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一個海不歸的自白:留學愛國主義

(2013-10-14 14:09:18) 下一個

到朋友家吃飯,他突然說起愛國的問題,舉座冷場了七八秒。第一,窗外風和日麗,這個話題有些沉重。第二,各自的父母都在場,貿然開口說出留學多年之後的愛國觀點,也許引起人民內部的文化衝突。

其實無他。我打了圓場,說自己從去年在伯明翰與布裏斯托兩地跑的時候,突然考慮死後葬在哪裏。那時候,在上班的火車上,翻完了當天報紙,看著晨光中被白霜覆蓋的英格蘭的田野,“兼葭蒼蒼,白露為霜”,發現自己到辦公室的時候,家人還在布裏斯托的床上酣睡。不禁問自己,我在這鬼地方到底幹什麽?我在內心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一切英格蘭的好,能夠持續多久?足以終生不悔嗎?

上個月我突然想通了,寫了一篇打油詩,記錄了當初的關於葬身之所的顧慮:

如果在英國,

魂一樣,從英格蘭到蘇格蘭的高地

在約克郡的大沼澤裏麵遊蕩,

天上下著《呼嘯山莊》裏麵的雨。

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喝點英國的ALE,

特別是冬天

墓地裏有些太潮濕,

我那個波特小姐故事裏的兔子窩

沒什麽幹草。

或者在教堂裏麵

買一塊大理石磚大小的地方

如果總是很多中國人在上麵

踩來踩去

影響了休息,弄塌了沙發

我可以多給錢

要了門外那塊綠地

就在夏天的雲鬆下

愛國是伴隨著留學的成長性話題,就好像青春期的孩子,對待性的看法一樣。在我們的年代,初戀中的少年,頭腦發熱,對象明確單一,卻猶猶豫豫說不出自己真實的感覺,連握手都要深思熟慮,看準時機。那時候愛國,請給我一杆槍,雖然不知道敵人在哪裏,但是心裏明白一定要死給祖國看。

年歲漸長,出國之後的愛,如同經曆了分離的愛情。我們在異國生活,堅守著對遠方戀人的一片忠貞,就好像把戀人的照片放在錢包裏,四處給人看,在最初的日子裏,我們也很強調自己是中國人。當然,與愛情一樣,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結局都不一樣。

比水還多的時間和無處不在的試探會衝淡和改變當初的執著。人的靈活性在於,為了愛一個地方,可以無限地放大關於那個地方在心中的好,增進自己心中的愛。一年的碩士,眼看留下不易,常懷海歸的憧憬,祖國自然蒸蒸日上。博士之後,所謂翅膀變硬,去留兩地的砝碼增加,當今形勢求回報率的話,祖國更可愛。

愛一個崛起的祖國並不難,難的是愛一個非母語的文化,但是最難的是留在英國,潛伏式愛中國。特別是就業季節到來,過分強調自己的種族和國家背景,似乎是一種不智。學術圈多元化程度較高,是中國人在海外立足的傳統行業。但是,經濟蕭條之下,這個行業空間也受到了高度的擠壓。從去年畢業到今天,我同一屆的博士中,我知道有不下三人退出學術圈,而且他們都是英國人。於是,在填寫那份Equal Opportunities Monitoring時候,我也越發有些不放心,是否真的要表明自己是一個Chinese。

上述分析愛國,實屬功利狹隘,絕對英國庸人哲學的體現。但是愛國主義,在西方所遭受的反思,甚至冷落,是一個事實,其程度與它在中國享受的追捧,基本上等量齊觀。對我而言,愛國是一種回家的感覺,我相信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落葉歸根是愛國的試金石,葬在哪裏的問題,遠遠比一個歡呼中國崛起,幹掉小日本的帖子的姿態更低,而其中的真誠,也高過了不住到countryside,不足以與中國人愛熱鬧決裂的那股子決絕。

“未知生,焉知死”,這是智者的豁達。然而,如果你為留不留英國而發愁,進而擔心自己愛不愛國,我建議可以從墓地開始,測試自己的愛國情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三更半夜瞎溜達 回複 悄悄話 打算火化,拋灰入海如何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