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題目之後,在讀文章之前,我問兩個問題:在英國,有多少中國留學生?他們有多少人正經受著抑鬱症的折磨?
第一個問題簡單,2011-2012年度是78715名,占全部海外學生的18%。第二個問題大概是沒有人關心過。筆者幾乎沒有遇到過至少一例求助電話,都是中國留學生莫名其妙與家裏失去聯係,幾乎都是與抑鬱症有關。按照英國政府最新的政策,以後這些學生都要先繳納200鎊,才會得到NHS的幫助。
與這些悄無聲息消失的學生待遇不同,今年到目前為止,英國媒體上已經披露了三起中國學生被判刑的例子,毫無意外,當屬《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道最為詳細和積極,比如最近一起中國學生迷奸案件中,它結尾說這名留學生“使用的迷奸藥品不詳,但是在購買這個之前,他試過另外兩種,效果不行”。
半年之內三起案件曝光,密度很高。然而,在大數據時代,沒有數字的對比,我們很難判斷中國留學生是不是英國海外學生中最糟糕的群體。在其他非中國留學生中,犯罪率是多少,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相應地,在英國相關留學的資料中,英國更加樂意統計多少國際學生來自哪些國家,卻鮮有報道這些國際學生在英國的生活處境如何,其實犯罪率也是一種生活處境。
一個人被法庭判刑,毫無疑問,他一定做錯了什麽,應該受到懲罰。但是這個懲罰的代價,不應該成為中國留學生群體的汙名。相反,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什麽原因導致了他們犯罪,我們怎麽可以防止這樣的罪惡再度發生。
如果是犯罪是一個人生汙點,那麽細節之中也往往隱藏著魔鬼。在所披露案件中,幾乎每一起都可以找到令人感到困惑的細節。按照披露的事件排序來看,發生在巴斯大學的賄賂案件中,那名讀完巴斯大學本科的中國學生,竟然無法完成自己的碩士論文。按照英國大學一般規定,申請碩士需要良好的本科成績。根據常規,一個人的本科成績往往是與碩士成績高度相關的,這名學業失敗的學生,為什麽會在最重要的碩士論文出現不及格的情況,當初招聘他的學校是否在選擇學生的標準上發生了什麽意外?
另外一名持刀傷害同學的中國小留學生,案發時侯年僅16歲,感謝Daily Mail對此類事件的熱心,再次披露了這名學生當時在私立高中,成績優秀,尤其是數學很好,頗受歡迎,卻在一部分學生中遭到了孤立,甚至被嘲笑排擠。作為每年學費三萬多英鎊的“精英”教育,是否僅僅是提供了必要食宿和教學,卻對於發生在一個私立高中的學生間霸淩行為,沒有提供足夠的經費予以關注呢?
第三起學生的“迷奸”案件,無可辯駁地令人震驚,無話可說。到目前為止,媒體已經逐步確診這些中國學生的犯罪原因: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在中國學生之中,這種的歸因竟然也慢慢成為一種主流看法。這是令人感到遺憾的媒體力量。“中國”、“官二代”、“富二代”的關鍵詞,對於媒體來說,無疑是刺激點擊率和銷量的興奮劑。
以目前趨勢來看,英國在高等教育市場逐漸飽和,來自美加澳新等英語國家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英國開始逐漸輸出了自己的私立教育到中國。很不幸,這些英國中意潛在的客戶,很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的非官即富的二代三、三代子弟,英國教育界也許要想想,怎麽樣避免自己的學校變成這些具有“腐敗基因”的孩子的犯罪溫床。畢竟把一個無辜的孩子,送到貴族學校,若幹年後,再從英國監獄接回去,這過程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大概就是生活環境了。
所以,這三起事件,與其將這些學生和他們所在的群體貼上特殊的標簽,不如說,是英國也到了要反省時刻,自己高度商業化的留學市場也是要承擔一些必要的責任,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留學支持。
既然英國如此不堪,為什麽還要送到那裏留學?犯賤?