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關於倫敦市長鮑裏斯(舊文)

(2013-10-14 01:16:04) 下一個

[導言]倫敦現任市長鮑裏斯,傳統而傳奇的保守黨人。

誰是英國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 

倫敦現任市長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當之無愧。2008年倫敦市長大選,鮑裏斯拿下了超過百萬選票,超過了有史以來任何一名英國政治人物在單一選區中拿到得票數。檢查一下這位生於1964年的英國年輕政治家的曆史,任何人都會對他發生興趣。在英國年輕大學生中,鮑裏斯擁躉極多,而他也是跨越黨派的公共話題。 

鮑裏斯出生於紐約,童年時患有嚴重聽力障礙,以至於被認為智力有問題。但是,他在學業上的成就很快證明了這是巨大的誤會。鮑裏斯從伊頓公學,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古典文學專業,精通拉丁文和希臘文。在大學中,成為舉足輕重的牛津辯論協會(Oxford Union)的主席。 

他畢業之後,很快拿到了一家著名谘詢公司的職位,相比之下,現任首相,當年同屆的卡梅倫有誌於這項行業,畢業時卻沒有受到任何一個職位。然而,鮑裏斯的第一份工作,僅僅維持了一個星期,因為他覺得谘詢行業不過如此。 

鮑裏斯的第二份工作同樣不遜色,他進入了《泰晤士報》(The Times)作實習生。這份工作僅僅維持了一年時間,他被《泰晤士報》開除了。原因是鮑裏斯居然在報道中偽造了一段他自己教父的話。而他的教父正是當年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教授,1998年曾經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時候,在人民大會堂發表過講話,筆者現場聆聽過他的演講,至今記得他當時所說的,大學應該是社會的燈塔。 

鮑裏斯在媒體卻從來不缺乏機會,他很快進入了《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在英國媒體中,摸爬滾打多年。1999年,鮑裏斯成為保守黨王牌雜誌《旁觀者》(The Spectator)主編,你可以想象一個35歲的中國年輕人成為《求是》雜誌的主編。2001年,鮑裏斯當選議員,正式進入了英國政界,而關於他的傳說和醜聞成為英國人,尤其是青年人,最為激動和生動的故事。 

據說在2008年,倫敦市長選舉中,鮑裏斯的參選引起了歐美各國媒體的關注,紛紛引用了鮑裏斯的一句“名言”:“如果你選保守黨,那麽你老婆的胸會更大,而你開上寶馬M3的機會大增”。鑒於鮑裏斯以往的紀錄,他的選舉顧問不得不提醒他,在選舉期間少說笑話,順便把自己亂蓬蓬的一頭金色亂發打理一下。 

所有的放縱或者揮霍都是有資本的。鮑裏斯的資本之一,在於他來自一個特殊的家庭。父親是前任英國歐盟議員。生母是畫家,繼母是英國老牌百貨公司瑪莎(M&S)前董事局主席的掌上明珠。他的一位妹妹是記者,一位是現任議員,弟弟是企業家。

鮑裏斯來自典型的英國上流社會,也是一個英國政壇的異類,比如他的名字,按照英語習慣,但凡公眾人物,比如政治家,人們往往會用他的姓來稱呼他。鮑裏斯不是,他的全名是Boris Johnson,也許是英國目前唯一一個讓人用名來稱呼的政治家,或者公眾人物。這已經成為一個標誌。現年46歲的鮑裏斯,在2008年當選倫敦市長之後,有媒體指責他搞特殊化,用自己的名來彰顯個性。結果,還是敗下陣來,也許沒有英國人喜歡一個叫做約翰遜的倫敦市長,鮑裏斯才是他們心目中的傳奇。 

在英國政壇的每一個時代,都需要這樣一個異類。他們在人生某些時刻,不夠順從,也許當不了領袖,比如布萊爾,他是個領袖,雖然有過反叛的年輕時代,但是很快臣服於政治的遊戲規則,太主流,太正確,這樣的人,不能夠做異類。偶爾有比較主流的異類,比如丘吉爾,他是個異類,性格張揚,富有冒險,卻最終當上了首相。鮑裏斯看起來不行,他雖然在今年9月份宣布了將競選連任倫敦市長,但是沒有人會相信他可以當選英國首相,除非在發生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要再次入侵英國。 

鮑裏斯的政治生涯,可以從牛津時代開始。這個起點,也就是他的宿命:布裏頓俱樂部。在鮑裏斯時代的布裏頓俱樂部裏麵,曾經聚集了這樣三個人:鮑裏斯,今天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和財政大臣奧斯本。與現在不一樣的是,在布裏頓俱樂部,鮑裏斯是頭,現任首相卡梅倫僅僅是一個邊緣的沉默角色,而奧斯本(George Osborne)還常常被其他人欺淩。 

所謂的布裏頓俱樂部,是牛津的上流社會子弟的私人俱樂部,說白了,就是一個吃吃喝喝、到處胡鬧的組織。這種奢侈的反社會行為背後,折射出來的是英國保守的貴族階層身上的非常精英的意識:我們有特權。這個特權是管理這個國家和世界,也讓他們可以超越一般人的價值觀和世俗偏見。 

英國著名的作家伊佛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被譽為20世紀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出生貴族的他,曾經這樣評價和描述自己參加過的一次布裏頓的酒會,“三年前,最後一次聚會,一隻狐狸被關進籠子裏,帶進來,香檳酒瓶子紛紛砸向它。”這段敘述非常有趣,在愛惜動物的英國,如此對待一隻狐狸,是會引起公憤的,而獵殺狐狸,又恰恰是秋季英國貴族的一項愛好,關於禁止獵狐的法案,至今依然是英國議會最富爭議的法案之一。2004年,很多英國貴族青年衝進議會,抗議這項法案的實施。那些被砸向狐狸的香檳酒瓶,也是這幫貴族子弟奢侈的象征。 

這些布裏頓俱樂部的小夥子年輕、放縱,更關鍵的是,他們覺得自己高貴。他們用來發泄自己青春期旺盛精力的方式,與普通大眾、小資階級乃至中產階級,完全不同。他們認為,這些階級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平庸,他們鼠目寸光,緊緊看著自己的錢包,想著如何精打細算地規劃自己和家庭的未來。總之,布裏頓俱樂部裏的小夥子,自詡和這些庸眾都不一樣。 

在布裏頓歲月裏,鮑裏斯和卡梅倫的關係在一部《當大衛遇到鮑裏斯》的紀錄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刻畫,其中的隱喻也折射出今天英國的政治生態。無可否認,鮑裏斯也許是當今英國政壇最接近丘吉爾的角色,無論是體形,還是造詣。鮑裏斯充滿了強烈的克裏斯瑪[1],他的機智、直率、甚至魯莽,都毫無顧忌地衝撞著今天英國的政治標準。在布裏頓俱樂部,鮑裏斯就是核心,他領導那些放蕩不羈的貴族小弟,半夜去戲耍自己的同學,酗酒摔瓶子。就在畢業的那個夏天,鮑裏斯因為胡鬧過度,被牛津當地的警方拘捕。 

與此相反,卡梅倫與一切胡鬧叛亂無緣。和鮑裏斯相比,卡梅倫甚至顯得戰戰兢兢,唯唯諾諾,他對鮑裏斯的風格並不讚同。卡梅倫並不臣服於這個臃腫的胖子,他刻苦學習,保持自己在學業上的優勢地位,他相信自己有一天,可以擺脫鮑裏斯的陰影,成就自己的事業。事實上,他現在做到了。 

那部紀錄片裏,有一段生動的刻畫:又是一次酩酊大醉,一場混戰開始了。不知道是誰拿起一個花盆,砸向餐館的玻璃,花盆落到了窗外,招來了警察。這次可不是玩笑,警察開始拘捕這群肆意妄為的紈絝子弟。頓時,這群貴族子弟四下逃散,胖乎乎的鮑裏斯氣喘籲籲地躲到了灌木叢中。一個好心的出租車司機,把兩個走投無路的家夥,接上了汽車。在這場糾紛之前,隻有卡梅倫安安靜靜地回到了自己的宿舍,準備自己畢業之後的道路。 

雖然鮑裏斯和卡梅倫有過這樣之間的關係,但是在他們兩個人的政治生涯中,幾乎沒有交集。也許他們彼此知道對方,並不是自己的明主或者忠臣。其實,鮑裏斯和卡梅倫是一對遠方的表兄弟,他們的血緣紐帶可以追溯到曆史上英國王室和德國王室的譜係之中。這在歐洲的王室中並不罕見。但是,鮑裏斯自稱“土耳其奴隸的後代”。確實,他的曾祖父是一戰前後土耳其獨立運動中政治領袖,在鮑裏斯的文化身份中,有著穆斯林、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因子。 

在全球經濟陰雲密布,不列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惘,鮑裏斯的存在就像當年的丘吉爾一樣。隻不過,邱吉爾奉獻給這個島國的是“鮮血和汗水”,鮑裏斯帶來的是歡樂、嘲諷和近乎愚蠢的自信,這曾經是這個島國稱霸的民族精神。 

2012年倫敦奧運會在即,這將是鮑裏斯的倫敦市長生涯中一個挑戰。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鮑裏斯在中國初次亮相,他眼神發愣,還是一頭亂蓬蓬的金發,走上前台,從衣冠楚楚的北京市長郭金龍先生手中接過了會旗,笨拙地揮舞了幾下,引發了中國人在問,這個人是誰?也許最為鮑裏斯式的回答是,不是誰,是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愛亂跑 回複 悄悄話 外表傻乎乎很貪玩的市長,還英雄救美,很有特點 鮑裏斯 單車很不錯,
貴族精英沒有什麽不好, 隻要是為民親民的, 人群中總需要一部分人敢於超前意識, 率領眾人,
很可能下屆總理人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