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舊貨經濟

(2013-08-11 15:28:25) 下一個

舊貨經濟

 

二手貨消費,在中國似乎還不習慣。在英國,據統計,二手店每年帶來給政府帶來約20億英鎊稅收,從業人數超過18000人。英國的人二手店,往往是與慈善結合,它們的貨品來源,基本上是免費捐贈。在英國,占據前三名是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樂施會和英國心髒基金會旗下的二手店。我是樂施會的常客,特別是去買它的舊書和畫冊,不過我也把自己不用的書和衣服都送給它們。

二手貨消費,是個觀念問題。書,是二手的,可以理解。日用品有些也可以,我就買過舊床和席夢思。自己家裏的餐桌,也是當初買房子時候,手頭比較緊,在舊貨店淘的。至於孩子用品,我與朋友之間都達成了默契,等到孩子年紀差不多了,也會問問有什麽舊衣服或者嬰兒椅可以留給彼此的。隻要是幹淨,舊一點,其實無關緊要。

大宗物品消費,有時候也用二手貨。比如,國內常說的國外汽車便宜,除了新車確實比國內便宜之外,成熟的二手車消費市場,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在英國,一般三千鎊就可以買一輛不錯的二手車,折合人民幣才三萬塊不到,隻要維護的好,滿足生活問題不大,家裏用過兩輛都是二手車,沒出過什麽大問題。

母親來過英國幾次,她喜歡去淘點舊貨。然而,來了幾次,感受很不一樣,第一次來是2008年,經濟危機剛開始,仗著十年經濟好光景,英國二手店的東西,很讓她滿意,經常花幾鎊錢給自己的孫子淘點小玩具,自己淘點小包。後來,經濟形勢惡化,她發現去二手店的人越來越多,到了去年,她說已經淘不到什麽好東西,感歎英國經濟不佳。

另一方麵,她也讚歎普通英國人的節儉,尤其是看到二手店裏工作的很多頭發花白的老人,她覺得自己回到中國也可以做這樣的事情。而且她是基督徒,家鄉當地有很多外來務工者,經濟不寬裕,這些舊貨對他們來說,也很合適。

最近,我想給家裏騰點地方,周末就去賣了一趟舊貨。貨是家裏積存依舊的物品,比如母親從國內帶來的兩三套數量不一的不鏽鋼盤碗、當初毫無規劃買來的若幹花瓶、嬰兒床、有塊童子尿跡的嬰兒床墊。這些物件舍不得扔,就堆在那裏,慢慢地把儲藏室的秩序打亂,靜悄悄地把廚房角落給擠占,直到有一天,你感到莫名其妙地煩,卻又無法一狠心把這些東西全部扔掉。

直接送到二手店,還是有點不舍得。英國有很多所謂“後備箱買賣”(car boot sale),就是把東西放到後備箱,開到一個公開交易的地方賣掉。我在網上找了個地方,交8鎊錢入場費,周六去賣。剛好天氣不錯,英國夏天本來就涼爽,又是在野外,可以當作一次野餐。我臨行前,做了蛋炒飯,帶上水果和飲料,放到冷藏包裏,就和家人開車上路了。一半是清理舊家什,另一半是給孩子一個到野外機會。孩子很興奮,他上學了,懂一點算術,於是我就把錢盒給他,讓他負責找錢。生意還不錯,把交的入場費給賣出來了。看著他吃著蛋炒飯,喝果汁,我在想,這樣的生活,會有一個中國版本嗎?有大片綠地,明媚陽光,舊貨消費的觀念,周末家庭時光,還有對彼此生活有一種分享的感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shamrock100 回複 悄悄話 普通中國人更節儉,收破爛的,從廢紙廢書本,到破瓶子爛鐵,到廢舊家具電器,無所不收,沒電梯還幫你把破爛從五六層樓上扛下來。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Yard sale, flea market 這類自發的二手貨交易傳統古樸,很有地方風味。不過更大的市場已經到網上去了。中國的生活條件不同,但e化的二手市場也早就風行。
細草微風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總怕別人看不起自己,不少人自卑感特嚴重,反映到現實生活上就是要裝,舊貨市場恐怕不容易在中國流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