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誰歡迎鮑裏斯來中國

(2013-10-16 08:49:43) 下一個

倫敦市長鮑裏斯又來中國了。下午我在朋友家聊天,我告訴他們這個消息,他們有點驚訝。他們是普通的英國人家,對時政有興趣,但未必追著新聞跑的人。於是我們聊起來鮑裏斯。一般人對於鮑裏斯的觀感,是有點癲狂。2008年,當他第一次出現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人們第一次見識了某種英國範。

這種英國範,不是誰都可以有的。鮑裏斯是特殊的人物。我說He has the privilege to be looked stupid 比如,他大概是英國唯一被媒體和公眾用名字,而不是姓來稱呼的政客,或者說公眾人物。按照英文習慣,鮑裏斯的全名是Boris Johnson,約翰遜才是他應該被提及的名字,就好像沒有哪個媒體會會成稱首相卡梅倫為“大衛”。

鮑裏斯屬於典型的英國上流社會子弟。他父親是金融家,曾經是歐洲議會議員。鮑裏斯的弟弟目前是卡梅倫內閣閣員,兼保守黨的政策研究部主任,也將成為保守黨下次大選的主要推手。鮑裏斯口無遮攔,很容易吸引媒體和大眾注意力,而他的天才之處是能夠把集聚的注意力引導到一個有利於形勢發展的方向,而不是相反。

看似荒誕不羈的鮑裏斯,其實是五個孩子的父親。他的文學功底一流,牛津本科讀的是古典文學,精通拉丁文,他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專欄,據說給他帶來稿費一年25萬鎊,絕無代筆的嫌疑。2011年,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先生訪英,表達對莎士比亞的敬仰,鮑裏斯當時的專欄,角度極其獨特,盡顯吐槽功底。

2012年他第二次競選倫敦市長,推出了自己的新浪微博,這次出訪中國,他安排了六天行程,這在時間上是極其奢侈的旅程。出發之前,他在新浪微博上與網友互動,算起來是第二次正式使用這個新的社交工具。《金融時報》最新采訪上,他引用了一位中國留學生的話,這位富二代學生放棄了美國,選擇英國,理由就是“去美國留學碰到都是美國人,去倫敦,可以看到全世界。”

對於中國學生到來,英國人基本上都是充滿感激的。按照我另外一位急於認識中國人的朋友來說,我們做生意的朋友太喜歡中國學生,他們不挑剔,不像有些國家的顧客那麽難伺候,中國學生隻是花錢,而且有禮貌。

今天和我們吃飯的朋友,說為什麽中國學生畢業之後,不能夠留下來工作呢?我說,大概沒有一個英國政客會公開說讓他們留下來工作吧。也許英國的策略是這樣,把錢收了,再讓你花錢坐飛機回到中國,在中國為英國發展未來的關係網絡。這次鮑裏斯訪華,受到如此追捧,大概得益於這樣的網絡。英國人這種兩頭賺錢的功夫確實值得佩服。

過去兩年,雖然說中英關係一度陷入冰點,但是中國商人對英國投資力度加強,機場、商業大廈、核電等設施獲得大量投資,讓你不得不說,英國人站著把錢給賺了。下一位訪問中國的就是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他說了,“我把中國看作一個巨大的機會,而不是威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鮑裏斯配倫敦--絕配。您能想象一個像梅傑那麽boring的人當倫敦市長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