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去青島開會。有過海外生活經驗的人,對於青島,多少有點親近感。城市格局沒有棋盤一樣條塊分明,特別是沿著海濱那一帶,曲折之間常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我很多年前去過青島,記憶還停留在老舍故居、魯迅公園這幾處地方,然後就是電視劇《黑洞》了,故地重遊總是別有一番欣喜,自己仗著記憶,碰到與會的海外華人,一推薦海鮮,就是雲霄中路的排擋。
即使有點熟,回國也免不了有點外賓心態。會議招待的很好,住在香格裏拉酒店。我問服務生,這個酒店怎麽樣?他說,我覺得這是青島最好的。於是不顧疲勞,我跑到酒吧裏點了一杯金湯力(Gin&Tonic)。這是我測驗一個酒吧酒水的竅門,類似於我在北京用尖椒土豆絲來測試所謂的家常菜水準,另外還可以用酒水價格估計一下這個酒店和酒吧的物價。測驗結果很滿意,至於物價,我沒有仔細看,反正遞出去一張百元的,回來時候也是常不多薄的。
香格裏拉酒店的服務水準不錯,和服務員見麵都是笑眯眯的,酒店大堂裏茶座,咖啡和茶都是很地道,順便讓人體會到在倫敦的物價感。我一直處在時差和國內長途旅行的雙重折磨中,濃縮咖啡都無效的時候,我打算出門呼吸點新鮮空氣。
走出酒店門口,一條高速路橫亙在眼前,向右走約五六百米,可以接入相對市井的區域,所謂市井的區域,就是街麵上有鋪子,樓高低於十層的感覺。然而,我穿著西服,在初秋溫度下,放棄了這個念頭,很快就折回了酒店。與在國內很多大城市一樣,個人的渺小,是無處不在的,特別是肉身與建築的高度、馬路的寬度相比。
上一次,在北京,我拎著一個行李箱,對著有點遠的過街天橋,有一種想哭的感覺。這個哭,並非僅僅是流淚,而是有點懷念那個不再回來的北京,你在那裏可以想象自己的一個位置,而不是像現在,你感覺自己在體積上被高樓所毫無客氣地抹蓋掉,在移動上被汽車所迅速地拋棄,一個人所能做的,就是成為房間裏活動的裝飾,或者一輛車上的部件。
很多城市越來越成了以車為本的空間。在青島,這樣的自我否定的感覺,稍微弱一些,因為有綠化的關係。最後一天,要提前離開青島,我臨時打算讓前台幫我叫一輛出租車,又考慮到時間比較緊,最後我決定還是自己采取傳統的招手停的方式。
在酒店門口好不容易攔住了一輛車,就向火車站出發了。師傅人很熱情,車也開得快,有時候是有點太快。到了車站之後,師傅把車很規矩地停在了停車場,這讓我很受用,我多給了點小費,表示感謝。高鐵站台,全國似乎都秉承了故宮或者天壇的風格,富於現代風格的鋼鐵結構,再次提醒我的渺小。
坐在通往北京的高鐵上,我又有一種回到了香格裏拉的感覺,中間這一段顯得有點夢幻。然而我知道,對於生活在這裏的人,中間這段才是現實,即使有一天我也回來的話。除了香格裏拉和高鐵車廂,我們那些花在路上的時間和感受怎麽辦,是否也需要到達一個層次?我覺得這大概是中國將來需要花錢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