北京。當年出國,有朋友說,離開北京,就感覺自己是被北京打敗。我認同這樣的解釋,當人們用還有更好的追求和機會,所以要離開,來安慰自己,我心底的看法往往是,我沒有什麽值得擔心失去或者擁有,那也就不在乎還有沒有機會。

我對布裏斯托的愚忠,其實是來自於一種淳樸的鄉土觀念。我熟悉我所在的那塊區域的每條街道,雖然我叫不出所有街道的名字,但是在我的腦海裏記得每條路上若幹特征,酒吧的位置,樹木的模樣,哪堵牆有點斜了,交叉路口的地磚有點浮起來了。

我是地主,那些餐館,就仿佛是我的佃戶一樣,我會定期地去查看一下他們的菜單,推出什麽時令的菜。所有的雜貨鋪、舊書店、咖啡館組成了一個新的宗教,我是他們的教宗,它們都需要我的關心和恩賜,哪怕隻是象征性地進去轉一圈,或者使用一下洗手間。

我對時間的記憶,也已經慢慢與樹有關。家門口樹葉綠了一次,掉了一次,就是一年。在布裏斯托,你很容易進入樹木的領地,到處是時間的影子。衛報曾經差不多在十二年以前,這麽評論過它:Academic, but not Oxbridge. Vibrant, but not dangerous. Big, but not London.當年說這句話的人,正是布裏斯托大學英語文學專業三年級本科生,如今已經是英國保守派最大的智庫一名主管。

同時,我也時刻提醒自己,你對布裏斯托的情感,也與你生活的地方,緊密相關。你選擇在這座城市富人區的孤島裏,餐館、藝術館和高密度的綠樹環繞。在英國,一切都是經驗主義式的,這種明晃晃的經驗,時刻懸在你額頭前三尺處,讓你不得不知道自己愛與恨的由來,以至於你必須要做出一些適當的姿態,比如同情、寬容或者尊重,來麵對失意、貧苦和掙紮的人,以便讓自己感到心安理得。

留英十年,或者說,我與布裏斯托的十年,我最大的感覺是找到了自己生活。我最反感的其實是談中英比較,也無意做一個熱烈的文化曆史考察者和友好使者,那是一種我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精神和文化癔症,我慢慢是沉醉在自己生活圈子裏,達到過自己舒服的狀態,即使這個日子有點奔波。很感謝有這麽個角度和機會體驗內心感受,煥發了自己對藝術的愛好,對自然的向往,也一步步建立自己夢想中的田園生活。

布裏斯托大概就是給你這樣一種氛圍的城市,它是我的心理之城。當然你也可以說,它的失業率很低,人均收入很高,經濟基礎很好,房地產也很蓬勃,對於家庭和孩子,生活都很便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三更半夜瞎溜達 回複 悄悄話 連著看了幾篇文章,終於明白了布裏斯托是指Bristol。

去過一次這個小城,很喜歡,寧靜,美麗,本地人非常友善。

隻不過,學校裏都是亞洲學生,如果不是周圍唯美的綠色提醒著自己是在英國,真的以為回到了國內。
mumof3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有氣質,有氣場,有磁性。期待並謝謝分享。
sublexical201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nkertinker' 的評論 :
學校排名偶有下降,但是口碑很不錯,本國人比較認。我略微關注過,這個學校畢業的很多是英國社會不怎麽出聲的社會中堅精英。
sublexical201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去倫敦一次,就像洗個bath,有時候會讓人身心一振。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還不知道回來住哪。選個家,很不容易。我記得以前最適宜的是Sussex 的一個地方,離開英國前,想把家安那,可還沒定下來,調令下來了。再回來,就是退休了,要選小城市,漂亮,濃縮,交通可方便通倫敦。要時不常去看倫敦
tinkertinker 回複 悄悄話 記得看過一老電影,好象是《V for Vendetta>吧,裏麵有那大學的場景,似乎很灰舊。估計在英國學術界也是很不錯的學校吧。
yanlan 回複 悄悄話 我一直喜歡看BBC的一個節目《homes under hammer》專門介紹英國人去拍賣破舊的房子,翻新以後再賣或出租,一般都能起碼賺1.5萬英鎊甚至更多,邊緣地區的房子在2009-2010年兩房的隻要5萬英鎊左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