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先進

專欄作者,工作狂,心理學者和大學老師
正文

一個海不歸的自白:你們走後我明白的事

(2013-08-06 08:04:21) 下一個
畢業典禮前的一個周三,我在伯明翰,晚上11點多,從實驗室回到住的地方。一個人喝完了一罐吉尼斯黑啤(Guinness),剛剛把罐子扔進了垃圾筐,我又把撿出來,用剪刀剪開罐子,看到了裏麵的塑料球。

因為這個小塑料球,吉尼斯黑啤的泡沫,才會如此豐富。這個問題,我曾經在四年前和一群人研究過。當時議論紛紛,卻沒有人想過把這罐子打開。直到這樣一個百無聊賴的夜晚,我才看到了真正的答案。

女王路115號

四年前,幾乎每個周五的晚上,我們都在宿舍廚房喝酒,從吃完飯開始,一直喝到深夜兩三點。我們主要喝啤酒。便宜的有1644、Grolsch、Stella、Carling,吉尼斯算是高檔。葡萄酒和其他烈性酒,喝得不多。因為有獎學金,除了日常開支,我手頭比較寬裕,常常在周末之前,買很多啤酒放在冰箱裏,準備讓自己飯後小酌。到了周五晚間,同樓的朋友笑嘻嘻地喊著“飆哥”,然後把我的酒喝完。

回國後,老鄔一度把自己的msn簽名改成“酒桶”,形神兼備。他剛來的時候,飯後在餐桌上排出英鎊硬幣,說讓自己識識數,錢省著花,不久就開始抽rolling卷煙。過了聖誕,房間裏就出現酒瓶了。叼著煙,喝著酒,濃眉大眼的老鄔形象就定格了。

林毅是重慶孩子,在北京念完本科就出來了,每喝到感慨,酒桌上把眾酒徒掃一圈,自言自語地說起來大學裏麵“那些鮮活的麵孔”。二樓的皮奧就是麵孔之一,被林毅叫做“風一樣的男子”。如今想起來,他肢體語言宛如倫敦現任市長鮑裏斯,常常將他那個碩大的頭顱,紮進我們廚房,看不到酒的時候,就風一樣的刮走了。

我們住的地方在女王路115號,這裏是最便宜的學生宿舍,慢慢地酒局的名氣散播到布裏斯托爾大學的其他宿舍。朋友帶朋友,周五酒局有了一定的規模。

老伍就是外來的。第一次見他,我以為他是做媒體的,理一個梁文道一樣的平頭,帶一個相似的眼鏡。那天是聖誕節前,廚房裏冷冷清清,我進去的時候,他們兩個在說話。我坐在他的對麵,默默地吃光了一塊奶酪,喝完了一瓶紅酒。他突然問我是幹嗎的。

就這樣子認識了。

以後,老伍成為酒局的召集人。每次總能帶一些有意思的人來。記得有一次,一個上海酒友,白白淨淨的,拿出一瓶龍舌蘭(Tequila),舔著鹽粒,就青檬喝。喝高了,脫光了上衣,在廚房裏對著大夥喊,“以後,中國就看你們的啦!”也許他是林毅說的麵孔之一。總之,按照在上海工作了三年的老鄔的說法,這樣的男生,真替上海男人長臉。

老伍比我們都大,以前是法官,現在讀法律。他在酒桌上,是逢酒必醉。有一次,喝醉了睡在我的床上,我在書桌旁看書。突然,他從床上跳起來,站到書桌旁的落地燈前,嘩嘩地尿了一泡。然後撲到床上,呼呼大睡,起承轉合,不到三分鍾。

留學謀生

老伍有一天突然很興奮地在酒桌上說,聽到了一個新詞,叫bloody,是自己走路的時候,聽到一個英國女生在背後說了一句。聽得老伍心花怒放,他說,據說這個詞很髒,大家平時用不用?現在想起來,仿佛魯迅小說《肥皂》裏麵,四銘讓學了英語的兒子去查“惡毒婦”是什麽意思一樣。

除了酒,我們還有好奇,包括吉尼斯泡沫為什麽這麽多,喝完了之後,罐子裏叮咚作響的小球是什麽,都是在那時候提出來的。除了對英國生活細節的驚詫之外,一群人在酒精的作用下,談英國,談中國,談女生,談教育,談地域,談政治,談民主,談抗日,談台灣,卻從來不談學習和工作。

2004年的夏天,很快就到了,酒局的朋友絕大多數是碩士。身邊的人,一天比一個天少。直到有一天,一直找不到工作的老鄔,睡在了我新租的房子地板上,我才發現林毅、皮奧、老伍、張劍都成了msn上的朋友。

看一個朋友的博客,說送好友離京回鄉工作,因為“被北京打敗了”。那時候,我們也是在和英國作戰嗎?如果是,並非每一個人都是鬥誌昂揚的。那些醉酒歡歌的夜晚,我們不管畢業,不談就業。偶爾提到幾句高科技技術移民(HSMP,Highly Skilled Migrant Programme)的問題,也被勸酒聲蓋過。隻有越到夏末,才感到秋涼四起,想到了明天的生計。對照一年前,拉著旅行箱找住處的樣子,我們還沒有和英國開戰,就落敗了。

其實,英國留學生活是一場從中間開始看的連續劇,剛開學的秋天,劇本已經過半,隻有留下來,過了夏天,才會慢慢看清自己當初在演什麽樣的角色。如果你很幸運,加入了我們這樣的酒局,酒醉之後就更有勇氣質疑。我們真的學習了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真的國際化生活?實在不相信,留學之餘,客串一下講英語的大公司的實習生就已經站在了全球化的頂尖。

兩年前開始寫這個專欄,問編輯欄目叫留學謀生是不是太苦哈哈了一些?事實如此,如此辛苦之後,我才感到當初的喝酒,並非浪費虛妄。一天天地低調謀生之後,少有仗著酒勁兒,在無知無畏這裏的生活。客觀地說,那些酒“豐富了清除的曆程,又放慢了青春的速度。”

四年之後,我為離開的朋友,剪開一個吉尼斯的空罐,那叮咚作響,等了四年才打開,無非就是一個塑料球。所謂留學,隻是為了留下來而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sublexical201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ecurity的評論:
承蒙誇獎,謝謝。
你google曾飆、BBC,應該找到挺多的。
security 回複 悄悄話 敢問您在哪裏寫專欄啊?寫得太好了。
Chinababe 回複 悄悄話 一個感性的男子。謝謝分享
sublexical201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河堤的評論:
是的朋友離開時候,特別容易想起這些。祝您和家人在美國都好
河堤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ublexical2013的評論:
我在美國,自己家庭和工作還穩定,但時常經曆朋友們紛紛離開,心中也有歸不歸的迷茫。
謝謝你寫出了我有時感受的到卻表達不出來的東西。
sublexical201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河堤的評論:
這是五年前的文章,當時一點感慨而已。
河堤 回複 悄悄話 隱隱約約中感到樓主離海歸之日不遠了。
有的人是在匆匆忙忙中決定了歸與不歸,有人經曆了孤獨,思考,決定了歸與不歸。
臥潯楓 回複 悄悄話 "所謂留學,隻是為了留下來而學。"
"留學生 - 留學謀生"

學生 -> 學習謀生.

好文.謝謝!
河堤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